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28184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摘要:目的 评价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014年 3月2015 年 3月在我院治疗的 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植骨分为植骨组(60 例)和未植骨组(40 例) ,分析骨不连发生率,植骨因素对骨不连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植骨组骨不连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植骨;四肢骨折;骨不连 四肢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类型,临床症状主要有受伤局部红肿、青紫、功能缺失以及机体畸形等。临床采用手术治疗可以及时有效的对骨折进行复位,并且利于对患肢伤口处理和骨折修复的疗效观察,对患者组织损伤小,可以避免破坏血供,是临

2、床治疗四肢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术后仍然会发生骨不连,严重影响骨折愈合及患肢的功能,该问题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本文作者结合 2014年 3月2015 年 3月在我院治疗的 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 2014年 3月2015 年 3月在我院治疗的 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植骨分为植骨组 60例和未植骨组 40例。植骨组 60例患者中男性 34例,女性 26例;年龄2062 岁,平均年龄(38.223.62)岁;开放性骨折 23例,闭合性骨折 37例;股骨干骨折 14例,肱

3、骨干骨折 10例,胫腓骨骨折25例,尺桡骨骨折 11例;肥大型 27例,萎缩型 16例,混合型 17例。未植骨组 40例患者中男性 24例,女性 16例;年龄 2360 岁,平均年龄(37.453.72)岁;开放性骨折 14例,闭合性骨折 26例;股骨干骨折 10例,肱骨干骨折 5例,胫腓骨骨折 15例,尺桡骨骨折 10例;肥大型 18例,萎缩型 10例,混合型 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骨不连发生因素 骨折复位较差、未达有效固定、忽略植骨、未保护血运、手术感染和未合理锻炼,以及存在全身性疾病和药物性因素2。

4、 植骨组 1.2.2 手术方法 1.2.2.1 未植骨组 患者麻醉成功后,采用双氧水、盐水反复冲洗,祛除所有坏死组织,彻底清创,并且采用牵引或撬拨使骨折大体复位,采用持骨器固定,在骨折近端交叉处穿用克氏针交固定,穿针时注意保护神经。而且骨折远端与平行关节面穿交叉针,安置远近端半环,调节连接杆,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对斜形骨块或有大块分离的蝶形骨块进行简单固定。 1.2.2.2 植骨组 充分显露骨折端后,清除骨折端凝血块、异物及被嵌入的软组织。牵伸复位后将适当钢板置于骨折端,用持骨钳卡紧骨折端,骨折端固定良好后。然后将自体骨屑挤入骨折缝隙及骨折端周围,植骨后不冲洗伤口。 1.3 疗效评定标准 骨折后 69 个月进行 X线片检查,骨折端存在间隙、骨折端硬化、骨折面光滑清晰、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均诊断为骨不连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 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