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599141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摘要:青少年学生问题行为是学校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因此,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行为矫正学基本原理和新课程理念,我们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分析了学生问题行为产生根源,并运用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技术来矫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挖掘他们的潜能,以期能积极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素质,发展其适应性行为,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新时代学生 问题行为 行为矫正 个案一、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及根源

2、1初中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青春期,这是个体发育最旺盛、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一方面,这个阶段是理想、信念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的青春期;是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的时期;是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幼稚向成熟、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科技发达,大量信息和新观念不断出现,其中的社会不良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问题行为出现。主要表现

3、为:一是思想认识与行动脱节。对许多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的要求,学生普遍都知道,但在实际行动中道德要求与约束往往变得无力,因为“公道”与“私利”的选择中,一部分学生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得失,容易见利忘“义” ;就算不“忘义”也往往不愿意舍利求义。据一个班学生的调查99%的中学生都认为应该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让座,但在现实中能主动让座的只有30%左右。二是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劳动态度与意识差。据一个班学生的调查60%不做家务,20%的同学偶尔做一点。平时在学校里也不愿意打扫卫生,偷工减料、拈轻怕重。学习中怕吃苦怕动脑,作业抄袭,甚至出现花钱请别人做作业。出现不平等的等级观念,看不起基层的

4、劳动者、农民,崇拜老板、高官、明星,不少人希望不劳而获。贪食、偏食、好吃懒做、攀比风严重。二是心理素质日渐下降。平时存在自信和自满,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就退缩、逃避、不负责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反面的意见,要么脆弱十足,要么报复心强,甚至使用暴力等。一部分人喜欢沉迷网吧、游戏机房,不愿意与老师、家长交流,形成较封闭的人际交流空间,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1四是法制意识淡薄,道德失范。部分学生逃课、逃学,整日到处游荡,沉迷于录象厅、游戏机房等娱乐场所,甚至参与各种赌博活动。不讲礼貌,言行粗俗,男女交往失度,喜欢拉帮结派,恃强欺弱。根据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趋势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等特点

5、,主要以偷窃、敲诈、打架斗殴最严重。表1 入学新生不良行为发现率调查统计()以上这些品德不良现象虽不是中学生的主流,但有一定的倾向性和代表性,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使学生越滑越远,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在初中学校中尤显重要。只有在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初中生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校方面。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十几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质量(分数)仍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的生命线,这一评价制度不变,学校走的仍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品德的老路” ,也使部分老师

6、产生了“教育学生还不如代几节课来的实惠”的思想;不太完善的教育体制的影响。由于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现在还不太完善,小学不经选拔,直接升入初中学习,那些在原学校本来就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升入初中后仍恶习不改,我行我素。在知识层次上,有的新生根本不具备该年级的基础知识水平,赶不上课,成为“后进生” ,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初中阶段学校不可以开除学生,又要严格控制流生率,因而对一些思想品德不良、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只能教育、批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犯一些错误无所谓,学校不能把我怎么样。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影响。城乡教育在近几年虽然在硬件上有所缩小,但在软件上差距还是非常

7、明显的。所以,一些家长千方百计把自己子女转入城关学校就读,导致乡镇学校的生源素质降低, “后进生”增多,这也使农村学校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的原因之一。二是家长方面。家长自身行为的影响。许多家长有护短行为。根据一个班学生的问卷调查80%的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向孩子灌输:在外在校,不准吃亏。其中65%的家长认为打了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说些好话,拿点钱就行了,这无疑助长了部分孩子的恶习。而且许多家长不能做出榜样作用,他们中的一些人吃、喝、玩、乐、拉帮结伙,在家连日聚赌,看黄带,信鬼神,占小便宜,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何况现代家庭离婚率上升,离异家庭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关爱,导致学生心里障碍的出现,这

8、些都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家长教育方法的影响。有些家长过分2溺爱孩子。平时忙于工作,觉得对不起小孩因而小孩要什么给什么,认为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对他们的补偿,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从不过问或过问甚少,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有些家长是专制型的。信奉“棒打出孝子” 、 “不打不成人”等观念,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孩子考试不理想或犯了错误就是粗暴的拳打脚踢,这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叛逆情绪;隔代教育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个调整,使农村的大部分家长转入工厂或外出打工,在校上学的孩子一般都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独生子女,加之隔代带养,因而对这些孩子言听计从,一味满足,不

9、违背他们的意愿,也无能力束缚他们的行为。从而形成他们自傲、任性,缺乏独立性。三是社会方面。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受法制不完善、转型期政治经济体制不规范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金钱万能” 、 “有钱能使鬼推磨” 、 “不择手段为赚钱”的不良思想逐步取代了过去的“大公无私”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学雷锋”成了傻瓜行经, “讲钱、讲穿、讲玩、讲享受”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所有这一切,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产生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大众媒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充满了暴力、凶杀、色情、赌博、恐怖的描述,口袋书、粗话贺卡、恐怖玩具等层出不穷,严重的影响

10、了青年一代思想品德。而且农村学校周围缺少青少年活动的文化场所,有的只是简陋的露天桌球、隐蔽的游戏机房和网吧,这些地方是一些学生课余生活的集聚地,这是导致学生学业、品德下降的主根源;政策导向的影响。目前学校教育基本上还属于行政行为,地区的政策措施对教育工作的实施往往起决定作用。如: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问题,学校因为怕出问题,限制或取消了所有需要学生走出校门的活动,这给德育教育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重重困难,或者是根本无法开展。二、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及流程1相关概念问题行为、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障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 展的、与自己的角色、身份、年龄特征、文化习惯

11、、社会规范不相吻合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正常运作的行为。问题行为包涵的范畴很广泛,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着问题行为,在一定年龄、特定环境、特定情景下某些行为是问题行为,但情景、背景变化了就可能成了正常行为。本案所指向的问题行为是初中农村学校学生问题行为,是在学校目前教育背景下,和学生的身份、年龄不相吻合的,和校园文化、学校规范不相适应的障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的行为,如常见的迷恋上网、旷课、逃学、抽烟、不良的生活习惯行为、校园暴力行为等。从青少年成长的角度来看,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不一定是问题学生,更不能认为他们是“差生”或“后进生” ,只不过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某些行为出现了偏

12、差,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矫正。学校教育、管理和行为矫正。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使学生生理和心理、情感和智能从健康的方向 发展,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行为矫正是学校的教育管理重要方法或者说是基本技术之一,学生的某些问题行为,并不是因为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或者学校管理不当所造成,也不3是学生明知故犯,而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如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依靠普通的教育管理手段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依靠科学的矫正技术。个案研究。行为矫正是一门专业化的技术,我们运用行为矫正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针对农村初 中学校学生出现的频发性问题行为,选择对象和平时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对个体的某一问题行

13、为或某几个问题行为或综合性的进行矫正,以探索总结农村学校教育更具实效的方法。2、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从学习论的立场来看,行为矫正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特别型式的学习过程,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一般由五个阶段组成 (见图2)。图2 问题行为矫正一般程序准备与沟通阶段。在这一阶段,行为矫正者与当事人开始接触,了解当事人的基本状况,其主要的工作包括:详细询问当事人其问题行为的特征与背景;了解当事人解决自己问题行为的动机与4预期;建立良好的咨询与矫正关系,只有当事人体验到矫正人员对他的接纳、关心和同情,他才能透过矫正关系来改正自己的行为;就时间安排、矫正过程、具体要求等形成矫正契约。问题行为解析阶段。这一阶段是

14、对问题行为做出诊断,其主要的工作包括:界定问题,了解当事人的问题行为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查清当事人的个人发展情况,了解该问题行为是如何习得的,又是如何被巩固的;确定矫正目标。制定矫正计划阶段。主要包括:根据矫正目标,应选择相应的矫正方法;矫正时间和过程的安排;矫正过程中如何记录与评定;矫正效果的评价,等。具体矫正阶段。根据矫正计划,具体实施对问题行为的矫正。效果评估阶段。按计划实施了行为矫正之后,行为矫正即告结束,这时根据记录到的数据与资料对矫正效果进行评估,安排进一步巩固效果的措施。3行为矫正应遵循的原则运用行为矫正技术处理问题行为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既包括临床方法上的原则,又包括

15、一些伦理学原则。一是方法学的角度。在行为矫正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应对矫正方法及其效果有正确的认识。任何行为矫正的效果都同时受制于方法本身的因素、存在问题行为的当事人的因素和矫正者自身的因素。理想的行为矫正效果是这三种因素的最佳配合。考虑行为矫正的对象。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很多,但不是每一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都可以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行为矫正通常用于儿童自控能力差、学校恐惧症、抑郁与焦虑等问题行为。应确立现实目标。一般地,行为矫正是以消除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为主要目的。应制定周密的计划。坚持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任何一种问题行为的消除都是有困难的,单一的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因此,在面对问题时要综合考虑生理

16、、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因素,在解决某一问题行为时要全面考虑各种上方法的综合运用。二是伦理道德的角度。考虑文化社会背景,重视价值分析。行为矫正必须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必须坦率真诚。三、学生问题行为的个案实录与分析个案一:替代是行为矫正的重要方法Z,男,现八年级学生, 主要问题行为:迷恋上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很多。【第一印象】七年级刚入学时,一个机灵秀气,不声不响,几乎不主动和老师、同学打交道的性格内向的同学出现在我眼前。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文静秀气的大男孩,上课竟然经常做小动作,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两周后,我发现他还有旷课、逃学现象。有一次,Z 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受到老师批评后,没有任何辩解就擅自离校回家。【交流平台】5一开学,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在周记里他告诉我:他比较喜欢网上聊天式的交流。所以,周记就成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平台。平时不声不响的他,在周记里却每次都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我诉说。慢慢地我了解到,上小学五、六年级时,父亲单位离家较远,平时不能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