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64541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安徽省六安一中 2017 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试卷一、现代阅读(9 分,每小题 9 分)1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各题。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周飞亚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 ,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自古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 “衣食住行 ”,以“

2、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 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化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 ,如 riben、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相比之下

3、,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 “中式礼服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 国服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 、 “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

4、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 ,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 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化理念。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敞襟宽袍,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真不是一小事。(1)下列关于原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B 自古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 “衣食

5、住行”,以“衣”为首。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 ”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D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化名片。(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A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 的内容相反,魏孝帝“ 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B 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装,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 ,比起 riben、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

6、不够。D由民族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 国服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 中式礼服化研究热 ”的一种体现。(3)根据原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B “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 、 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 的缺憾。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化自信的中国形象。D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应该

7、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当成一大事。二、古代诗阅读2言阅读阅读下面的言,完成下列各题。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

8、,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从之。除户部侍郎。时盐大亏,衡奏:“年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仍命措置官三人。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 ”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

9、、器械、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 ”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亭户:古代的盐户。(1)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年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 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B 年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 /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年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

10、 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D年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 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2)下列对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摄尉 ”之“摄” ,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 ”“署”“权”“假”“守”等。B “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 丁艰”“ 居丧”“苫块”“ 服阕” 。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 ,父丧称 “丁外艰”。 “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书的种名称。其中“檄” 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 与“移”都是用于

11、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 “牒书”上行、下行、平行都用,而“ 移”只是一种平行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D “宸翰 ”,指帝王的墨迹(或手书) 林黛玉进贾府中, ”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 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 也是此意。(3)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B 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

12、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D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4)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了各题。鸣沙过雁(明)无名氏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春雁(明)王恭春风一夜到衡

13、阳,楚水燕万里长。莫道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鸣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1)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2)两首诗通过“雁 ”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 和“蟪蛄”为例说明“ 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

14、学类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各题。在甲板的天蓬下面杰克伦敦卡鲁塞尔斯小姐简直是美得惊人,她迷住了周围的每一个男人。她又是一个骄傲的女人。种族的骄傲,门第的骄傲,性别的骄傲,权利的骄傲她都占全了,这是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 在科伦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鲁赛尔斯小姐召船长本特利,叫那群给游客表演泅水的当地小孩都到上层甲板上比赛。她把我们的零钱全收罗过去,亲自把它们一个一个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并且规定捞不着的要挨骂,捞得巧妙的会得到额外赏赐。有个小家伙最出色,他对天鹅入水式非常在行,我从没见过比他跳得更美的人。这个孩子一次次地这样跳,我们都很喜欢看,特别是卡鲁赛尔斯小姐

15、。他至多不过十二三岁,是一个美丽的孩子,好像一个身体柔软的少年神仙的青铜塑像,几乎全身都射出了生命的光辉。他的皮肤闪烁着生命,眼睛里充满了炽热的生命,我几乎听到了生命从他身体里爆裂的声音。一瞧见他,就像闻到一股臭氧的气味他就是这样新鲜,这样身体健康、精神焕发,这样粗野奔放。突然这些孩子拼命奔向舷门,用他们最快的姿势游水,乱糟糟地、手脚不停地打得水花四溅,脸上充满了恐怖,一蹿一跳地爬出水面。“怎么回事? ”卡鲁赛尔斯小姐问道。“大概是鲨鱼。 ”船长本特利回答道。“他们怕鲨鱼吗? ”她问道。“难道你不怕吗? ”他反问道。她耸耸肩膀,噘了一下嘴。 “无论给我什么,我也不敢到可能有鲨鱼的地方去冒险,

16、”她说完又耸了下肩, “它们太可怕了! ”这时,那些小孩全走上了甲板,表演结束了,船长本特利就叫他们下船。可是,她拦住了他, “等一会儿,船长。我一向听说这儿的土人不怕鲨鱼。 ”她把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喊到身边,要他再跳水。他摇摇头,那群孩子笑了起,觉得好像是在开玩笑。“有鲨鱼。 ”他指着水面说。“不, ”她说, “没有鲨鱼。 ”可是,他肯定地点着头,站在他后面的那些小孩子也同样肯定地点着头。“没有,没有,没有。 ”她叫道。接着她就对我们说, “谁愿意借给我半个克朗和一个金镑?”我们立刻掏出了许多克朗和金镑,她从邓尼森手里接过了两个硬币。她举起那个半克朗给孩子们瞧。可是谁也没有准备跳下去。她把这个半克朗扔下了海。他们望着这个银币飞下去,脸上都带着惋惜渴望的神气,不过谁也没有跟着一块下去。“千万别用那个金镑引诱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