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593417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案人教版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以后二者的影响更大,据调查,有些影响已经涉及到整个生物圈了。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本作为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的最后一,就是要明确地向学生传递这些信息。本在编写上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境保护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以及体现情感

2、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全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然后,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再次,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身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本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面六有了提高:一方面是因为有关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

3、验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并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当然,这也是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的好机会。此外,本还介绍了一些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教师站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也要积极引导,给予关注。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 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2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策略本节教学可以利用教科书有关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幅图片引入题,最好在前让学生收集一些这方面的

4、资料,上分析这些资料,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在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时,应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也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组,每组重点讨论 1 幅图片。然后,组织学生充分交流,以达成如下共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必须要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并加大保护和治理的力度;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等等。教师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列举自己周围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分析原因和危害。教师在组织学生下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时,对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可以组织讨论,以期形成下列共识:保护野生生物

5、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一些野生生物对生态环境以及对人类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当注意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三、背景资料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注目。森林中有高大的乔木,众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还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对于森林资的利用,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提供木材的一面,其实它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巨大效益,要比提供木材的价值大得多。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下列十一点: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的作用森林与一切绿色植物一样,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10 000 2 阔叶林每天就能吸收二氧化碳 1 000 g,放出氧气

6、 730 g。这对于保护空气的清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和一切动物以及好氧性的微生物,都要靠氧气生活,排出的二氧化碳又需要经过绿色植物转化,才能够维持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气体的交换和循环。有关资料表明,城市居民每人至少需要 10 2 的林木草地,才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吸收有毒气体和监测大气污染物的作用现代工业的发展,愈愈多的燃烧过程也在不断地放出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试验证明,林木能够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被污染了的空气得到净化。选育抵抗有毒气体能力强、净化效能高的植物,通过造林绿化,净化大气,是环境保护

7、措施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利用敏感植物,并测定其伤害阈值监测、指示大气污染情况,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监测的重要内容。有些植物对某种有毒气体特别敏感,往往在人们还没有感觉到的浓度下,便出现了伤害症状,从而起了“报警”作用。驱菌和杀菌的作用据调查,绿化区与无绿化区比较,绿化区空气的单位体积内含菌量较少。据调查,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约为城区百货商店的十万分之一。许多林木能够分泌有强大杀菌力的挥发性物质,称为杀菌素。如橙、柠檬、桧、黑核桃、法国梧桐等都能够分泌这种杀菌素。因此,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大大减少。阻滞粉尘的作用空气中的粉尘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林木对于大气中的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的作

8、用。林木枝叶茂盛,能够降低风速,从而使大粒灰尘沉降地面。同时,植物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茸毛,有些植物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因而又能吸附滞留在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据统计,10 000 2 高大的森林,其叶面积的总和可比其占地面积大 7 倍。因此,森林具有强大的吸尘能力。每 10 000 2 松树林一年滞尘总量为 34 t。针叶树的吸附粉尘能力比白杨树大 30 倍。蒙尘的树木经雨水淋洗后,又能恢复吸尘能力。消减噪声的作用城市的强烈噪声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因素,森林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能够减弱这种有害的噪声。吸收放射性物质的作用在当代,放射性物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污染。利用某些抗放射性树种造林,

9、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抗御放射性的污染。产生微风驱散大气污染物的作用一般的有毒气体大都比空气重,下沉于地面,产生危害。森林可以在无风的情况下产生微风,驱散有害气体,促进空气的流通。据资料分析,夏季晴天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温度比林阴下面高 16 ,裸露地面的气温比草地高 3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因而产生了水平压力向热空气区流动。城市中心的热空气,因为密度小,而向天空上升。在大气平静无风时,大片林地内的冷空气向无林区流动的速度,可达每秒 1 ,因而可以把污染空气向天空驱散,减轻地面的污染。美化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作用林木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是风景区、旅游区和疗养地必不可少的内容。林木也是任何城市

10、和整个大自然的美化所必需的。森林又是许许多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宝贵的动物资是离不开森林的保护的。没有森林,它们就无法生存。涵养水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够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低地表径流的速度,使其获得缓慢下渗的机会。林地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因此林地能将全部或大部分降落在地面的水分贮存起,而不使其流失。据试验,无林坡地的土壤只能吸收 6%的水分。但是,如果有 10 宽的林带,就能吸收 84%的水分。随着林带的加宽,这种吸水能力还可加强。当林带达 80 宽时,地表径流则可以完全被转变为地下径流而贮蓄起,就像水库一样。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能够通过林冠的摆动和树身的阻挡而降低风速。据测

11、定,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以降低 30%,田间水分蒸发量减少 10%20%,相对湿度提高 10%左右,农作物的蒸腾量减少 20%,无霜期延长。因此,有防护林比没有防护林的农田,一般可增产 20%左右。发达的树根密布于土壤中,交错在一起,具有保水固沙的作用。同时根系还能分泌多种有机酸,促进根际微生物的活动,因而可以改善土壤条。林木很深,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养分,然后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归还给表层土壤。这些枯枝落叶的腐烂,便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使土壤不断地得到改良。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向空中散发水分。据研究,平均一棵树在一个夏天要蒸腾掉 2 000 L

12、的水。因此,林地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地高 1%2%,降水量也有所增加。同时,林冠还能截留 1%40% 的降水,这些水分又随着森林的蒸腾而回到空中,为再次降水创造了条。这种空中蓄水的方式,既能涵养水,又能调节气候。森林的蒸腾作用还需要吸热。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森林,每年要向空中蒸腾 8 000 t 水,蒸腾这么多水分要消耗热 1681010 。因此,在森林及其附近空气中湿度增加的同时,温度下降,气候就变得比较凉爽和湿润。在生长季节内,天气愈燥热,这种作用也愈大。加上林冠挡光的作用,因此人们在树阴下感到凉快。成片的森林,密集的林冠,也是人们避暑乘凉的好地方。由此可见,森林在环境保护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这种

13、重要性愈愈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我国和国外有些国家,在制定城市的长远规划时,已经考虑到森林绿地的面积。根据工业水平和人口数量,提出相应的绿地面积,以便保证城市空气的新鲜和居民的健康。沙(尘) 暴沙暴又叫沙尘暴、尘暴,通称风沙,是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而使空气浑浊、天色昏黄的现象。沙暴可以分成若干级,严重时水平能见度小于几十米。沙暴在我国主要由冷空气南下、大风卷起尘沙所致。森林植被等的大量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促进了我国沙暴的频繁发生。沙暴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水华和赤潮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水华的发生,主要由于氮、磷等植物

14、营养元素过多所致。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毒素湖靛,湖靛能杀死鱼虾等水生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腐败和分解后,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会使水体产生恶臭。某些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含化肥的废水流入河流、湖泊等,都可以引起水华的形成。赤潮也叫红潮,是因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多发生在河口湾和近岸水域,有时也发生在海洋中。一般认为,大量含氮、含磷的有机营养物的浓集是产生赤潮的条,城市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大量排放有助于赤潮的出现。海水颜色随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异,如夜光虫类产生的赤潮呈桃红色,腰鞭毛

15、虫类产生的赤潮呈褐色,束丝藻类产生的赤潮呈红色。发生赤潮时,海水腥臭并带有黏性,能杀死贝类和鱼虾,对渔业危害甚大。我国的渤海、黄海口和浙江定海和南海沿海等处都出现过赤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岸,每隔两三年就发生一次赤潮。生物入侵生物入侵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指一种生物进入到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域并且能够繁衍后代的现象。从生物演化和发展的角度看,生物入侵对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和进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是,近些年由于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生物入侵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多数入侵的生物对于入侵的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影响,然而,有些入侵的物种则会对入侵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有些

16、影响是正面的,如当年欧洲移民将一些农作物和家畜引入北美;有些影响则是负面的,如自欧洲的野兔和美洲的仙人掌,正在毁灭澳大利亚的灌木丛。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生物入侵的负面影响开始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入侵生物学因此应运而生。以我国为例,微甘菊似乎要吞掉广东省的伶仃岛,水葫芦似乎要困死云南滇池,飞机草似乎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则正在毁掉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滩涂据统计,我国因外物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每年仅几种主要外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 74 亿元人民币。科学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具有两个全球效应:一是降低了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立性;二是打破了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事实上,生物入侵不仅是全球生物物种分布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生物入侵的模式大致有六种:一是自然入侵,指某些物种在完全没有人为因素影响下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这在现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二是在人类辅助下的入侵,指某些物种在人类改变了的环境中自然传播并扩展其分布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