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诊疗规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65067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60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60页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60页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60页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60页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4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疾病诊疗规范(4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00 六年十月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第 1 页 共 472 页一、骨、关节创伤(一) 、 上肢1、肱骨外科颈骨折【定义】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 23cm 处骨折,肱骨外科颈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又称为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是应力上薄弱点,常易发生骨折。【诊断依据】一、 病史:有明显外伤史。二、临床症状体征:1、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血斑。2、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3、肱骨外科颈局部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非嵌插型骨折可出现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外展型骨折肩部下方稍呈凹陷,在腋窝可触及移位的骨折端或向内成角。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

2、x 线正轴位片或正位穿胸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五、鉴别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及影响检查,可明确诊断。【证侯分类】一、无移位裂纹骨折 外科颈无移位骨折,多位骨膜下损伤,多为肩部直接暴力所致,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二、外展型骨折受外展暴力所致。跌到时患肢处于外展位,骨折近端肱骨头内收,远端骨干外展,两折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或两者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骨折近端内侧,两折端形成向内成角畸形或向内前成角畸形。三、内收型骨折受内收暴力所致。跌到时患肢处于内收位。骨折近端肱骨头外展,骨折远端肱骨干内收,两折端内侧嵌插外侧分离,或两折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骨折近端外侧,两折端形成向外成

3、角畸形或向外向前成角畸形。四、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受外旋外展传达暴力所致。肱骨头多向盂下脱位。【治疗】、非手术治疗创伤:上肢第 2 页 共 472 页(一)、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1、适应证肱骨外科颈无移位骨折。2、操作方法患肢肩关节处于中立位,肱骨超肩夹板固定即可。(二)牵引治疗(皮牵引或骨牵引)1、适应证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手法难以复位,外固定难以维持位置。2、操作方法皮牵引将上肢套上皮牵引套,实施牵引。骨牵引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患者上臂置于中立位,肘关节屈曲,尺骨鹰嘴下 2cm 进针,实施鹰嘴牵引。外展型骨折,上臂置于中立位,内收型骨折,上臂置于外展位,使远折端适应近折端位置,牵

4、引重量不宜过大。3-4 周去除牵引,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三)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1、适应证相对较稳定的外展型及内收型外科颈骨折。2、操作方法手法复位,超肩夹板固定。外展型骨折复位方法:一助手握其腋窝,屈肘 90 度,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其肘部,拔伸牵引,矫正重叠移位,术者双手握其骨折部,两拇指按其骨折近端外侧,其余各指抱骨折远端内侧向外捺正,助手同时牵引下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内收型骨折复位方法:两助手握其腋窝及肘部,拔伸牵引,矫正重叠移位,术者两拇指压骨折部向内推,其余各指使骨折远端外展,助手在牵引下将上臂外展,使其复位。超肩夹板固定。(四)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1)适应症肱骨外科颈不稳定

5、型骨折。(2)操作方法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患者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透视机下操作。麻醉生效后,在透视下,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先采用手法复位(具体复位方法见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透视下见复位满意后,维持位置。肩关节部位常规消毒,铺巾。术者自肱骨大结节进入一枚克氏针,经折线固定折端。再自远折端,折线下 2cm 处进针,交叉固定折端。术后石膏或超肩夹板固定。二、手术治疗1、适应证外科颈骨折合并脱位,或手法复位失败,或陈旧骨折。2、操作方法手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或交叉克氏针固定。患者采用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生效后,取肩关节前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游离皮瓣,自三角肌胸大肌间隙进入,注意

6、保护头静脉。将三角肌自锁骨止点处切断,翻转。切断肩胛下肌,切开关节囊,显露肩关节,骨膜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第 3 页 共 472 页下剥离肱骨上段,显露肱骨外科颈骨折端。复位,解剖板固定或交叉克氏针固定。冲洗伤口,清点纱布无误后,逐层缝合,包扎,石膏固定。三、药物治疗 (一) 、中药治疗。骨折初期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可内服活血灵,外用展筋酊。中期淤血肿胀虽消而未尽,骨折未连接,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新。可内服三七接骨丸,养血止痛丸。后期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亦可配合推拿按摩。可内服筋骨痛消丸,加味益气丸,外用展筋丹,配合外洗药外洗。2、西药治疗早期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及脱水药物,消除肿胀,

7、术前半小时预防性运用抗生素,一般不超过 3 天。四、康复治疗(一) 、功能锻炼治疗期间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适当的练功活动。初期先让患者握拳,屈伸肘腕关节,舒缩上肢肌肉等活动。后期可练习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可进行大云手小云手活动,进行爬墙锻炼。活动范围应循序渐进。(二)物理疗法可进行中药熏洗,或理疗等。【疗效评定标准】 一、治愈:骨折愈合,对位对线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二、好转:骨折愈合对位尚满意,或骨折复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三、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局部疼痛,功能障碍。2、尺桡骨骨折【定义】尺桡骨骨折是常见前臂损伤之一。包括尺骨桡骨均发生骨折的尺桡骨双骨折,单纯尺骨骨折,或单纯

8、桡骨骨折,且上下尺桡关节正常。【诊断依据】 一、明显外伤史。直接间接暴力均可引起骨折,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旋转暴力所造成。二、 临床症状体征:1、伤后局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活动时疼痛加重。2、局部可见瘀血斑,前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前臂不能旋转。3、局部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触之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4、有移位尺桡骨骨折,前臂可有断缩、成角及旋转畸形,青枝骨折有成角畸形。三、特殊检查:(无)创伤:上肢第 4 页 共 472 页四、辅助检查:x 线片检查应包括肘关节及腕关节,正侧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移位方向及有无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五、鉴别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及影响检查,可明确诊断。【证

9、侯分类】 一、单纯尺骨及单纯桡骨骨折。二、尺桡骨横断骨折。三、尺桡骨斜形骨折。四、尺桡骨螺旋型骨折。五、尺桡骨粉碎骨折。六、尺桡骨无移位骨折。七、尺桡骨青枝骨折。【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保型固定1、适应证无移位尺桡骨骨折,儿童尺桡骨青枝骨折。2、操作方法可行前臂夹板固定或前臂石膏托固定。(二)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1、适应证发生移位尺桡骨,较稳定者,如尺桡骨横断,短斜形骨折,单纯尺桡骨骨折,均可行手法复位。2、操作方法尺桡骨骨折后,在骨折远近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畸形,复位时必须将尺桡两骨远近段正确复位,四种畸形均需获得矫正,以恢复两骨等长及固有生理弧度。根据不同情况,决定先

10、整复桡骨或尺骨。复位时,患者取仰卧位,两助手握其腕部及肘部采用拔伸牵引方法,纠正重叠畸形,术者握其折端采用返折托顶、夹挤分骨、回旋捺正、扳提推按、摇晃捺正等手法纠正旋转、成角、侧方移位畸形。复位后,夹板固定,必要时可放置分骨垫、压垫防止再移位。单纯桡骨骨折,复位时先判断近折端旋转位置,按照以远端对近端的原则,将远折端置于相同的旋转位置以复位。(三)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或外固定架固定。1、适应证尺桡骨骨折不稳定者,复位后发生再移位的横断或短斜骨折。2、操作方法患者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先给予手法复位(见上) 。透视下见复位满意后,两助手维持位置。常规消毒、铺巾。桡骨骨折自桡骨茎

11、突进入一枚克氏针,贯穿髓腔至折端,复位满意,将克氏针击入近端髓腔固定。尺骨骨折自尺骨鹰嘴部位进入一枚克氏针,贯穿髓腔至折端,复位满意后,将克氏针击入远端髓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第 5 页 共 472 页腔固定。夹板或克氏针固定。髓内固定对尺骨骨折较适合,但桡骨存在旋转弓,髓内固定使旋转弓消失,影响功能。二、手术治疗1、 适应证成人尺桡骨骨折保守治疗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对于不稳定尺桡骨骨折,陈旧尺桡骨骨折不愈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骨折为长斜形,粉碎形,碟形骨折可用加压钢板固定,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多段骨折,钢板难以应用者,采用髓内针固定。2、 操作方法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卧位,前臂置于胸前,常规消毒,铺巾

12、,上止血带。尺骨骨折沿尺骨皮下缘作纵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自尺侧腕屈伸肌之间进入,显露尺骨。桡骨骨折上段骨折有桡神经出入旋后肌,需注意保护。作桡骨后侧入路,切开皮肤皮下,自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间隙进入,上段骨折,可显露旋后肌,将旋后肌自桡骨止点切断,翻转,显露桡骨。中段远段骨折自肌间隙进入,显露桡骨。复位后,加压钢板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三、药物治疗(一) 、中药治疗。骨折初期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可内服活血灵,外用展筋酊。中期淤血肿胀虽消而未尽,骨折未连接,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新。可内服三七接骨丸。后期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亦可配合推拿按摩。可内服筋骨痛消丸,外用展筋丹。(二) 、西药

13、治疗早期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及脱水药物,消除肿胀,术前半小时预防运用抗生素,一般不超过 3 天。四、康复治疗(一) 、功能锻炼治疗期间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适当的练功活动。初期先让患者握拳,手指屈伸,舒缩上肢肌肉等活动,以促进气血循行,使肿胀消退。中期进行肩肘关节活动,如小云手大云手活动,但不宜进行前臂旋转活动。后期拆除夹板石膏后,可进行前臂旋转功能活动。(二) 、物理疗法进行中药熏洗,或理疗等。【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骨折解剖复位,尺桡骨等长,恢复正常解剖生理关系,骨折骨性愈合,肘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恢复。3、锁骨骨折【定义】锁骨骨折是指锁骨连续性中断。锁骨是唯一连接上肢与躯干的支架。骨干较细,且又

14、有弯曲,遭受外力后易于骨折。创伤:上肢第 6 页 共 472 页【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确外伤史。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均可造成锁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二、临床症状及体征:1、患侧伤肢活动疼痛,疼痛局限于锁骨部和内外关节部。2、颈部偏向患侧,颌转向健侧。3、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有皮下瘀斑,骨折处异常隆起。4、压痛明显,触之有骨擦感及异常活动。三、特殊检查 (无)四、辅助检查:x 线正位片周围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若临床检查有骨折征象,但 x 线正位片未能发现明显骨折线者,可加拍 x 线斜位片以帮助对骨折线认识。四、 鉴别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及影响检查,可明确诊

15、断。【证侯分类】一、 锁骨中段骨折锁骨中 1/3 骨折指发生在肋锁韧带以内骨折,占锁骨骨折大部分,大多外端骨折片移位甚少,内骨折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上移位,呈重叠错位畸形。(一)锁骨中 1/3 粉碎骨折 骨折部位有明显成角,向上隆突,以内侧骨折端突于皮下者较多,甚至刺出皮肤。局部压痛明显,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a) 锁骨中 1/3 横断或裂纹骨折 骨折部位多在锁骨中外 1/3 交界处或中段。裂纹骨折疼痛,甚少症状。横断骨折,内侧断多向上移位,有压痛,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b) 骨中 1/3 螺旋型骨折 多为传达暴力所致,局部疼痛,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二、 锁骨远端骨折锁骨外 1/3 骨折直接暴力

16、间接暴力均可引起,骨折部位在肩锁韧带与喙锁韧带之间。(一)型骨折 本型骨折肩锁和喙锁韧带均未被累及,骨折移位不大。局部有压痛。(二)型骨折 骨折位于锁骨远段并累及喙锁韧带,该韧带呈部分或全部断裂。骨折多发生移位。(三)型骨折 指仅累及锁骨远端和肩锁关节的骨折。喙锁韧带无损伤或未完全断裂。锁骨体移位不大,但肩锁关节囊已破裂或严重撕脱。三、 锁骨近端骨折锁骨近端骨折指发生在肋锁韧带以内骨折,较少见,多系间接暴力所致,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常伴有胸锁关节严重损伤。【治疗】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第 7 页 共 472 页一、非手术治疗(一)保型固定1、适应证新生儿锁骨骨折,儿童及成年人锁骨无移位骨折,锁骨外 1/3 骨折型。2、操作方法新生儿锁骨骨折仅将上臂用绷带固定于躯干 23 周即可。无移位锁骨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或用 8 字绷带或锁骨固定带固定即可。固定时先在两腋下各置一块厚棉垫,用绷带自患侧肩后起,经患侧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