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县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8752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县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县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县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县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县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县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县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县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综述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浙江、福建等部分省电力公司下属的供电公司率先进行了“调控一体化”变电运行模式试点建设。实践证明,与传统的“监控中心+操作站”运行模式相比, “调控一体化”模式减少了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了电网调度的日常业务流程,电网应急能力得到有效加强,整体提升电网调度运行精益化管理水平。但是,建设地县调控一体化同样面临很多挑战,例如相应的“大运行”组织结构、人员岗位设置等人力资源该如何配置。配网智能化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项重点,必须依赖于完善的配网自动化基础,目前配网自动化设备已经成熟

2、,但是相应的管理规模跟不上,现有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对配网自动化不能有效支持,需进一步研究。关键词:地县一体化、电网调度、变电监控、电网运行0 引言在对国内的电网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电网大部分都在使用传统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但是,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迅速推进,传统的调度变电运行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电网集约化管理的需要,智能化模式成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电网公司加大智能电网建设力度和部分省电力公司进行智能电网试点的大前提下,一些地县供电公司制定了地县“调控一体化”总体实施方案,采用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调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取代传统模式。“调控一体化”

3、即将原来的变电监控、变电运行维护全面分离,将监控业务与调度业务融合,实现电网调度与电网监控一体化管理。 “地县一体化”即充分利用电力通信资源,将地调系统和县调系统远程互联,使之逻辑上成为一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调控一体化工作将完成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大幅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并以此为抓手提升调度系统的人员素质、管理能力及技术水平,促进调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电网事故快速处置能力,促进电网集约化管理水平会全面提升。1 目前国内几种运行管理模式分析对比(1)目前,国内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如表 X 所示:传统模式 集控站模式 监控中心运维 操作站 模式调控中心运维操作站 模

4、式(调控一体化)值班方式按变电站 分站监控和操作 变电站有人 24 小 时轮换值班设若干集控站24 小时值班监控和 操作,一个集控 站管理约 10-20 个 变一个地市建立一个监控中 心,按作业半径分设若干运维操作站。变电站无人 值监控与调度合一,按作业 半径分设若干运维操作 站;变电站无人值班,监 控中电站,变电站 无人值班或少人 值守。班,监控中心24 小时值 班,运维操作站少人值班 一个监控中心监控多达100 多个变电站。心 24 小时值班,运维 操作站少人值班调度下令程序预令、正令直接 下到变电站预令下到集控站 正令下到变电站预令下到监控中心,正令 下到变电站预令下到运维操作站 正令下

5、到变电站人员职责变电站站内设备 巡视、监视、消 缺、操作、状态 评价等所辖变电站设备 巡视、监视、消 缺、操作、状态 评价等监控人员负责受控变电站 设备监视、遥控操作等工 作;运维操作人员负责设 备巡视、消缺、现场操作 以及应急处置等调控人员负责调度和设备 监控、遥控操作等工作;运维操作人员负责设备巡 视、消缺、现场操作以及 应急处置等所占比重 多 少 较多 较少优点事故异常响应速度快。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值班人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高;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适应电网快速发展需要。有利于向调控一体化过渡调度掌握设备运行信息更加及时全面准确,事故异常处理命令下达快捷;管理链条缩短,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高。缺

6、点随着变电站数量的增多,需要庞大的运行人员队伍,人力资源和自动化设备未得到充分利用。需建设多个集控站,值班人员仍然较多、集控站监控系统重复建设。监控范围大,随着电网发展,监控中心需相应增加监控席位。调度中心责任加重。(2)超高压运行管理模式分析如表 X 所示:传统模式 属地监控中心 独立超高压监控中心运行方式按变电站分站监控和操作变电站有人 24 小时轮换值班。变电站按照属地化管理直接接入地市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单独设置超高压监控席位。有省(直辖市、自治区)超高压公司管理变电站,超高压公司设置 1 个独立监控中心特点事故异常响应速度快;人力资源与自动化设备利用率低。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高;充分利用自

7、动化技术;系统建设复杂。人力效率高、自动化设备利用率高;系统建设简单(3)香港:变电站全部无人值班;调控一体化(结合运维工作站) ;设备与主接线统一,易标准化;调度管理简单(一级调度) 。2 国外运行模式概况英国:调度、监视、操作一体化;调度值班分监控(看) 、分析与处理(作)两组进行;网架坚强、设备可靠、装备类型集中。2 调控一体的实施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2.1 传统运行模式的变革据了解,目前,福建电网的变电运行采用传统的变电集控站管理模式,集控站集变电站监控与运行维护等职责于一身。如厦门电网原先共设 8 个集控所,对 60 座 110 千伏、220 千伏变电站实施分散监控。 “采用这种模式投

8、入人力较多,同时由于电网接线等因素,常常出现各个集控站阶段性的忙闲不均现象,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较低。近年来,随着海西经济区的日益崛起,福建电网飞速扩容。与 2005 年年底相比,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增长 64.6%,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数量增加 75.4%、变电总容量增加99%,变电运行人员紧缺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原有的运行管理模式已明显与电网发展的步伐不合拍,而另一方面,福建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监控手段已日臻先进,远程在线监测技术已日臻成熟,具备了驾驭现代化大电网的雄厚实力,电网运行管理方式亟待变革。为适应的新形势下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必须采用新的适应模式“电网调度监控中心+

9、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将电网调度中心和监控中心一体化设置,成立调度控制中心,调度控制中心主要承担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等职责;运维操作站主要负责调度指令的分解、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巡视等工作,二者各司其责又紧密配合。2.2 机构“瘦身” 管理更集约由于采用“电网调度通信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管理模式,调控中心将按照“大班组”“小科室”的要求,压缩管理层级,精简管理人员,完成变电站监控中心监控职能的移交,变电站远程监控和运行、维护、操作统一交由调度通信监控中心和变电运行管理所进行专业化管理,真正实现变电站远方监控职能、运行操作职能的彻底分离。构建机构精简、高效可靠

10、、运转协调的组织体系,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精简机构设置、规范用工管理”的目的。据了解,成都电业局通过撤并管理科室,将改革前的共 10 个管理科室精减为 3 个,管理岗位也多采用兼岗。成立了四个综合性生产班组,充实了一线班组力量,实现了技术、物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核定定员较国网标准减少了 39,人员用工较改革前精简了 41。2.3 有利于进行运行人员统筹调配,实现减员增效由于实行人员集约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各变电站操作巡视任务的繁忙情况,统筹调配运行人员,任务多的变电站多派,任务少的少派,没有任务的不派,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不仅改变了以往各队忙闲不均的现象,更可以将精

11、力放在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等现场执行工作上,对夯实电网安全基础作用很大。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现场工作,如设备启动、停送电等,这些优势更为明显。据了解, “调控一体化”运行后,厦门、泉州变电运行人员分别精简了 24%和 20%。同时,通过加强新模式下运行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再辅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平台,虽然人手少了,但电网的安全保障却丝毫“不打折扣” 。此外, “调控一体化”模式也为运行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新模式下,运行人员分成倒班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两部分,运行维护人员又分白班和夜班,推行弹性值班方式。这将解决“以前上班,要进

12、行设备监控、操作、巡视、办票等多项工作,尤其是设备监控需要 24 小时都集中精力,到了晚上,特别容易疲惫”的现象。运行人员可以从设备监控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人力及时间,分组巡视检查设备,进行运行设备维护,提高专业技能。并将大大提高电网事故处理效率和日常操作效率,使电网运行更加科学、高效、电网安全更有保障。2.4 流程通畅效率高在新模式的工作流程中,由于电网调度与设备监控工作由调控员在同一场所同时进行,可以同时获取和处理电网信息,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息沉淀和误判,特别是为处理事故或故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调控一体化实现了电网信息的“零距离”传递。以供电局变电运行人员执行一项调度命令工作为例,完成

13、此项工作,在调控一体化改革前事故处理的流程需要通过调度、现场监控、调度等来回几次的信息传递(局调度中心县调度中心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运行班运行人员 5 个操作流程和步骤) 。首先由变电管理所的监控中心向调度中心汇报,调度中心了解并向监控中心下达指令,监控中心再向运行维护队下达操作命令,运维队进行现场操作。机构整合、流程优化后,调控双方同台办公,监控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调度,由调度下达指令进行现场处理,事故处理时间大为缩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度通信监控中心县调控中心运行人员 3 个操作流程和步骤) 。另外还利用调控双方同台办公的机会,加大了通信、自动化、监控的信息交流,方便开展好班组互帮互学

14、活动和消除专业壁垒,适应新的电网运行模式的需要。相关例子如下:(1) 电网安全,分秒必争。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现代电网运行早已进入“毫秒”级阶段。例如,对变压器、线路起重要保护作用的差动保护动作时间达到 20 毫秒。而 “调控一体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减少了一个管理环节,缩短电网对于异常的响应时间,提升了自身防御能力。(2) 山西阳泉供电分公司,2010 年 2 月 2 日,即大年三十的下午,值班员值班时发现110 千伏秀水变电站 10 千伏段系统接地,并显示 PT 断线。由于此条线路带有很多重要和高危客户,又正值春节期间,如不能及时处理故障,后果不堪设想。以往调控分离的情况下处理最快也得七

15、八分钟,而此时,他立即和监控员进行分析,很快确定了解决方案,在两分钟内就通过遥控拉合开关找到了接地线路。(3) 成都电业局,2011 年 3 月 25 日凌晨,监控员陈晶晶发现 110 千伏土桥变电站 10千伏母线 A 相接地,并显示断线。由于此条线路带有多个重要客户,如不能及时处理故障,会造成严重后果。以往调控分离的情况下处理最快也得 25 分钟,而此时,陈晶晶立即和值班调度员进行分析,很快形成了解决方案,在 5 分钟内就通过遥控拉合开关找到了接地线路为土灌线,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恢复供电。(5) “调控一体化”模式对重载区的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更为便捷、直观。新年以来,萧山电网持续在 240

16、万千瓦的高负荷下运行,2010 年 1 月 10 号至 12 号,该局调度中心共对 176 条线路进行了运行方式调整。如按照原先调度员发令到监控员操作的工作方式,每条线路的操作时间约为 5 分钟,而实施“调控一体化”之后,调整工作直接由调控一致完成,平均 60 条线路仅需 15 分钟,176 条线路运行方式调整的总时间由 880 分钟锐减到 44分钟,工作效率整整提升了 20 倍。(5) 在成都电网迎战高峰负荷时, “调控一体化”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2010 年的冬天特别冷,成都少有的下了七场雪,电网负荷不断攀升。调控中心加强主、配网调度工作配合,合理安排各级电网运行方式,充分挖掘电网最大潜力,为每一次大负荷高峰时段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从容面对电网负荷不断攀升所带来的挑战。比如,在极端恶劣天气状况下,对长期满载运行的 220 千伏新二村站、安顺桥站以及长期超载运行的太金双回断面、尖山主变下网潮流等进行特别监视运行,确保电网负荷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并及时通知运维操作人员加强对所辖重载、满载设备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