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582129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是世界上每一个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小学学困生有增无减,据报道称有关教育部门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 3 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 000 万人,即每六个学生中就有一个 “差生”,而“差生”中数学学困生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处于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可以说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初中数学中上等的学生到了高中却成了数困

2、生?而且数困生所占比例为何如此之大?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如何有效地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呢?这些都是教育研究者及高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事实表明,仅仅从智力角度研究数困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有关研究显示: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为 22%,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为 9%。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大(PAlexander,193)最早提出了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国内首次

3、公开明确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他于 1983 年 2 月 11 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目前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尚无统一的看法,通常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认识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理解,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从狭义上理解,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直接参与并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人格因素的统称。有学者(燕国材,1992)还把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的范围规定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心理因素,并进一步提出 12 种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即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自制性、坚持

4、性、独立性。本不把非智力因素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论述,而把它看作是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起着一定影响的心理因素,中主要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力、学习焦虑、情感、自信心、成功体验方面进行研究。毫无疑问,研究高中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主要表征是首要解决的问题。1 缺乏学习主动性问卷调查表明,如果别人不督促,8%的数学学困生极少主动地学习,而数优生中仅有 78%,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此外,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961%的数学学困生不想再多看书,这与数优生中 141%的比例也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在回答“ 你是不是玩起就不想学习的事”时,1/3 以上的数学学困生都选择“经常”,而

5、数优生中仅有 63%的人选择该项;有 781%的数优生在双休及节假日经常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补习功,而数学学困生中仅有 10%的比例。这些都说明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非常懒惰,与数优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懒于动手,懒于动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就影响了数学学习,致使学习成绩下降。2 缺乏学习兴趣数据显示,842%的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兴趣不大,而 828%的数优生表示感兴趣,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在判断“上数学是一令人非常难受的事情”时, 868%的数学学困生选择“ 是”,而 906%的数优生选择“不是”。这说明数学学困生把数学看成是一门令人讨厌的学科,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数学没有感情,不太愿意上

6、数学,不能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严重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成绩。3 自卑感强,自信心差问卷统计表明,有 711%的数学学困生“在数学方面常常有一种失败感”,而数优生有 89%不常有失败感,反差很大。这说明数学学困生缺乏成功的体验,长期处于困惑、苦闷或失望自卑中,情绪沮丧,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在判断“虽然目前你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但你有信心在老师的帮助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提高”时,数优生有 922%的人有信心,但数学学困生中竟然有 3/4 的人没有信心,差异显著。这也说明,数学学困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他们缺乏自信。有研究发现,具有同等能力的学生在失败情境或挑战性任务面前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倾

7、向:一种是习得性无能倾向,另一种是自主性倾向。具有习得性无能倾向的学生面临失败和困难时,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对任务反感、厌倦并有退避倾向;相反,具有自主性倾向的学生则表现得自信,相信通过主观努力,运用自己的技能和策略可以解决问题。两类学生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并不是能力差异所致,而是与对失败和挫折的认识、情感等主观意识相关。具有习得性无能倾向的学生显然属于学困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常表现为,在认识上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难以应付堂学习任务;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害怕学习不好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行为上逃避学习。数学学困生普遍具有习得性无力感的倾向。4 过度焦虑,缺乏承受力调

8、查表明,276%的数学学困生“最害怕上数学”,但数优生中却无一人,反差非常明显,类似的,在判断“考试时,你最担心的科目是数学”时,数优生中仍没有一个人选择是,但却有 316%的数学学困生判断是,所占比重超过了 1/3,可见,数学学困生与数优生相比,数学焦虑程度很高。另外,在日常表现中,每当数学听不懂、作业做不出、计算出现错误、证明遇到阻力或考试成绩不良就表现出焦躁、不耐烦,有时冲动,有时忧郁,甚至怄气或放弃,特别缺乏对模糊状态的承受力,对短时难以得出结果或结果不明确,对不能一下子就能看到希望和成功的问题或事情,缺乏等待的耐心,更不想静下心冷静分析继续探索。 意志薄弱心理学认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

9、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其突出特征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和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而学困生的行为恰恰相反,具体表现为:(1)学习自觉相差。就学困生中的多数人而言,还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正因为学习数学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因而未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所以一遇到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使数学成绩越越差。(2)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学困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均较其他学生差,对问题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而习惯于走马观花似的学习方法,对数学错题很少去主动寻找致错的原因,因此常重犯某些错误,对

10、于那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常常还没有听完就急着说不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善于使自己的智力活动高度紧张起。(3)对数学缺乏兴趣,情趣低落、沉闷。学困生常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即使表现出少有的兴奋和较高积极性,也只限于那些具有游戏性的学习内容,虽也会因偶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但容易一闪即逝。6 存在情感障碍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而在数学教学中恰有许多与学困生需要相抵触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学困生的情感障碍。(1)教师或家长对学困生期望值过高。学困生的基础本就

11、薄弱,知识缺漏严重,而教师或家长都要求他们和优秀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同样多的东西,完成同样多的学习任务,这样严重脱离了他们的实际,造成学困生负担过重,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害怕数学,厌恶数学,最后甚至放弃对数学的学习。(2)教师教育不得法,忽视个性差异。有的教师教法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客观实际以及个性差异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着眼于知识点的传授,只重视多给学生知识,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上缺少生动性、趣味性,语言单调缺乏感染力,往往重视优秀生而忽视学困生的存在,很少给其表现机会,使学困生渐渐对数学失去信心,最终成为数学学习的失败者。7 缺乏健康向上的情趣数学学困生大多认为数

12、学难学、太抽象,对数学有厌学情绪,上时不能进入角色,任凭自己开小差,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从心里排斥学习数学,同时完成作业缺乏紧迫感,总是希望老师提示或抄袭同学的答案。此外由研究可知,数学学困生的情趣大都在吃穿玩中游荡,停留在生理和心理需要的低级层次之中。8 缺少成功体验美国教育家格拉塞在没有失败者的学校一书中指出:“一般学生都知道受教育的重要,但失败的经验使他们放弃努力,他们的自我观念也会因失败的经验而不健全,使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事物不感兴趣,对未不抱希望。 ”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自我的挑战,而数学学困生往往怕解题、怕吃苦、怕动脑筋,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

13、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副沉重的负担,长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观,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调查表明,有 711%的数学学困生由于数学学习方面常常有一种失败感,而不喜欢数学,并由此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难以应付学习任务,情感上产生消极情绪,害怕学业失败。这样,数学学困生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便产生了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这种失败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缺少成功体验导致的。9 不当的成就归因归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用以解释学生学习的重要理论。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当学生对学习做努力归因时,能获得胜利和积极的情

14、感体验,产生愉悦感,即使失败,学生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他会加倍努力的去争取成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自尊,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高中生处于“第二断乳期” ,心理发育和发展还不成熟,虽然在认识、情感、意志上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对自我的观察、分析、评价、体验,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数学学困生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往往比较消极,对于考试,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一些外部因素上,如试题、教师、运气、怯场等,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自己是否努力了,或努力的程度如何。面对不良成绩,或怨天尤人,或不当回事,有病而不觉病,或知病而不知因,从不自身找原因,导致他们缺乏迎头赶上的勇气,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数据显示,在回答“你认为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时,竟然有 263%的学困生选择是“老师讲的不好 ”,有 211%的学困生选择是“高中数学太难、太抽象”。根据上述的调查分析,高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焦虑、意志力和情感方面与数优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从中找出影响高中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