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静脉通路维护和使用操作标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63292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 静脉通路维护和使用操作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 静脉通路维护和使用操作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 静脉通路维护和使用操作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 静脉通路维护和使用操作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 静脉通路维护和使用操作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静脉通路维护和使用操作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静脉通路维护和使用操作标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静脉通路维护和使用(包括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目的 确保静脉导管通畅,预防不相容的药物在导管内发生配伍禁忌。相关知识 1 在用药前,应抽回血。如遇到阻力和/或不能抽到回血,应禁止暴力冲管,避免导管破裂。2 用 510ml 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如经中心静脉导管内采血、输血或输注其他粘滞性液体(如脂肪乳、TPN、白蛋白、甘露醇等),需采用 1020ml 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冲管,重力静滴方式不能代替脉冲冲管。3 下列情况需要冲管:3.1 输血、血制品或输注 TPN。3.2 通过静脉导管采血后。3.3 输注不相容液体或药物。3.4 输注药物前后。3.5 持续性治疗结束,进入治疗间歇期。4 正压封管:

2、边推注药液边退针使导管内充满封管液的方法。4.1 在输液结束或常规维护冲管之后,应对血管通路装置进行封管以减少堵管的发生。4.2 封管液量: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推荐:封管液量应两倍于导管及辅助装置的容积,通常是 23ml。4.3 稀释肝素液的浓度根据使用频率而定:用法 浓度一天 3 次或更多 10u/ml每 12 小时或 24 小时一次 50u/ml4.4 除三向瓣膜外的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液均需采用肝素稀释液,当患者有肝素过敏或出现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可采用生理盐水封管,但需缩短冲封管间隔时间。5 外周静脉留置导管可采用生理盐水封管(每 68 小时一次)。6 硅胶材质 PICC

3、导管推荐使用 10 毫升以上注射器,且不能使用高压泵推注造影剂。7 下列情况需要更换接头:7.1 肝素帽每天更换一次;正压接头每 7 天更换一次。7.2 肝素帽(正压接头)明确或疑有污染、损坏时。7.3 肝素帽(正压接头)中有血液或者药物残留。7.4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正压接头)。7.5 从导管内抽取血标本时应取下肝素帽(正压接头)。用物1口罩 2乳胶手套 3 75%酒精棉球 4碘伏5棉签 6 10/20ml 注射器 7肝素稀释液/生理盐水 8肝素帽9无菌透明敷贴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准备 1 洗手,戴口罩 。2 准备用物。操作程序1 携用物至患者床边。2 核对患者身份 。3 向患

4、者解释操作过程,询问过敏史。4 戴乳胶手套 。5 检查穿刺部位情况,查看无菌敷料的有效期及有无.卷边、潮湿。冲管和封管1常规消毒肝素帽。2接无菌注射器,缓慢回抽,见回血,用连续一推一停的脉冲方式进行冲管。3卸下注射器,连接输液器/药物注射器,输注药物。4输注完毕,连接无菌注射器,进行脉冲冲管。5连接含有肝素稀释液的针筒,缓慢推注,以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方法行正压封管。6(1)SASH 程序: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溶液(2)SAS 程序:未抽到回血和/或推注遇阻力,切勿强行推注。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更换肝素帽1打开肝素帽无菌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冲肝素帽。2取下原有肝素帽。3消

5、毒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4连接新的肝素帽,确保连接紧密。酒精棉球包裹接头用力摩擦 30 下。整理用物1 按污物分类原则处理污物。2 脱手套,洗手。3 记录。患者/家属教育 1 导管内出现回血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或到医院就诊。2 肝素帽脱落时应将导管反折固定并到医院就诊。护理记录 1 静脉通路维护的日期和时间。2 静脉通路是否通畅以及药物输注情况。风险防范 外周静脉置管和 PICC 导管在留置中存在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性相关性血栓形成、导管破裂或离断等风险,PICC 拔管时需警惕空气栓塞的发生,其防范如下:一导管破裂或离断原因:1. 导管固定不当,局部产生锐角、反折;2. 锐器

6、损伤;3. 硅胶导管使用高压泵推注造影剂;4. 穿刺操作不当或维护时过度拉扯;5. 患者躁动;6. 导管设计上的薄弱。预防:1. 正确固定导管;2. 正确使用导管,如硅胶导管使用10ml 以上注射器;3. 硅胶导管严禁高压注射,暴力冲管;4. 避免使用剪刀等锐器接触导管;5. 加强培训,增强防范意识;6. 阿尔茨海默症等不能自我管理的患者避免置管。处理:1. 体外导管破裂及离断:及时发现,进行修剪,可采用导管修复的方法(Argon 导管不采用);2. 导管体内离断:及时发现,患者制动,上臂近腋下扎压脉带;立即汇报;尽快确定导管位置并取出导管。临床表现:体外导管破裂时出现漏液、回血的情况;体内导

7、管离断时经胸片检查确认。二机械性静脉炎原因:1. 导管和血管的直径比大于12;2. 穿刺侧肢体活动不当;3. 导管材质过硬;4. 穿刺者技巧;5. 导管尖端位置异常;6. 穿刺部位(肘下或肘部)。临床表现:沿静脉走行发红、肿胀、疼痛;有时可以表现成局限症状;严重时触及条索状静脉,有渗液。静脉炎分级:0 级:没有症状;1 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有疼痛;2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4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1英寸,脓液流出。预防:.1. 穿刺前介绍应用目的、穿刺程

8、序、使用好处,做好心理护理,降低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穿刺中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2. 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置管静脉以及导管;3. 避免戴有粉手套的手直接接触导管,置管前冲洗手套;4. 动作轻柔,匀速送管;5. 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处理:1. 局部湿热敷,每天 3-4 次,每次 20分钟,连续 2-3 天;2. 提高患肢,促进静脉的回流;3. 局部使用抗炎消肿药物:扶他林软膏,如意金黄散,喜疗妥等;4. 物理疗法;5. 每日观察局部情况;6. 积极处理后症状没有改善,建议拔管。 三导管堵塞 原因:血液凝结;药物沉淀;机械性。临床表现:输液速度减慢,抽回血困难或者无法输液,无法抽到回血。处理:1.

9、 血液凝结性堵管:使用稀释的尿激酶进行管内溶栓,具体操作步骤见护理实践指南-中心静脉导管堵管溶栓;2. 药物性堵管:拔管;3. 机械性堵管:检查外露导管部分有无打折,胸片确认体内导管走行情况,解除导管打折等原因。预防:1. 导管固定妥善,避免体外导管打折;2. 避免体内导管异位;3. 执行规范的冲封管技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4. 嘱患者发现管腔内有回血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5. 及时更换输液。四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原因: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手臂、肩膀、颈、面部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肢端麻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心动过速。预防:1. 置管前评估患者凝血功能;

10、2. 评估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最佳血管穿刺;3. 提高穿刺技术,力争做到“一针见血”;4. 嘱患者正确活动置管侧手臂,如做“握拳- 松拳” 运动。处理:1. 通知医生 ; 2. 血管 B 超检查;3. 溶栓、抗凝治疗;4. 拔管或保留导管继续使用(根据医嘱);5. 抬高患肢,禁止热敷和按摩。 五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1. 医护人员因素,如手卫生、无菌操作等;2. 患者自身因素,如免疫力低下,依从性低等;3. 导管维护因素:皮肤消毒、接头/接口消毒,冲封管技术等。临床表现:局部感染时穿刺点红肿、硬结、触痛、皮温升高、脓性分泌物(针眼2CM内);全身感染时出现发热(以弛张热或间歇热多见)、寒战

11、、头痛、背痛、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预防:1. 严格执行手卫生;2. 穿刺及维护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 规范的导管使用和维护;4. 患者教育。处理:1. 局部感染:庆大霉素 8 万单位湿敷qd*3 天;2. 疑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遵医嘱采集标本(根据是保留导管还是拔除导管的不同进行血培养标本的采集);3. 一旦确定导管相关性感染,遵医嘱拔除导管,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六空气栓塞原因: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后形成窦道,拔出导管后,置管静脉与外界相通,空气进入血流。临床表现:病人突发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频死感,听诊心脏杂音。预防:1. 拔管时,穿刺点位置要低于心脏水平;2. 在导管即将完全拔出前,嘱患者行吸气后屏气(Valsalva 动作),然后将导管拔出,同时嘱患者恢复正常呼吸; 3. 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凡士林软膏覆盖住穿刺点,外面覆盖透明敷贴,局部按压 2-5 分钟压迫止血; 4. 穿刺点覆盖的敷贴需密闭且至少固定 24 小时后除去。处理:1. 立即安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2. 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4. 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