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病例分析和致病菌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63378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癣病例分析和致病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手足癣病例分析和致病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手足癣病例分析和致病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癣病例分析和致病菌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足癣病例分析和致病菌研究手足癣合并感染者以双足合并单手感染常见,该类患者可长期保持单侧手部感染状态,病因未明。最早是 Curtis 于 1964 年提出“两足一手病”(the two footone hand disease)C11,1988 年,Wilson 等称之为“两足一手综合征 ”(two feetonehand syndrome)2-3,1997 年 Daniel 回顾性分析了门诊 15 年内接诊的 80 例患者,通过临床资料和致病菌分析,探讨该病用大枫子皮肤局部护理比较好。临床资料:包括足癣病程、感染手(左手或右手) 、手癣病程、优势手( 习惯劳作的手,询问患者写字、用筷、打乒乓

2、球或羽毛球时的用手习惯,以两项或两项以上都习惯使用的手为优势手)、搔抓习惯(每天均有用手搔抓足部动作的为“有” ,否则为“无” ,并记录习惯使用的手) 、手足癣临床类型(ft 为角化增生型、水疱型和趾间糜烂型) 。(2) 真菌镜检和培养:对可疑感染部位分别刮取皮屑,每份皮屑分成两份,一份直接镜检,另一份接种至含氯霉素 0125 g,L、放线菌酮 05 gL 的沙氏葡萄糖琼脂(sDA)26 恒温培养,每周观察 2 次,阳性标本鉴定到种(包括菌落特点、镜下结构、玻片培养以及尿素酶试验等),阴性标本保存到 4 周后无真菌生长才丢弃,混合感染标本只读取皮肤癣菌。本实验只收集皮肤癣菌,酵母菌不纳人统计。

3、统计处理:采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分析采用 r 检验(140 时,计算校正 jI2;T1 或 n40 时,采用确切概率法);当多个组间总体有差异时进行两两比较;P005( 检验水准仅=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到 182 例患者,其中 113 例为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患者( 实验组 )、44 例为无手癣的足癣患者( 对照组 1),25 例为双手双足型手足癣患者(对照组 2)。三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 113 例中,91 例(805)先发生足部感染,14 例(124) 先发生手部感染,8 例在 1 年之内发生手足部感染(且患者无法区分手足感染先后顺序)。手癣与足癣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91,P001),从足癣发展到手癣的平均时间差为 (60 4-92) 年。结果在 401 株手足癣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934,还有少量须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在实验组,同一患者手足部位分离株中,菌种相同者占绝对优势(94 5) ,临床发现手型手足癣用大枫子皮肤舒护理比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