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小结——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分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65048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小结——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小结——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小结——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小结——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小结——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小结——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小结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分析三年级语组校本教研观小结对学生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分析本学期,三年级语教研组采取的研究方式有所变化,由原本的每人执教一节组内,转变为张尚平老师连续执教同一节教研,各位组员从多个方面进行专项观察和分析,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我在本次观系列活动中主要负责观察学生在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以配合其他组员寻找到更为贴近学生需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张老师执教的是秋天的雨 ,第一次堂上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班级中的娃娃们喜欢读书,并且乐于表现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能力,美美地摇头晃脑地朗读成为了班级的常态,张老师引

2、导起格外轻松;同时,三五班的孩子也非常善于表演,他们的角色表演真是令听老师大开眼界,演得好,放得开,很有表现力。但是这样优秀的班集体,该如何引导,使孩子们更上一层楼呢?带着这一疑问,我着重关注了老师在本基础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如何点评孩子的朗读。发现老师往往只空洞地评价了“声音真洪亮”“表情真丰富”“你读得真好”,并没有真正可以帮助孩子提升的有效评价。正略感失望时,张老师在堂的后半段却及时指出学生的语速、轻重、抑扬等技巧,令堂朗读指导上了一个台阶。也许是学生过于优秀,老师反而有点手足无措。张老师在本中如果能对学生分组学习的习惯进行一下强调,把仿写部分的单一性纠正过,孩子们的收获会更多。第二次堂开

3、时,学生情绪饱满,齐读声音响亮,全情投入,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老师也热情洋溢地提出了表扬,并且鼓励更多的孩子齐读和轮读。在轮读过程中,就有个别孩子显得不够自信,老师关注到了,立刻予以激励,孩子也略有提升,此时老师并未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致使这部分学生仓促地坐下去,失去了再次提升的机会。接下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孩子们又一次被调动起说的欲望,关于“秋天的大门里,看见了什么” 这个开放性问题,他们说得五花八门:有联系回答的,有自己想象的,有看图说话的越越乐于参与,堂一时十分活跃。老师趁热打铁让他们找出描写秋天色彩的词语,时间略短,孩子们勾画得有点匆忙。再加上汇报时的要求竟然是说原句,许多孩子就不得不放

4、下勾画好的词语,重新去寻找句子作答,这一节前后不一的要求使学生稍有忙乱。终于又一次到堂训练重点分小组填写仿写单。小组内成员自主分工,就使有些成员根本没有参与,也没有写,甚至个别孩子激情四射地讨论和填写,少数学生喜笑颜开聊天。好不容易写得差不多了,到了展学的环节,老师抽取一两个小组上台展示,却要求其他学生继续填写,结果有的学生在倾听,有的学生子填写,有的学生还在争论,这样不够规范安静的教室氛围使展学环节失去了模范引领和纠正错误、促进新作的意义。接下老师又安排了做动作理解“你挤我碰” 含义的环节,孩子们挤碰得很热闹,但是挤完就到下一个环节了,忘记了设计的初衷,许多孩子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拟人的写法,更

5、加不清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我发现孩子们的齐读和开比起毫无进步,停顿、轻重乃至语速都一如既往,朗读指导似乎还应该加强。后与张老师沟通后,她很快拿出了第三次上的方案,我们也随着第三次走进了张老师的堂。这一次堂开时,可以发现孩子的朗读是比较拖拉、比较唱作的,明显属于自己仅仅是在家预习过的原始状态,为后面学生的朗读提升留下了空间。这次提问“秋天的大门里有什么?” 时,老师的引导语出现了一点瑕疵,造成孩子们不敢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只一味揣摩老师需要哪种答案,堂一时陷入沉闷,和上节的活跃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在仿写这一重头戏到时,老师和学生都调整好了状态,孩子们在说这两句的相似之处时火花四射,

6、发现到位并且新颖,非常精彩;老师也能及时抓住孩子回答的闪光点,循循善诱,不断引领着他们多走一步,使他们能走得更远,说得更加出彩,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可见老师的功夫不一般。展学时,老师刻意关注了堂的安静和学生的专注倾听,保证孩子能说得清楚,听得认真,真正达到实效。最后再次齐读时发现学生进步明显,这都归功于老师善于借鉴上节的不足之处,大胆创设情境,充分调动气氛去帮助所有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去感受本中的一字一句,学生的朗读才能水到渠成,有如此大的提升。通过这三次执教经历,老师的成长不必说,孩子们也各有收获。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次堂的设计都会左右学生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情绪、坐姿、思维敏捷度、发言、朗读所以静心地观察,仔细地研究,才能帮助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真正蹲下身子为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服务。这样的观察于我说是新鲜的,也是必须的。我有理由相信,像这样的教学观察会长期存在,也会不断地推进我们的堂得到长足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