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现状与展望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575439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现状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现状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现状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现状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现状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现状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现状与展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现状与展望祁芳 1 许明 张健 尹秀婷 李艳玲1.前言增生性瘢痕 1-3通常是发生于严重的创伤、烧伤以及手术后的皮肤胶原纤维的增生紊乱,是患者十分重视同时也是临床上医疗人员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增生性瘢痕色红,表面粗糙,质地坚硬而无弹性,瘢痕区瘙痒、紧绷感,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目前临床上对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主要以压力治疗为主配合激素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抗肿瘤药物等手段,然而大多数的治疗都会导致某些副作用的产生,如发育障碍、皮肤过敏、皮疹和溃疡等 4-5。中医认为 6,瘢痕形成是由于外邪入侵创口,并进入经络当中,导致经络受阻,引发气血流通不畅

2、,因此造成外皮红肿或损伤性瘢痕。而针灸的主要功能在于通络活血,调节人体内的气血流通,从根源消除瘢痕的病因,达到治愈的目的 7-9。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因其具有效果佳、不良反应小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笔者查阅了近十余年来的文献资料,对针灸治疗在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上的运用进行综述。2.治疗方法2.1 针药结合针灸可“通其经络,调其气血” 10,且外敷所用中药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促进新生细胞和组织的新陈代谢,有效抑制局部纤维增生,止痒消肿,消除瘢痕在形成时色素的累及和沉淀,美化瘢痕。黄泽春 11等选择了 60 例外伤愈合后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均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针灸、外敷中药

3、膜联合涂瘢痕霜的方法治疗,针刺方法为多根毫针沿瘢痕周围向瘢痕内斜刺,针尖汇于瘢痕硬结中央,结合电疗仪加强针感,共治疗 30 分钟后,辅以中药粉末以及瘢痕霜外涂,而对照组仅采用瘢痕霜治疗,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经 3 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瘢痕已不再增生,趋于软化、稳定,至 6 个月时总有效率达 846,较单一用瘢痕霜治疗效果有明显优越性(P0.01)。李慧 12等采用同样的针刺方法加外敷活血化瘀、祛斑增白中药治疗了 42 例外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 3 个月,有效率达 95.23%,相较于 38 例单纯外涂瘢痕止痒软化膏的患者 52.63%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 。张文雪 13等运用针刺加积雪

4、苷霜软膏外涂的方法治疗 30 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对照组仅外涂积雪苷霜软膏,3个月后应用积雪草联合针灸治疗稳定型增生性瘢痕 3 个月总有效率为 80%,单独应用积雪草苷治疗增生性瘢痕 3 个月总有效率为 53.3%。以上临床研究均表明:运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瘢痕性增生的疗效比单纯外敷中药疗效更佳。2.2 针灸结合理疗经络系统在外界的有效刺激下,如压力(按摩)、光(激光)、温度(红外线)等会发挥信息的传递作用,从而完成“有效刺激-中央调控-系统纠错”的人体自我康复的治疗机制 14。宋海云 15等运用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 40 例增生性疤痕患者,对照组则给予美宝疤痕外涂配合超声治疗仪治疗。结果表明:治

5、疗组有效率达 93.9%,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7.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研究者认为针刺的疗效实际上是由针刺造成的一种组织损伤所致,在治疗中这一微小“损伤”的信息使中枢对此做出相应的整合处理,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理平衡系统做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目的 14。2.3 梅花针刺Kischer16等通过观察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微循环发现,增生性瘢痕中大多数微血管呈部分或完全性闭塞的缺氧状态,缺氧程度与血管数目呈正相关,反映缺氧会诱导血管生成。李萍 17等选择了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 20 例,进行同体对照研究,研究发现:梅花针治疗组瘢痕增生表现均较对照组轻,尤以瘙瘁

6、、疼痛症状改善最为明显,量化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瘢痕组织的检测进一步表明梅花针针刺治疗的作用是通过改善增生性瘢痕内环境缺氧状态,从而导致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下调,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计数下降,使增生性瘢痕逐渐萎缩成熟。2.4 穴位埋线欧阳群 18运用穴位埋线方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其主要治疗方法是以“阿是穴”为主,视病情进行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以配合治疗;羊肠线埋入疤痕基底部位,边退针边植线,保证羊肠线与疤痕组织的平行,如此治疗除了可以修复疤痕外,还可以治疗疤痕引起的瘙痒、疼痛等症状,淡化瘢痕,显著改善患者功能活动。2.5 单纯针刺龙振寅 19运用单纯针刺法治疗“瘢痕性瘙

7、痒”32 例,亦取得不错的疗效,其取穴方法主要为“阿是穴” ,即瘢痕瘙痒处,选用毫针,沿瘢痕组织快速刺入,留针 30 分钟,每 10 分钟行针 1 次,强刺激,出针时摇大针孔,任其出血自止。5 次为一疗程,患者治疗时间 1-3 个疗程不等。经统计:其总有效率达 100%。研究者认为:瘢痕为肌肤创伤后所形成, ,伤处络脉受损,气血瘀积,故见瘢痕凸起、暗红、瘙痒。采用多针浅刺,强刺激,摇大针孔出血之法,使滞气得通,瘀血得散,故瘙痒自止。3.动物实验研究樊竹 20等在成年新西兰雄性兔的兔耳腹侧面造成创面以形成瘢痕组织的模型,通过电针兔的血海和翳风穴来研究电针治疗增生性疤痕的效应机制,结果显示:电针可

8、以使胶原纤维组织排列整齐度增加及胶原纤维组织含量的降低,从而有效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黄伯灵 21等通过对家兔行椎扳切除术来制造硬膜外瘢痕增生模型,采用术区硬膜外针刺及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来观察硬膜侧瘢痕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法能破坏纤维母细胞的结构,抑制其分泌胶原纤维的活性,且使炎性细胞渗出受到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减少,还能减轻血肿,减小瘢痕粘连的致密程度,从而达到防治瘢痕增生的目的。4.小结与展望4.1 运用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肯定 , 副作用小 , 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 患者易于接受, 能够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应用。4.2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多样, 如针药结合、

9、针灸理疗结合、梅花针等, 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4.3 客观评估针灸对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应采用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而绝大多数临床试验没有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分析, 因此试验的差异不能排除是由于基线资料的不均衡引起的,所以应严格统一设计和专业设计,使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4.4 目前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已从单纯的临床观察进入到实验研究阶段。文献中可以看出,治疗的有效率较高,但对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不广、不深,研究主要是围绕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调整胶原代谢异常两方面进行,缺乏深层次、多项目、综合衡量的实验研究。当今社会,寻求高效、方便、低(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是医学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增生性瘢痕的针

10、灸治疗与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我们医疗工作者应进一步深入开展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理研究,从机制上阐明针灸治疗的优越性,为针灸的临床运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 Karagoz H, Yuksel F, Ulkur E, Evinc R (2009)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silicone gel, silicone gel sheeting, and topical onion extract including heparin and allantoin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 burn hypertrophic sc

11、arsJ. Burns 35: 10971103.2. Varkey M, Ding J, Tredget EE (2011) Differential collagen-glycosaminogly can matrix remodeling by superficial and deep dermal fibroblas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hypertrophic scarJ. Biomaterials 32: 75817591.3. Kloeters O, Tandara A, Mustoe TA (2007) Hypertroph

12、ic scar model in the rabbit ear: a reproducible model for studying scar tissue behavior with new observations on silicone gel sheeting for scar reductionJ. Wound Repair Regen15: S40S45.4. Marik PE. Leptin, obesity,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J. Chest,2000, 118:569-571.5. Ruhle KH, Franke KJ, Domans

13、ki U,eta1. Quality of life, compliance, sleep and nasopharyngeal side effects during CPAP 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controlled heated humidificationJ. Sleep Breath,2011,15(3):479-485.6. 李芳莉,吴吴. 实用美容美体针炙术【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11.7. 陈旖,王霭平,罗钰莹. 针灸疗法治疗痤疮 50 例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药 ,2008,28(6):437.8. 杨茜. 火针联合消痤

14、饮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四川: 泸州医学院 ,2012.9. 何明芳,孟正木,沃联群.积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0,31(2):91-93.10. 陈 重.关于针灸治疗作用原理的探讨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07,25(2):394-396.11. 黄泽春,胡永才,彭丽. 针灸、外敷中药膜联合瘢痕霜治疗增生性瘢痕J. 中国美容医学 2006(3):324-325.12. 李慧,王红梅,彭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外伤后增生性瘢痕 42 例J. 中国美容医学 2008(5):744.13. 张文雪.积雪草苷配合针灸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工

15、程,2013,21(12) :187-189.14. 黄杏玉.美宝疤痕平与超声联合治疗面部外伤增生性瘢痕J. 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08,20(1):28-29.15. 宋海云.穆敬平.王军. 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增生性疤痕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0(12):778-779.16. Kischer C W, Shetlar Mr. Microvasculature, in hypertrophic scar and the effects of pressure J.J Trauma 1979,19(10):757-76417. 李萍,罗成群,徐阳成. 梅花针针刺对烧伤增生性瘢痕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09,30(9):1382-1385.18. 卢美婷,郑秀英,黄泳. 欧阳群穴位埋线修复疤痕验案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2010,12(7):174-175.19. 龙振寅. 针刺治疗瘢痕瘙痒症 32 例J. 中国针灸 2001(5):299.20. 樊竹,马尚清,董徐斌.电针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3(18):1860-1863.21. 黄伯灵,张俊,黄浩. 术区硬膜外针刺及中药防治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J. 中国针灸,2002(8):551-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