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智慧能否破除城市“看海”困境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98975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智慧能否破除城市“看海”困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绵+智慧能否破除城市“看海”困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绵+智慧能否破除城市“看海”困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海绵+智慧能否破除城市“看海”困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海绵+智慧能否破除城市“看海”困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绵+智慧能否破除城市“看海”困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智慧能否破除城市“看海”困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绵+智慧能否破除城市“看海”困境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出现暴雨, “城市看海”的现象一再上演。据国家防总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已有近 50 座城镇遭受内涝。汛期到来,城市“看海”似乎已成某些地方的“新常态” 。“街上游泳” “路边捉鱼” “汽车漂浮” 、小区住宅楼一夜之间成“海景房”等新闻也见诸报端。 一时间,类似于“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上班陪你在办公室看海,下班陪你在地铁里看瀑布”的各种调侃在网络上层出不穷。然而,网友的幽默和调侃无法掩盖一个残酷的事实:如今城市“看海”绝非个别现象,在每年雨季就如同城市警报一样,不仅给城市敲响了安全警钟,同时也警醒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建设不能只盯着地上建设

2、而忽视地下管廊完善。 而对城市看海的困境,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的措施。自去年开始各地纷纷启动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同时,全国各地正大力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有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可以让地下管廊“智慧”起来。而就在近日,国务院针对推进城市地下综台管廊建设出台新政。一系列的举措和行动能否告别“城市看海”的尴尬,从目前来说还为时尚早。 城市化造出了“雨岛”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湖泊、湿地被填埋,城市的汇水能力大大减弱。与此同时,裸露的黄土表面逐渐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地面大量硬化使径流系数增大,导致收水面积增加,渗水面积减少。雨水无法渗透,只得靠排水管

3、道外排。 不仪如此,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交通压力与日俱增。因此新建了大量立交桥下穿隧道、地下通道、地下车库、地铁等地下建筑物,但设计上的一些不合理因素为城市排水埋了后患。遭受强降雨时水流就会在此汇集,形成倒灌,加速内涝的形成。 有数据显示,2008 年至 2010 年间,全国 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 3 次以上的城市有 137 个,其中 57 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 12 小时。今年以来,我国就已经有近 50 座城镇遭受了内涝。显然,破除“城市看海”已显得刻不容缓。 以上海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介绍,结合 50 年气象资料可以看出,上海市极端降水

4、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这里有气候变化的影响,还有今年海洋发生的厄尔尼诺使得水汽来源增加。然而,城市化影响是最根本的原因,超级城市不断扩张,高楼林立,人口密集,汽车保有量增大,曾经的稻田被交通和楼宇代替,失去了自然温度调控,使得城市频频经历极端天气。 城市“看海”愈演愈烈,也再次引起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及重视。7 月 28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李克强指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既是拉动有效投资的着力点,又可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城市安全水下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重面子 ,也要重里子 ”。 事实上,在今年“城市看海”

5、的名单中,还有许多新建城区上榜。比如今年 6 月份南京三次明显降雨过程让南京所有大学成为“河海大学” ,郊区的大学城成为了“知识的海洋 ,其中还包括江宁新区和机场周边,新区的洪涝反映出城市规划思路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或为城市排水减压 面对城市看海的困境,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的措施。自去年开始各地纷纷启动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介绍,海绵城市就是把城市建设的像一块海绵:在下大雨的时候,能下渗、能滞留、能蓄存、能净化水:没有降雨的时候可以把水放出来,可用可排。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首先应该“弹性储水” ,即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的

6、敏感区采取保护,并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能够循环用水。城市应像海绵一样在城市各个环节中储存起来,在每一个区域上保护湿地、公园,使城市能够弹性地来应对降雨,弹性地应对水的短缺。 其次,城市中的建筑应能弹性储水并循环利用。仇保兴称,建筑应该能够把大部分降雨在内部吸收、利用、循环,这种“海绵建筑”可使地表净流量减少 80%。而将社区跟水景观、人居关系改造结合在一起的“海绵社区” ,通过层层过滤肮脏物质减少面源污染、通过碳交易抵消“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本等,都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途径。 据悉,在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中,已有 16 个城市被列入名单。国家将分 3 年,对名单中的直辖市每年投资 61 亿元、省会城市

7、每年投资 5 亿元、一般城市每年投资 4 亿元。张建云说,希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看海、城市污染和城市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而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研宄员严登毕看来,比如绿地建设跟城市硬化地面建设配比关系,要确立合理指标;再比如说国外很多城市绿地往往有一个涝水储水系统,要求地面应该比绿地要高。 “在构建海绵城市时要遵循内涝发生的规律,首先要让涝水尽可能少。 ” 智慧手段挥别“看海” 除了“海绵城市”外,另一个热词是“智慧城市。能否利用智慧的手段挥别“看海”? 仇保兴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助于“海绵城市”的实现。智慧城市手段可以把各种各样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的绿色设施和分布式的“海绵

8、设施”协同起来,充分监测水的循环利用和可能出现的水污染,对暴雨预警和水生态、水系统进行充分应用。 “要把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结合起来,应用在城市的公益性、生态低碳和灾害的应对上。 ”仇保兴说道, “要通过智慧城市,把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的绿色设施和分布式的海绵设施协同起来,让城市拥有智慧的排水、智慧的雨水收集、智慧的管道检测、智慧的水循环利用。 ” 当然,能否利用智慧的手段挥别“看海”?两院院士李德仁则认为,可用数字模型规划基础设施,比如在排水管网上装设传感器、流最计等,再通过网络中心管理收集到的各类数据,从而及时获得问题反馈。例如,一旦管道的哪个位置出现阻塞现象,管理者就能通过呈报数

9、据迅速知晓并予以疏导。 而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品陈锐看来,除了设施,智慧城市中“人”的角色不容忽视。他认为,设施完备并不意味着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就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是否部具备了解决结构性问题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此外,各个责任攸关的部门也要合作起来,联防联控,互联互通,实现多部门协作的运行机制。 “应让每一个社会角色的个体都知道,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以及每个环节应该做什么。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的不足之处。 ”陈锐说,对智慧城市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设施上,要从事件中反观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智慧程度。 最后,李德仁表示:“如果能把智慧管网系统做好,把城市的智慧规划进一步调整好, 看海就不会再一年年地不断上演。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