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49712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6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 沧 市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前 言“十二五”时期,是临沧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速转型、推进跨越意义重大。纲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以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制定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凝聚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睿智之言、务

2、实之策,是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主要阐明全市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奋斗目标、发展思路、战略布局和战略重点,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和发展方向,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各级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 “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十 一 五 ”以 来 , 全 市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中 央 一 系 列 重 大 方 针 政 策和 战 略 部 署 , 在 国 家 、 省 的 大 力 支 持

3、下 和 市 委 、 市 政 府 的 正 确 领 导下 , 坚 持 以 科 学 发 展 观 为 统 领 , 以 加 快 发 展 为 主 题 、 经 济 结 构 调 整为 主 线 、 改 革 开 放 和 科 技 进 步 为 动 力 、 提 高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 构 建 平安 和 谐 临 沧 为 根 本 出 发 点 , 认 真 贯 彻 中 央 扩 大 内 需 政 策 , 进 一 步 理清 思 路 , 抢 抓 机 遇 , 抓 “三 子 ”促 “三 化 ”, 突 出 提 升 “三 个 核 心 指标 ”, 强 势 推 进 “三 个 一 百 ”任 务 , 全 力 实 施 “新 家 园 行 动 计

4、划 ”,开 展 “优 化 软 环 境 , 增 强 软 实 力 ”活 动 , 国 民 经 济 保 持 了 快 速 发 展的 良 好 势 头 , 社 会 事 业 全 面 进 步 。 “十 一 五 ”规 划 确 定 的 主 要 目 标 和任 务 圆 满 完 成 或 超 额 完 成 , 全 市 呈 现 出 经 济 发 展 、 社 会 进 步 、 文 化 繁荣 、 民 族 团 结 、 边 境 稳 定 、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的 良 好 局 面 , 为“十 二 五 ”发 展 奠 定 了 坚 实 基 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有新增强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机遇,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加快

5、发展。“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218.7 亿元,年均增长 11.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9082 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4.4 亿元,年均增长 34.9%,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61.8 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 25.5 亿元,年均增长 2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4.5 亿元,年均增长 25.8%;财政总支出达到 105.5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90.8 亿元,年均增长 3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200 元,年均增长 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500 元,年均增长 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71 亿元,年均增长

6、20.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 114.8 亿元,比“十五”末增长 640.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 240.1 亿元,比“十五”末增长 213.9%;各项贷款余额达到 168.1 亿元,比“十五”末增长 92.8%;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招商引资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均实现了翻番。二、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建成并正在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交通建设力度加大,祥临二级公路全线贯通,启动建设了 8 条二级公路,新建二级公路里程达到 597 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 1.4 万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刘家箐、四楞坝等重点

7、水源工程和弄巴、黄草坝、回努等 40 多件水库病处工程顺利完工,大雪山水库、另仂水库、康家坝水库、鸭子塘水库、中山河水库和南等水库输水干渠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城市道路、供排水、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廉租房建设和城乡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社会事业投资大幅增长,全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三、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 37.430.432.2 调整为“十一五”末的 33.334.831.9,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续 5 年获得丰收。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切实推进新型

8、工业化,提升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制糖、水电、矿产、酒及饮料、制茶等传统骨干产业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加快。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系列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获得多项专利,形成了以自有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工业增加值达到 52.5 亿元,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达到 79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6.1%。四、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不断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招商引资不断开创新局面。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世界云南同乡会”,积极参加昆交会、旅交会、茶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加大了对临沧的推介力度。先后引进南华纸业、卡蒙特、三奇光电、泛华林业、澳华

9、食品、云南智汇源等省内外实力较强的企业,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拉动了地方投资,推动了产业扩能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全市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对外经济、人文交流得到加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口岸建设不断加强,通关更加便捷,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十一五”末,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12.7 亿元,比“十五”末增长 273.5%。五、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两基”目标如期实现,学前教育得到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卫生服务

10、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食品药品监督体系建设,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明显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缓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10 年,全市总人口为 242 万人。成功举办中国沧源司岗里狂欢节等活动,“秘境临沧”得到有力推介,佤文化和茶文化得到提升。广播电视、民政、文化、体育、档案、残联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六、民生问题得到新改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兴边富民工程”、“新家园行动计划”、扶贫开发、农村危旧房改造、城镇

11、保障性住房、易地搬迁、农垦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民心工程得到实施。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 25 万人,62.3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解决,新增农村沼气池 9.8 万口。财政支出进一步向“三农”和公共领域倾斜,新农合参合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失业保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提前实现规划目标。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就业优先的政策,城乡居民就业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就业 57358 人,开发公益性岗位 3314 个,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规划范围内。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是

12、民生投入最多、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社会最和谐的时期。七、体制机制有活力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圆满完成,以乡镇机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电网体制改革顺利完成,电价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得到增强。教育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实践证明,“十一五”时期是全市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城乡面貌迅速变化、社会

13、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些成绩,是在面临不少困难、经受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专栏 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完成情况指标名称 2005 年2010 年目标五年规划增速(%)2010 年 五年年均增速(%)生产总值(GDP)(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97.2406536.429.531.37.78156645044545811.51041412817218.7908272.876.269.825.511.97.214.814

14、.126.82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财政总支出(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城镇化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进出口总额(亿元)招商引资年内到位资金(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全市总人口(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非公经济增加值(亿元)4.623.976.587.252.41.232527.76101.33.4315.513467451236.12429.66.81241411041.10330561038402000950024

15、24.5488.41015五年下降 13%1518.521851014.5105.5240.1168.1234.41.007330.671103.512.7114.8320012500242控制在 4.4 以内7934.625.71434.920.618.910.921.7注: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非公经济增加值 2010 年规划目标绝对值、年均规划增速和“十一五”年均增速为可比价,2010 年预计实现情况为当年价。第二节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五 年 的 实 践 , 临 沧 经 济 社 会 跨 越 发 展 的 经 验 弥 足 珍 贵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大

16、力弘扬临沧精神,超前谋划、果断决策,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百年一遇特大旱灾的影响,统筹协调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始终坚持深化对基本市情的认识,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符合临沧特色的发展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农林基础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谋划和推动临沧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各族群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边境稳定,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把握机遇,不断改善交通、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条件。抓“三子”促“三化”,突出提升“三个核心指标”,强势推进“三个一百”工作任务和新家园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始 终 坚 持 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