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保密知识与职业道德、政府信息公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4949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保密知识与职业道德、政府信息公开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公务员保密知识与职业道德、政府信息公开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公务员保密知识与职业道德、政府信息公开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公务员保密知识与职业道德、政府信息公开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公务员保密知识与职业道德、政府信息公开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保密知识与职业道德、政府信息公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保密知识与职业道德、政府信息公开(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部分 公务员保密知识第一章 依法保密是公务员应尽义务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顽强奋进的壮丽 史诗,国家、人民和我们 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保密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也 经历了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到把握 规律、科学发展、依法治密的历史进 程。 1988 年 9 月 5 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 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和惩治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补充规定,1990 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保密法实施办法。 保密法、 实施 办法的颁布实施, 结束了我国

2、保密工作“无法可依 ”的历史,掀开了保密工作依法管理的新篇章。为了适 应新形势的需要, 2010 年 4 月 29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第二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新保密法。这是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对实现依法治国方略,促进依法治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新保密法于 2010 年 10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新保密法的颁布施行,体现了党中央、国 务院对保密工作的高度重视, 为推动保密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为保密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

3、 习宣传新保密法 ,是应对当前保密工作严峻形势、强化安全保密意识、提高保密素质能力、推 进保密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 宪法 、保密法都把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广大公民保守国家秘密作为一项义务确定下来,是法定的责任,也就是说“ 依法保密是公务员应尽义务”。第一节 保密与保密工作“保密”, 顾名思义,就是保守秘密,就是对某些事项 或信息实施控制和保护,不被他人接触或知悉。从广义上讲,保密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或社会 组织 在意识到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项如果被他人或社会公开,可能会对自己造成某种侵害时, 对该事项实 施的一种保护行为。从狭 义上讲,保密不是自发行为,而是有统一制度规 范和纪律约束、采取一系列措

4、施、并有相 应的机构和人员管理的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古今中外,小至个人、家庭、大至团体、政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都会采取某种保密行为,生成和保护各种各 样的秘密。秘密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现象。保密是一种社会行 为。保密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根据涉及的利益和内容的不同,秘密大体上可以分为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 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这里所讲 的保密工作,是就保守国家秘密而言的工作。第二节 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保密工作之所以重要,一从国家秘密的重要性看,国家秘密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表现形式,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国家财产的一种特殊形态。2国家秘密一旦泄露,

5、必将直接危害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科技安全和文化安全,直接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二从保密能力看,它是国家能力的体现和保障。保守国家秘密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家责任。在信息时代,信息成 为国家的重要 资源,信息主权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前提条件,信息能力成为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和保障。当前,我国已逐步迈入经济强国的行列,但还不能说我国已成为安全强国。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按照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安全发展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对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或地区来讲,安全发展尤为重要和紧迫。 保守本国国家秘密的能力,直接体 现一个

6、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军事斗争中的制胜能力,也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对信息社会的管理能力。只有全面提高保密能力,才能切实保障发展、促 进和谐、服 务人民,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从做好保密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工作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把保密工作放在特殊重要位置。在革命战争时期,保密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一项铁的纪律。 “一大”制定的第一个党纲对保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二大”通过的党章把保密作为党员的神圣义务,并对保密纪律作了更严格的规定。1941 年,同志题词:保守机密,慎之又慎。

7、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加强保密工作的决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保密法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同时逐步建立经济、科技保密制度。1951 年,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必 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1950 年,邓小平同志题词:“ 今天的环境比过去更为复杂,保护我们的机密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为重要。革命的胜利,很容易产生麻痹和疏忽,这就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故应引起一切负责同志和机要干部的警惕。”1978 年后,中央恢复设置保密委员会,确立新时期保密工作指导思想,并逐步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1988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9 年

8、、1992 年和 1996 年,中央召开三次全国保密工作会议,并下发加强保密工作的文件。其中, 1997 年 8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对新时期保密工作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作出了全面阐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连续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第三节 保密工作方针新修订的保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这一表述,集中阐 述了新时期党的保密工作方针,高屋建瓴,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保

9、密工作提供了指南。所谓“积极防范 ”是保密工作 实践经验和特点规律的科学 总结。保密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是其核心任务。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的方针,是由保密工作的本 质特性所决定。“ 积极防范”强调的是主动的、事先的防范,即以防止窃密泄密 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主 动把保密工作做在前面,把保密措施落实在前面,努力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及时发现3和消除泄密隐患,堵塞泄密漏洞,从源头上防止各类泄密事件发生,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保密工作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保密工作必须以防为主,防患未然,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立足于不泄密。所谓“突出重点 ”是抓好工作的一个重要

10、方法,也是保密工作的基本工作方针。做好保密工作必须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通过抓好重点,确保核心秘密安全,同 时兼顾一般,促进保密工作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就是要把落实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的保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对绝密级国家秘密、绝密级信息系统、保密要害部 门部位、核心涉密人 员 ,必 须采取更严格的保密管理措施。所谓“依法管理 ”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要求建立完备的保密法律制度,将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增强保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有法必依,要求机关、 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涉

11、密人员、涉密 载体、涉密信息系 统和涉密活动等;执法必严,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 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 督管理职责;违法必究,要求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 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明确要求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同 时,应当充分遵循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保密管理制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指出的是 ,信息 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不等同于信息公开,它既包括依法解密和依法公开信息,也包括依法降低密级、 缩短保密期限、 扩大知悉和接触范 围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充分体现了对保障公民知情

12、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高度重视。依法公开,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必须公开,不得以保密 为由不予公开或者拒绝公开;二是指公开前必须依法进行保密审查,公开事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三是指公开的程序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保密工作方针是学习领会保密法的总钥匙,更是指导保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指南,既要做好字句上的解读,更要联系保密工作实际,全面加深理解, 坚决贯彻执行。第四节 保密工作管理体制新修订的保密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明确了保密行政管理体制,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职责和机关、单位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健全保密管理体制是加强保密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我国保密管理体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党的

13、领导。这是由我党的执政地位和保密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执政党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方面负有十分重大的政治责任。保密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只有由执政党统一领导,才能 统揽全局, 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制定和落 实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党的保密委员会是党领导保密工作的组织形式。各级党委的保密委员会向同级党委负责。1997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规定,中央保委员会是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各级党的保密委员会是党管保密的专4门组织。上级党的保密委员会要加强对下级保密委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级党委保

14、密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既是同 级党委保密委 员会办公室(保密办),同 时也是同级政府主管保密工作的职能局(国家保密局)。二是属地管理。实行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管理,凡是在行政区域内的机关、 单位,其保密工作一律归该地区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三是系统指导。中央国家机关作为本系统业务工作主管部门,除负责管理本机关的保密工作外,还应当对本系统的保密工作负有管理或指导责任。这种管理或者指导,应当与业务工作管理关系保持一致。业务 工作接受上级业务 部门垂直管理的单位,保密工作以上级业务部门管理为主,同 时接受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业务工作接受上级业务部门指导的

15、单位,保密工作以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为主,同时接受上 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无 论实 行哪一种管理方式,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都要加强配合,互相支持。四是依法行政。保密法赋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保密规章制定、定密监督、保密 检查等监管职能。保密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设置保密工作部门(保密局),负责履行国家保密行政管理职能。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各级保密局必须按照依法行政原则,处理保密事务。当前,保密工作涉及领域不断扩大,保密管理对象更加复杂,保密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不断增多,以政策文件为依据的内部管理模式己经不能适应需要。要在新的形势下管好国家秘密、管

16、好涉密人员,必 须善于将党的政策文件转化为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建立靠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奠定保密工作长远发展的法制基础。第五节 保密工作主要内容一、从工作过程来看,保密工作贯穿于国家秘密从产生到销毁的全过程,包括从定密、管密到窃密泄密责任追究的所有环节。 产生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首先要根据法定程序确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密级变更和解密,这个过程统称为定密工作;国家秘密产生后,机关、 单位要按照有关保密制度,采取保护措施,对涉密载体、涉密人员、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等进行保密管理,这个过程可以 统称为国家秘密的保护;保密工作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对机关、单位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实施保密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最后,对于涉嫌泄露国家秘密或者严重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二、从工作手段来看,保密工作主要包括保密法制建设、保密科学技 术、保密宣传教育和保密督促检查这四个方面。保密法制建设解决保密工作有法可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