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与责任 非 公募 基金会在行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561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益与责任 非 公募 基金会在行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益与责任 非 公募 基金会在行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益与责任 非 公募 基金会在行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益与责任 非 公募 基金会在行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益与责任 非 公募 基金会在行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益与责任 非 公募 基金会在行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益与责任 非 公募 基金会在行 动2004年6月,基金会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公益性非公募基金会突破制度瓶颈,获得飞速发展。短短几年,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大量涌现。民政部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非公募基金会仅有253家,截至2011年10月,其数量已经超过公募基金会,达到1279家。此外,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量、收入支出等方面也呈现出持续性增长,资产总量攀至217亿元,已经成为公益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公募基金会的崛起无疑改变了公益资源配置的结构,也为企业及企业家实现个人公益理想、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搭建了平台。正如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所说,民政部门将把非公募基金会作为鼓励重点,通过政策和资

2、金的支持,继续推动非公募基金会动员社会资源、创新公益服务。非公募基金会新模式有效整合公益资源在公益行业,位居上游的是资金提供者。处于下游的是直接服务机构,他们直接在扶贫、环保、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做认知倡导、政策推动、社会创新、直接救助等工作。中游则是资金的管理机构-基金会。上游资金通过中游的基金会顺利到达下游,才能实现资金的公益价值;下游直接服务机构资金充裕,公益项目才能更有效地帮助目标群体。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介绍,在欧美国家,公益事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有专门从事劝募、执行、支持的组织,市场高度发育,行业上、中、下游紧密合作,有效运转。而目前,中国虽然已有大量的公益组织,但

3、在公益资源整合上是错位和断裂的,如不改变,整个公益行业的健康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在这一点上,非公募基金会模式有助于弥补当前公益事业的不足。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陶传进教授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公募基金会是由私人或者企业出资投入的公益部门,可以自主确定基金会的使命和愿景,确定公益项目和善款资助方向,这就决定了非公募基金会在公益事业中的位置,使其可以直接对受益群体、其他民间公益组织和基层服务机构负责。非公募基金会不同于传统的公募基金会,它保持自身独立性,与政府及其他组织在公益职能上明确边界,充分引导资金、人力、专业知识和经验等资源流向政府所未能完全覆盖的区域和领域,能够有效弥

4、补政府公共服务的短板。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认为,非公募基金会作为民间组织,在了解具体的社会问题和受助群体需求方面比政府更具优势,非公募基金会可以直接瞄准政府公共服务的空白处或者薄弱点发力,更加快捷、直接地作用于受助群体。随着企业和企业家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非公募基金会已成为当前企业持续承担社会责任的新型组织形式。北京仁爱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非公募基金会使企业的公益慈善行为从被动、临时、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捐助走向主动、长期、独立且有系统的捐助;另一方面,它使企业的财富流向公益慈善领域,进入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能有效引导企业公益慈善方式走向多元化。引入公益鉴证机制确保

5、公信力当前,随着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热情高涨,社会对公益组织公信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公益慈善领域爆发的一系列负面事件,也让公益行业自律不足的问题一再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2009年以来,非公募基金会的行业意识逐渐凸显。为了推动行业内部信息公开,不断增强行业的透明度,非公募基金会合作平台和行业联合机制相继建立,基金会中心网、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蓬勃发展。自律问题事关公益事业的生死。非公募基金会立足于行业协会的各种平台,将公益鉴证机制引入公益事业中。所谓公益鉴证机制,就是通过公开透明机制,让人们知道公益组织在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在做,各种做法意味着什么。陶传进表示,通过公益鉴证机制,非公募基金会行业建

6、立起一个行业发言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不同的公益机构会被区分,那些好的做法、好的公益机构将被鉴别出来。记者邓飞和他的团队发起的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就是被行业发言渠道推选出来的。邓飞介绍说,他们特别注意项目的公开透明,才吸引了很多人帮助他们。只有把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监督权、仲裁权和审计权都外放出去,才能保持公益项目的持续透明。非公募基金会除了行业自律,还需加强政府监管。孙伟林表示,基金会确保公信要靠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双拳出击,做到公益事业后院不起火,这不仅是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也是非公募基金会落实行业使命不可推卸的责任。专业运作、多元创新促使非公募基金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认为,

7、公益不仅需要动机纯正,还要专业。一家基金会值得尊重的品质不是人力、行政办公经费比重多么低,而是确保以最节省方式达到公益效果的最大化。对社会问题的深入解读、公益项目的巧妙设计与有效运作、公益资源的综合使用等,都需要特定的专业能力。陶传进举例说,公益活动中,单纯的给予容易造成依赖,公益组织在运作中如何规避,这就是一个和市场逻辑不一样的难题。作为北京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创办人之一的张树新女士告诉记者,从2004年阿拉善协会成立起,致力于缓解沙漠化、促进环保的企业家们,就是在不断学习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力争成为专业上的发言人。捐助者本可以把钱直接交予受助者,但是要通过非公募基金会进行捐助的理由在于:第一

8、,非公募基金会是一个专业化运作机构;第二,专业基金会本身应该成为创新探索的发动机。康晓光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非公募基金会,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为民间公益提供资源,更可以从专业能力上培育和支持民间公益组织的健康发展。如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公益组织孵化器项目就是专门培育民间公益组织成长的平台。又如光华慈善基金会利用基金会自身的专业优势,为民间公益组织提供能力建设培训,以自作的形式支持民间公益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多由企业、企业家投资设立,在组织管理上往往引入很多商业经验,从而具备多元的公益创新能力。深圳桃源居基金会借助企业开发地产的成熟经验,帮助完善桃源居社区自身造血机制,使该社区成为现代化、服务型社区,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理想人居社区。(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1期,记者刘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