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5034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于 20142015 年我院 100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随机分为两个组,观察组试验组各 50例,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 7 例(14%) ,护理满意 41 例(82%)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 1 例(2.0%) ,护理满意 48 例(96%) 。P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逐年增长。65 岁以上老年人中,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23.7

2、9%1。骨折后由于局部肿胀,下肢活动受限,静脉血流多处于缓慢状态,老年患者的高脂状态、外伤及手术后组织释放凝血致活酶等都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的原因,从而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2014 年 5 月2015 年 5 月共筛选出 1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设为试验组。分组方式采用随机均分的方式,每组 50 例。对照组中,男 20 例,女 30 例,年龄在 6089 岁,平均为 71.53 岁,股骨转子间骨折 20 例,股骨颈骨折 30 例,合并高血压 26 例,心脏病

3、 14 例,糖尿病 10 例。试验组中,男 21 例,女 29 例,年龄在 6190 岁,平均为 72.92 岁,股骨转子间骨折 21 例,股骨颈骨折 29 例,合并高血压 25 例,心脏病 15 例,糖尿病 10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办法,在手术后护理人员给予下肢按摩,抬高患肢 2030,每日测双下肢大/小腿周径差,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遵医嘱给予机械或药物预防措施。一旦发现下肢肿胀 疼痛,皮温升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1.2.2 试验组

4、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术前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后果,提高患者警惕性;劝患者戒烟,进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防止便秘;推广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若频繁地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导致局部皮肤淤血,静脉痉挛血液循环不佳;积极控制血糖,纠正心脏功能,血糖高者体内微炎症状态严重,会加重其高凝状态,本身的血小板具有高聚集性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释放增加,后者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栓发生率增加3;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活动方法,提高患者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1.2.2.2 术中护理 200

5、9 年 SIGN 指南提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要尽早(入院当天或第 2 d 手术)手术,早期手术可减轻患者疼痛,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发生。在我院已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列入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中,为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手术室均采用专科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巡回护士前 1 d 去病房访视患者,态度和蔼,主动沟通,简单介绍第 2 d 手术相关注意事项,询问患者需求,并予以合理化满足。手术当日巡回护士接患者入手术间,再次交流。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稳定血压,减少血液滞留;备好合适的体位垫,以柔软,舒适又能暴露手术野为佳;术中维持温度在 2425 ,以免低温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和供血

6、不足,增加患者氧耗和心脏负担4;实行专科护士,熟练配合手术操作,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鲁宁报道:手术时间 60 min,DVT 发生率为 68.1%。 1.2.2.3 术后护理 DVT 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 14 d 是 DVT 的高峰期。术后 48 h 应严密观察患者末梢血液循环,并给予以下护理措施:创造一个无烟,温暖舒适的病房环境。术后患肢高于心脏平面 2030 cm,同时膝关节微屈 15,尽可能使髂静脉松弛,髋关节禁止屈曲;麻醉未完全恢复前持续被动按摩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1 次/h,20min/次,患者行双下肢空气压力泵按摩 2 次/d,30 min/次,促使比目鱼肌

7、和腓肠肌静脉窦内的血液向心脏回流,防止血流瘀滞;麻醉恢复后即可行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同时行双下肢等长肌肉收缩锻炼。在镇痛充足和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术后第 3 d)即在助行器协助下非负重步行,由小距离逐渐过度到远距离,运动量逐步增加;每日常规测量双下肢大/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的测量部位为髌骨上缘 15 cm,小腿周径测量部位为踝上 2 cm 及髌骨下 10 cm) ,做好标记,进行比较,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避免在患肢做静脉穿刺,如穿刺部位出现炎症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不宜点滴高渗溶液;遵医嘱给予药物预防措施,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钠、磺达肝癸钠、华法令等。严格把握药物应用的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权衡利弊,用药途径严格把关,确保每例患者得到最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使用自然数(n)和百分比(%)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用 t 进行组间对比,当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