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策略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2026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策略摘 要:随着信息体系的不断健全,我国电力工程事业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电力自动化系统不断完善,文章就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模块、安全应用模块等进行分析,旨在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实现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优化。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新应用;工作流程优化 1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流程的工作分析 电力系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开展,离不开现代化计算机的应用,其信息需要由中心区域向四周地区传递,在这个过程中,信息需要实现变电站、发电厂间的传递,这就需要实现设备控制装置的协调,做好

2、信息的实时监控,保证立体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信息的全面性、实时性传输及转达。 中心计算机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该设备负责进行电力系统总体的调控,电力系统的监控设备主要负责工作内容的信息记录,进行设备操作、工作报表等的记录工作,实现系统故障时的自动恢复等。通过系统内部不同设备的相互协调,实现计算机设备间的协调,实现终端硬件与计算机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类型软件的使用,实现控制范围的扩大,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的要求。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需要进行各个分层控制步骤的协调,确保变电站、调度所、控制所、发电厂等组织的协调性,实现对控制功能的协调应用,以此确保系统的经济效率,实现工作效率的有

3、效提升,满足设备运行的需要。 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策略的优化 ?S 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模型理论不断发展,这大大促进了实际工作的开展。电力系统的控制对象比较广泛,这些对象通常具备比较复杂的内部组成结构,为了确保不同设备的协调工作,进行电力系统内部组织的协调是必要的,需要进行信息的数据分享,数据分享需要具备基本的要求,供求双方需要达成一种共识,只有具备信息的同步性,才能确保数据的有效共享,这就需要进行电力系统基本模型的营造,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地理实体几何是重要的空间属性模型,其代表着属性方面的标准定义,其代表着电力系统所能覆盖的空间范围的服务。物理属性数据的

4、标准定义,包括了物理结构,也涵盖了各类组成部件,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物理性能的整体性,离不开同步的信息共享,这是一种多维层面的信息分析,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用电高峰期,变电站的电压比较高,输出功率不断增加。在用电较少的时期,变电站的功率不断降低,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实现电力成本的有效控制。在这个过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其需要建立在通用技术的平台上,从而实现多层次、不同领域工作的高效化,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这就意味着信息孤岛的打破,必须进行多元化信息的共享及规范,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整合,实现数据的整体优化,确保

5、各个渠道间信息的无缝连接,进行不同数据信息关联的展现,这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愿景。 自动化和信息化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途径。通过对数据信息的不断利用,用户可以获得操作上的便利性,实现电力系统内部要素与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对应,实现工作模块操作性及可读性的提升,这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性的提升,需要做好系统代码的调整工作,按照日常工作的要求,进行数据类型及操作方法的定义,实现系统可扩充性的提升,满足电力自动化系统可开发性的要求。 为了满足现阶段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电力企业功能性的增强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电力系统平台体系的健全,做好不同应用服务步骤的供给

6、,落实好每一个工作平台的维护及管理工作,实现不同工作区域信息数据的共享及利用,实现不同数据库的串联。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级别的数据库实现了各类分布式类型数据库的构成,通过对网络的调用及利用,实现地方数据与系统核心数据的共享及交换,在一定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开展,需要具备更加完善的数据库系统,需要实现不同数据库的协调,实现各种数据信息的存储及管理,进行数据信息备份机制、安全机制等的健全,实现不同种文件数据的统一性管理。为了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电力安全性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确保电力的安全性、稳定性,这同样离不开实时性监控系统的应用。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实时安全监视是必要的,其

7、需要具备自动化监视能力。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视具备独特的性质,区别于其他工作系统的监视特点,电力系统不仅仅能够反映操作对象的实时数据、客观事实,也能对潜在的工作威胁发出警报。比如在用电低谷期,发电机组的温度比较高,发电功率远超平常,这就需要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发出警报,满足电力安全化工作要求。 电力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保障能力,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工作步骤、数据信息应用等,都需要保证其良好运转性,这需要进行工作恢复机制的建立,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性,能够确保日常电力工作的稳定运行,通过对系统的设定,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调节,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降低其

8、工作量。 电力系统的日常运作需要保证电力数据的良好恢复性,能够确保电力数据的及时存储。能够及时记录日常工作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比如进行发电站成本的预算,进行工作成本的降低,实现操作系统的更新,这离不开安全指标修订工作的开展,做好数据的及时记录工作,实现从业人员安全性。这就需要电力系统具备自动化监控功能,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电力设备将采取紧急措施,进行电力风险的降低。比如在工作过程中,室内温度超出正常温度,自动化系统可以进行通风调节,降低设备的运行温度。当发电机过热工作时,系统将会降低发电机组的工作功率,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工作事故。当出现明火时,系统会启动雨淋模块,及时做好火灾

9、的扑灭工作,确保电力自动化工作的安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工作化逐渐得到普及,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日益健全,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蓬勃发展,DMS 系统不断得到应用及普及,通过对这种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自动化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适应当下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要求,保证电力设备保护方案的不断更新。 通过对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大面积停电故障率,有利于供电系统稳定性的提升。为了满足现阶段工作的开展,需要进行电气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的建立,降低故障停电时间,提升生产装置的工作效率。这需要引起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落实好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实现电力系统电流的及时掌控,做好电压、电量、功率

10、等参数的平衡工作,实现电力平衡工作、负荷监控工作等的协调,实现变电值班模式的有效开展,确保其稳定运行,保证自动化变电站模式的有效开展,避免出现低效率的电力自动化工作。 3 结束语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是经济信息自动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方案的不断更新,能够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参考文献 1钟淑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子测试,2016(18). 2朱丹红.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与探究J.河南科技,2015(22). 3韩国政,徐丙垠,索南加乐,等.基于 IEC 61850 的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