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媒介冷暴力现象及理性思考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4353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媒介冷暴力现象及理性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环境下媒介冷暴力现象及理性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络环境下媒介冷暴力现象及理性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络环境下媒介冷暴力现象及理性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网络环境下媒介冷暴力现象及理性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媒介冷暴力现象及理性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媒介冷暴力现象及理性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媒介冷暴力现象及理性思考【内容提要】随着网络和手机等媒介的迅速崛起,从需求到依赖,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终日生活在网络上。但是在我们利用网络改变世界的同时,媒介冷暴力也随着人与机器“沟通”而产生。人们随便一句言论就可能成为蝴蝶效应煽动着的那对翅膀,如何正确认识并整治媒介冷暴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课题。 【关键词】冷暴力 强制传播 媒体人 监管 网络既是虚幻的也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依靠真实的人的互动产生和发展的,它具有许多优点,如开放性、交互性、隐秘性。但是正是这些特点,更容易造成“非真实的暴力” ,如网络游戏中的暴力镜头、儿童暴力动画片以及新闻报道中涉及隐私的人名、图像等。 一

2、、媒介冷暴力概述 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容易造成媒介冷暴力,即非真实的暴力,如血腥暴力画面、低俗的场景展示、不合时宜的展示庆祝、悲哀等内容,从而在报道中对受众或报道对象造成无意识的伤害。 (一)什么是媒介冷暴力 媒介冷暴力可以大致定义为:媒介在客观传播和发布新闻时不经意间给当事人或者社会带来的心理阴影、伤害和破坏。 2011 年 10 月 22 日,在深圳市宝安区河东社区发生的一起“联防队员”强奸案,一系列新闻报道让被害人再次承受了很大的伤害。这条新闻本该是揭露嫌犯的罪行,但是记者抓住实施强奸者“联防队员”的身份和受害人丈夫的怯懦躲避,甚至逼问受害人被强奸时的心态。无

3、奈的被害人丈夫请求记者们离开,记者们并没有停止,既使受害者绝望地哭着、失控地撞墙。这完全是一则赤裸裸的充斥媒介冷暴力的新闻,对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而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人性冷漠现象则需要从另外的角度去严格审视。 (二)媒介冷暴力的表现形式 笔者把媒介冷暴力的表现形式划分为三种:一是网络环境下,传播时自身带有的冷暴力内容;二是网络自身成为暴力媒体,传播冷暴力行为;三是受众在接触网络时所体验到的冷暴力。 1.网络传播中的冷暴力内容 网络传播的内容远比传统媒体更多、更杂乱,为了吸引受众,一些网络选择的内容本身往往带有暴力化倾向。比如想象的暴力,如一部分网游里设定的暴力场景。网络传播较传统传播的

4、优势在于,可以使多种形式的媒体结合起来,这无形中扩大了媒介冷暴力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另外,网络传播中还存在“显性暴力”和“潜在暴力”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有使人害怕、恐惧的文字和图片,就属于“显性暴力” 。大众传播具有主动性、能动性,有选择地将事件中血腥、可怕的部分聚集在一起,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这就属于“潜在暴力” 。这两种暴力形式充斥于纷繁杂乱的网络世界中。 2.媒介主导,受众参与冷暴力的实施 在网络传播中,一些冷暴力是由媒介自身主导,由受众实施的,其中有人肉搜索、网络谩骂等表现方式。 2015 年 5 月 3 日,成都立交桥“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视频在网络中引发热

5、议,网民一边倒指责男司机的行为。但是只过了一天,网络上出现一篇疑似涉嫌女司机 4 年前不文明驾驶行为的文章,使网民把矛头指向女司机。文章曝光了女司机的多次交通违章行为,对女司机的舆论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这次交通事故,而且把她的离婚经历和开房记录也一起曝出来,这无疑侵犯了女司机的隐私权。女司机难以承受舆论的压力,写下道歉信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提到“人肉搜索”对其带来的影响,恳求大家停止对其进行攻击。 “人肉搜索”大肆侵害事件当事人,挖出当事人的隐私、相关背景,对当事人心理上造成了伤害。 台湾明星范玮琪,一位资深晒娃族。2015 年 9 月 3 日,在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大阅兵当日,她在微博中晒出

6、一组儿子的照片,遭到大量网友指责其不爱国。2015 年 11 月 13 日,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全世界都在为遇难者哀悼时,范玮琪又在微博上晒出孩子的照片。网友恶语相向:“自己的小确幸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事后,范玮琪发表了另一条微博,意在为遇难者祈祷,却仍然难以平息网友的愤怒。这次事件虽然没有暴力血腥的画面,没有对当事人构成直接伤害,但是使其心理产生了阴影。该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体现了网络的自由化、民主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网络秩序差。 3.网络接触中强制传播的冷暴力 网络环境下,人们处在媒介传播的信息网中,时刻都经受着多样信息的疯狂传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导致网络上充斥

7、着众多不良的充满暴力的信息。比如我们正观看娱乐视频,一条血腥暴力的游戏广告自动从屏幕右下角弹出;再比如学生正在网络上听课学习,突然弹出一则黄色图片信息,可能给学生造成不健康的影响。 二、媒介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手机、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受众每天接触网络都经受着冷暴力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媒介冷暴力泛滥呢? (一)一些媒体人的新闻职业道德缺失 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可能成为媒介冷暴力的助推器。在 2008 年汶川地震时,有部分报刊、网站、电视新闻中没有进行任何遮掩处理,便将有遇难者遗体的画面直接展示给受众。记者堵住刚从废墟里营救出的伤员,不顾伤者的身体状况,不断进行采访

8、、提问;甚至在营救废墟下面的伤者时,记者依然不断地抢着提问等等。在这样的场景下,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受到了质疑。在灾难报道中,新闻从业人员的冷漠态度,也显然违背了新闻人的职业道德。 (二)一些媒体人的新闻价值评判“失准” 在网络环境下,媒介生存受到压力,受众对新闻需求更高,媒体制作新闻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吸引受众眼球,如何迎合受众口味,有时为达目的甚至不惜违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如某报曾经报道一司机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被从天桥上扔下的石头砸到当场死亡的新闻。这条消息的标题是:天桥上行人扔石块 高速路桑车中头彩 上海小伙命丧“流星” , “中头彩” “流星”本来是件让人轻松、愉悦的事情,而用来形

9、容一场交通事故,难免给人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三、避免媒介冷暴力产生的应对策略 学者陈力丹提出“媒体逼视”的概念:“媒体对私人领域过度公开会给处在媒?w逼视下的被报道的个体带来莫大的压力。 ”对于媒体而言,媒体人滥用自己的职能权利,对受众实施媒介冷暴力的行为其实就称之为“媒体逼视” 。而这种情况,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单位和从业人员是完全可以使之避免的。同时,媒介冷暴力具有隐蔽性,使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的难度加大。但一定不能用消极的态度对媒介冷暴力置之不理,而要更加积极地应对。 首先是强调职业意识,规范职业行为,强化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是加强对报刊、网络媒介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再次,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媒体新闻工作人员的责任以及更加适应新媒体传播快、内容驳杂等特性的管理方法。另外,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强化媒介公众素养是极为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媒体人在信息负荷和信息泛滥的网络下,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有误区的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政府应加强健康的网络建设,有关部门应强化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对于网上的虚假信息、色情信息等不健康的信息应及时删除、关闭,并对发布者追究责任。 (作者单位:包头广播电视台) 编辑:孟凌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