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6567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好评率:100% 实验现象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运动状态的变化物体形态变化颜色,气味等等实验结果就是用实验得出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指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是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概括、分析、推导得出的一个普遍事实或规律,结果就是用实验得出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指实验数据,而结论是指由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推导得出的一个普遍事实或规律,实验现象就是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颜色,气味等等2011 年高三生物高考实验设计专题一、生物实验的理论和方法(一) 生物实验程序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

2、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观察,提出问题在观察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2.提出假说假说也称假设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说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说,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作出预测推断,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论。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的假说是:F1(Dd) 产生配子时,产生含有基因 D 和含有基因 d 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量相等。而预期是测交结果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 1:1。3.设计完成实验实验是完成假设和解决问

3、题的最终途径,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变化的一种方法。如孟德尔在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这一假设时,便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观察、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取验证性的结果。所以在实验中要记录实验的事实、现象、数据,捕捉、记录由实验变量带来的反应变量。据此论证、说明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如果所获取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则肯定假设;如果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则否定假设;如果结果与假设无关,则无从判断,可另做假设。实验过程必须客观、真实。(二)生物实验的基本步骤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确定课题,明确目的原理做什么实验;解决什么问题;依据什么

4、原理。2.提出假设提出初步假定,并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具体为:例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假设是:“F1(Dd)产生配子时,产生含有基因 D 和基因 d 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目相等 ”。3.作出实验预期在检测实验假设前,先提出实验预期结果(一个假定的结果) ,若预期结果没有实现,说明假设不成立;若预期结果实现,则假设成立。4.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确定实验基本思路,确定选材、装置及实验对照等,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5.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收集数据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5、6.分析作结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和结果 )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表格、绘图等形式作出简明的总结。7.推论根据实验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8.交流写出实验报告。“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努力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能力等多项能力。二、设计思路遵照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用实物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做出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

6、开展既复杂又关键的探究活动,最后做好归纳与总结。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学习机会,安排了一个与实验原理有关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归纳实验原理;鉴于学生是初次开展探究活动,应加强引导、作好演示、适当降低要求;鉴于学生初中知识、技能的遗忘,应帮助学生复习这些内容。三、教学程序遵照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探究活动归纳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探究、动手、合作完成本节课的学习。1、创设情景学生要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首先取决于教师要创设好发现问题的良好情景。在创设这一良好情境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学生所处的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

7、实际情况作认真分析,然后再刻意设“疑”,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遵从这一思想,对本节课内容创设了这样的一种探究情景:向学生先后展示苹果、花生种子、大豆种子,并先后对应地提出问题:成熟苹果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它说明苹果含有什么成分?花生吃多了,有什么感觉?人们常说,多吃大豆有好处,这是为什么?2、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立足上述情景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求答案并予以解答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及时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肤浅的,甚至可能是不明白的,还有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对这些问题作优化处理,并将问题集中,最终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本节课,学生

8、提出的问题也有上述几种情形,经过汇总,最后归结到这样一些问题:苹果含有糖,但不知是否含有还原糖?花生吃多了产生油腻感是否就能肯定花生含有脂肪?大豆中一定含有蛋白质吗?显然,有限的这些问题也就保证了后续探究的方向。3、做出假设对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具备的必备知识,这些知识又是通过探究不能获取的,对这些知识,教师应组织学生获取,还原糖的知识就是如此。在做假设之前,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还原糖的注解,然后教师作适当讲解,最后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其次,就上述问题让学生做出假设,并寻找依据。通过学生的深入思考,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再选代表在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形成两种意见,一是大多数学生认为上述三种有机物均

9、存在,理由是三大有机物在细胞中均有分布;二是少数学生认为上述三种有机物不一定存在,理由是三大有机物在细胞中的分布是争对一般生物而言,落实到具体的特殊的生物,情况有可能有变。在学生的假设出现分歧时,教师应恰当地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去证明自己的假设(引导探究)。4、探究活动它包括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两个方面。在完成实验设计后,再让学生合作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更多地进行探究活动,故安排了对实验原理的探究。事先配制好已知待测样品,如葡萄糖液、植物油滴、鸡蛋蛋白稀释液。让学生按要求加入相应试剂,观察颜色变化,从而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原理。为了加强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教师补充讲

10、解各化学反应的实质,并引导学生理解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的区别。2)还原糖的鉴定 设计实验为了降低初次设计实验的难度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按座位将邻近两排的四名学生分成一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和讨论。一定时间后,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方案的交流,最后由全体同学一同进行评价和筛选,选出设计巧妙、过程精细、操作步骤简单可行的活动方案(全员参与,自主决定)。由于学生选出的方案与课本上的相似,因此可依照课本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进行实验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更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操作步骤。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实验室里巡回走动,强调安全,作好指导。3)脂肪

11、的鉴定设计实验本实验设计的切入点不好寻找,为此,用多媒体展示一下本实验的最后结果。由于结果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因此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制片与显微观察了,以后的设计学生就比较轻松了。余下的教学安排同“还原糖实验”。进行实验由于学生对徒手切片、制临时装片、使用低高倍显微镜有遗忘,故教师要用实物具体演示一下。与上一个实验相似,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一下操作步骤,余下的教学安排同“还原糖实验”。4)蛋白质鉴定除了增加鸡蛋蛋白稀释液的制备外,余下的教学安排同“还原糖实验”。5、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就实验现象推导出每个实验的结论,将学生从探究实验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最后得出一个总的结论:苹果、花生种子、大豆种子中确实分别含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