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66384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摘要:小学和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不仅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有所提升,同时在教学思维上也有了新的内涵,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其中的差异性有所转变,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因此本文就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衔接性 引言: 中小学之间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就是在小学 6 年级和中学 1年级语文教学的稳定过渡。由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上有着很大区别,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其中的不同,使学生能够顺利的成长起来。 一、中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衔接性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兴趣 缺少兴趣是教学过程中最为严重

2、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学生缺少兴趣就会将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物上,严重的限制教学质量。同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喜欢进行课堂阅读的学生数量还不到一半。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学生在语文阅读上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顺利度过中小学之间的语文教学差异提供基础。 (二)课外阅读少 语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的教学不仅是在于课堂之内,同时也包括了课外的阅读。但是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能够真正进行课外阅读的中小学生数量很少,同时许多学生更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网络小说等进行阅读,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讲,中小学生当前的课外阅读的数量和种类还很匮乏,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上有待提升。 (三)

3、没有正确的阅读习惯 保持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在中小学生中,很多的学生都缺少正确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只是阅读其中的内容,有的学生只是想积累一些词汇和名句。但是这些阅读习惯通常都较为片面。因此,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阅读习惯的培养1。 (四)与教师缺乏沟通交流 想要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衔接,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但是在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衔接思维很少,这样的情况严重的阻碍了中小学之间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性。 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性的改善方式 (一)培养教师衔接意识 想要在中小学之间进行紧密的衔接,首先需要在教师方面入手,加强

4、教师的衔接意识。应当积极的开展中小学之间的交流活动,例如在中小学校园中,进行相互听课的活动,在语文教学的备课、教学、课外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交流探讨。 例如在交流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维告诉给中学教师,使中学教师能够了解新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而中学教师需要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告诉给小学教师,这样可以使得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做出适当的改进,更加贴近中学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交流可以使得小学教师能够提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入中学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中学的教学环境。同时使中学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的情况,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循序渐?M 的展开

5、中学语文阅读教学2。 (二)进行心理疏导 许多小学生在刚开始进入到中学时,都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的情况。面对新的教师和新的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导致学生进入中学后成绩出现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中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完成中小学之间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 例如,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融入些小学水平的阅读内容,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阅读信心,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找到学生内心问题的关键点,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 通过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来实现中小学的语文阅读衔接,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预习阅读和复习阅读的习惯

6、。在上课之前,对语文的课文进行预习,可以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能在预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不会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种阅读习惯可以有效的保障了学生在中小学之间语文教学出现差异时,发挥出自身的适应能力。其次,需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独立思考习惯。在小学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动的讲解课文的内容,而学生只是在单纯的将教师讲解的内容吸收,但是缺少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一旦学生升如中学之后,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差异,就会使得学生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由于教学差异而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完成语文

7、教学上的衔接。 例如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春的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主要是描写景色的内容,因此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提前的预习,针对其中描写的景色,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识,这样在教师进行教课时,学生就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 (四)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来完成语文教学的衔接。当前,在我国的教学过程中小学通常是进行积极的、鼓励的评价,激发出小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在中学的语文教学里,教师一般是从较为可观和严谨的角度进行评价,这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衔接的重点。中学教

8、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激励学生的评估方式,使学生能够逐渐的适应中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例如,在中学的一篇课文我的老师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给出不同的想法。进而激发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同时在用一些可观的思考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中学的教学方式。 结论: 总而言之,在中学和小学之间,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不仅有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的不同,还包括了教学思维上的转变。因此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使两个阶段的教学进行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够顺利度过中小学之间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60-61. 2王小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