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热看商业化大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352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热看商业化大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热看商业化大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热看商业化大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热看商业化大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热看商业化大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热看商业化大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热看商业化大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2 页从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热看商业化大片摘要文学经典一直是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作为消费指南的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学经典进行了一系列的“戏说” 、 “大话”式的改编,对文学经典文本的影视改编层出不穷。凝聚了民族精神和集体记忆的经典文本在电子媒介的影响下将如何改编?文学经典改编之后出路在哪里?该如何抉择?电子媒介时代,影视艺术创作应从经典中获得哪些养料?目前,中外商业化大片状况,文学经典改编为商业化大片的情况及发展趋势怎样?改编创作的与时俱进性怎么体现等等,这些都是本文十分关注并试图探讨的问题。【关键词】 文学经典 改编 电影 商业大片 历史及发展趋势第 2 页

2、共 12 页Adapted from literature classic film thermal see commercial blockbusterAbstractLiterature classic has been educational world attention and debated, as consumption age, as a consumer guide to the mass media literature classic conducted a series of dramatized interpretation, big type of adaptati

3、on of literary classics, the film adaptation to emerge in endlessly. To condens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collective memory in the classic tex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nic media adaptation? How will After literature classic adapted where is the way out? How to choice? Electronic media era, movi

4、e and TV arts creation gain what nutrients from classic? At present, Chinese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lockbuster status, literature classic adapted for commercial blockbuster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daptation creation advance with The Times how to reflect, all of these great concern in this

5、 paper is to probe into the problem. 【keywords】Literature classic Adapted Movie Commercial blockbuster History and trend第 3 页 共 12 页一、 文学经典的内涵。对“文学经典”的认定, 会因为不同时代、民族、国家甚至不同年龄、性别、身份、人群而受影响, 他们对文学经典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从已有的文学经典中,总结出一些能被人们所接受, 同时又是文学经典必须具备的一些重要品质。这样, 在对 “文学经典”的理解上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不至于陷入

6、对经典理解的不可知论的泥潭中。文学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文学作品,最能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是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是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和当代存在性,能不断与读者对话并带来全新发现,让读者在审美静观中充分体现主体价值的文学作品, 1如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说:经典作品是“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20 世纪中国文学作为刚过去的文学时空,其广泛被承认的“恒态经典” 并不多

7、,甚至没有。我们接触到的多是经典累积形成过程中可视之为“动态经典”的文学存在,经典泛俗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想来也不奇怪:时代进步,社会开放了, “经典” 有扩大的趋势,也有扩大的可能。相对于已成定论、备受尊崇的传统经典而言, “后起之秀” 给予获得经典的桂冠,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将经典当作一种徽号,随意封赠。让经典走出“象牙塔 ”,也不应将经典泛俗化。因为,随意封赠,任意扩大,只能败坏经典的声誉,只会导致经典贬值,消解人们对经典的尊重与爱护,最后,势必妨碍对经典的学习与传播,危机民族文化精华的继承与发扬,致使伪造的“经典”在社会上招摇过市,文化虚无主义的以假“ 经典 ”之名,鱼目混珠。二

8、、 现当代文学经典改编的原因。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名著改编为电影电视或其他艺术形式, 成了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热烈景象。这种文学向影视的转换, 亦即文学作品的影视化, 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影视发展创作的重要现象和趋势。影视编导们借助名著的途径, 既可以解决当前影视圈的剧本荒,又可以进一步扩大名著影响力和读者群, 甚至可节省一笔购买版权的资金。这是文学艺术在市场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影视艺术生产的商业性使然。由于观赏上的直观性、表现空间上的自由性, 相对文学作品的形象间接性而言, 影视作品更富有时空张力, 能够更直接地将文学的语言描述转化为直接可视的银幕或屏幕形象, 使读者获得更为强烈的审美观感

9、, 使得文学名著显示出附丽于影视作品而产生的独特魅力, 这正是大量文学名著被转化为影视作品的主要原因。当下,文学经典的改编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日趋浮躁、日趋世俗化感官化、日趋追求“明星化”文化策略和时尚效应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一般而言, 经典作品具有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文本主题的震慑力和深刻性, 文本形式独具特色、风格鲜明, 同时具有大批观众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正是这种“明星效应”和“老字号”招牌导致了模仿、戏说、解构、反说等“借题发挥”第 4 页 共 12 页改编经典的现象愈演愈烈。消费社会导致了消费文化的兴盛, 在众多消费领域, 视觉文化无疑构成了消费文化的主体, 人们可以随时享受视觉

10、大餐。面对无处不在的影视传媒的冲击和诱惑, 经典的影视改编成为推动经典改编的主要动力和方式。商业社会追金逐利,文学经典的“老字号”品牌和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并成为吸引读者、观众的招牌。同时,当代文坛文学创新的贫乏与地位的渐趋式微也暗中对经典的改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典改编盛行与当前文学创作停滞不前也不无联系。当前消费社会不宜产生独创性文艺作品, 过多物质利益追求和浮躁心态导致作家不能静下心来深刻思考社会问题, 无暇沉思默想、精益求精创作形式精巧、份量厚重、极具独创性的传世之作。不少作家满足于对生活的轻描淡写、对历史的拼贴捏合, 以求高效率地“速成”作品, 缺少深刻严肃的悲剧性思考,

11、 多了轻松诙谐的小品与喜剧, 这就是当前文艺生态的状貌。如此语境, 文学经典便以解构、戏说的对象被重新翻阅, 以喜剧的形态得以“复活”, 成为“ 创作”的素材。换一个角度讲, 文学经典改编是不得已而为之, 文学创新的贫乏与无奈是不可忽视的潜在因素, 不仅仅是由视觉文化冲击、消费欲望盛行导致。科技推动了社会进步,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快步进入了信息社会或“第二媒介”时代,高保真的音像技术和传媒手段将生活装扮得五光十色, 2这些为经典改编提供了物质前提。对于纸质经典文本, 人们无暇花费大量时间沉浸其中回味、领悟深奥的言外之意; 对于经典影视, 人们也渐渐不满其枯燥而沉重的道德说教。视觉盛宴可以使

12、大众以“读图”方式浏览纸质经典, 更可以用全新视觉形象诠释经典人物与故事,大众在充分享受耳目之娱、身体刺激的同时, 也解读、消费了经典。当前文学经典改编的作者(商家)主要是出版策划人、出版商、影视投资人和导演等, 他们从事文艺活动必然要求获得商业回报 ,是赢得观众青睐、占有市场成为其不二选择。对于读者来说, 他们是消费社会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 他们构成时尚和消费心理主体。一般而言, 大众玩不起风雅、但又试图附庸风雅并力求使风雅与自己同流合污, 大众不愿读经典也读不懂经典、但又不愿被别人视为不懂经典, 他们是文明人但不是才学深厚的文化人。正因如此, 他们不读经典但看经典, 他们不求领悟经典但

13、求消费经典。大众的消费需求成为经典改编的温床。在消费语境中, 文学经典就如“老字号”商铺, 商家可充分利用其金字招牌扩大再生产, 甚至适时推出不伦不类的新产品; 而消费者则趋之若鹜, 不再细究其实用价值, 仅仅消费其品牌。商品消费中商家、消费者共赢的互利追求使得“老字号”品牌效应发扬光大。文学活动中,文化商人利益追求与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暗合则导致了经典改编成为时尚。无可否认, 当前文学经典改编具有很多负面价值。它消解了经典圣性, 使其失去了神圣的光晕; 它戏说了传统, 使经典失去了膜拜价值, 变得媚俗不堪; 它不再关心经典的人文价值, 使其染上了“资本”和“商品”的气息。但是, 我们不能怨天尤

14、人、对其一味加以指责, 而应正视这一既定现实, 认清经典改编本身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一, 既传播了文学经典, 又重新诠释了经典。 3当前文学经典改编承担了为其注入新鲜血液, 增强活力, 迎接现实挑战这一历史使命, 使经典从典籍、第 5 页 共 12 页从尘封的历史中活化出来, 在唤起大众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记忆的同时, 重新解释经典, 赋予其一定的现实启发价值。第二, 既延续了经典的生命, 又满足了大众的文化审美需要。当前文学经典改编充分利用高科技音像技术以形象化方式加深大众对经典的理解,使经典以更为切近现实人生、人性的姿态走入生活视域, 经典的生命在鲜活的肉身个体中得到了延续与发扬。在这里, 大众

15、接受经典, 不再仅仅出于受教需要, 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大众在轻松愉悦心境中理解人生真谛、接受爱的洗礼、感受和平主题、领悟深刻哲理, 接受真善美的陶冶。经典改编不仅发展了经典, 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众的日常审美需要。 4第三, 既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又是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改编基本都是立足原意基础上重新阐发, 高科技传媒手段为其高速有效传播提供了物质保障, 因而更容易产生广泛社会效益。在消费社会中,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并且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此, 无论是经典的再版, 还是经典的影视改编与翻拍都是利用经典资源进行扩大再生产, 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

16、回报,它们构成了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改编应该谋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电影花木兰 画皮等经典作品的改编也证明这一策略具有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欧美国家中,大众娱乐民族文化艺术创造经典文学理论研究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互动互补、相得益彰的关系。在大众娱乐和民族文化之间,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一方面为大众提供了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娱乐内容,另一方面也凭借经典作品里感人的情节、深邃的思想、真切的情感、优美的场景,撒播经典作品的润物无声,将大众吸引到经典文学这一边,更用通俗的经典抵制庸俗。在艺术创造和文学经典之间,艺术创造不断(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从文学经典中寻找灵感和故事,文学经典也因为丰富多彩的艺术产品形象而更为大众喜闻乐见,更因为与艺术产品相关的文化活动而对文学经典产生了兴趣。在艺术作品和理论研究之间,艺术创新的来源往往得益于艺术、文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而理论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也离不开不断更新的艺术创造为它提供新的思路和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