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498223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 届图表题专题训练第 1 页 共 25 页2007 届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一、解题方法指导1命题形式一般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的形式,如运用坐标、表格、数据等具体材料说明诸如城乡差距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居民生活水平等问题。2设问设计体现了对问题考查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答题的能力要求图表式论述题着重考查考生的如下能力:第一,概括归纳能力。要求考生能从图表的数据中概括出相应的现象。第二,综合分析能力和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第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4解题技巧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要求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2、和关键。图表式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因而审题应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A审读图表式材料的方法:第一,标题 。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因为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第二,细 目。 指图表式材料中所列具体项目,包括表格中的具体栏目名称、坐标名称、图例名称等,把握了细目就把握了图表所涉及问题的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细目也往往是答案表述中所使用的基本术语。第三,横向与纵向两方面 审读图表,将图表中的数据或图形变成文字表述,即从图表中提炼有效信息。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第四,图 表间的

3、内在 联系。 根据设问,通过对各图表式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第五,附注或注释 。附注或注释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或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请记住:有注释必定有用,如果不用就不能完整把握题意。第六,设问 和审读 材料相结合。 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材料,使审读材料更具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第七,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 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 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如 1978 年、1992 年、1997 年、2002 年、2004 年等。B审读设问的方法:第一,弄清设

4、问所要求运用的理 论 知识的范围。 限制性论述题一般都明确指定答题运用的知识范围;扩展性论述题则需要考生对图表式材料的分析进行概括,选定作答的理论知识。第二,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明确要求。第三,弄清设问有无特殊要求。第四,从宏观上把握 设问间的联系:弄清 设问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层层递进关系。第五,从微观上把握每一 设问的具体要求。对每一设问都要“咬文嚼字 ”,把握范围、程度、本质等,根据设问组织答案。选材审题主要是明确材料的中心观点,根据这个中心观点,回忆教材及时政材料中与此中心观点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即确定论据,这就是选材。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

5、来有助于准确审读图表式材料,两者有着互相昭示、印证的作用。构思下笔答题前在稿纸上列个提纲,明确答题要点的主要内容及层次的划分,以保证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卷面整洁。07 届图表题专题训练第 2 页 共 25 页下笔完成了以上三步之后,下笔书写答案必须做到三个统一: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由图表式材料概括归纳出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所体现的本质。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理论(教材知识)与实际(材料所涉及的问题)的统一。二、例题分析例 1:(1999 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 )39.(16 分)表 11978 一 1997 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表 2l997 年我国城

6、乡居民每百户家电类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对比注:我国农村人口为 8.6 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72%,据测算,如果家电类产品在农村普及率达到 1997 年城镇的水平,则农村市 场将需要 1.68 亿台彩电, 1.8 亿台电冰箱和 1.7 亿台洗衣机。运用经济常识回答:1.上述两个表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应当如何认识这些现象?3.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目前家电类主产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库存积压严重。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些企业应该怎么办?答案1.表 1 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增长,但是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 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 们有较大差距。 (2 分)表

7、2 表明,城市居民家电类产品的消 费量已趋于饱和而农村居民的家电类产品的拥有量还较少, (2 分)2.对家电产品的消费量与收入水平高低密切相关。 (2 分)目前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率远未达到 1997 年城镇的水平,因此,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2 分)要开拓农村家电产品市场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分)3.企业要大力开拓农村家电产品市场。 (1 分)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 发 和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特别是适合农村市场需要的商品。 (3 分)(注:考生如果从企业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对积压产品作适当改进,以适 应农村的需要等角度回答问题,也可酌情给分。 )例

8、 2:高考教练2007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学案第 23 页发散思维。参考答案:表一反映:20002003 年,中央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都有所增长,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 。但是,我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 资率逐年提高,大大超过了 30%的国际警戒线,与此同时,消 费率偏低,并呈现下降趋势。表二反映:我国 20022003 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加,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率对经济07 届图表题专题训练第 3 页 共 25 页增长的拉动有所下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表三反映: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存在投资规模偏大

9、,增速过快,而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却严重供不应求。上述各表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失衡,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推动,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而消 费对经济推动 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 向,主要运用 经济、法律手段,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树立科学发展观,确定适度的 经济 增长的预期目标;合理降低固定 资产投资速度,做到有保有 压,区别对待。 (注:考生提出对固定资产投资 “有保有压”的具体措施,如在保持电源建设、电网改扩建、煤炭企 业基本建设投入以及其他结构升级所需的投资项目较快增长的同时,继续压缩

10、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过热行业投资,不断提高企业投资收益等,酌情加分)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 强消费对经济 增长的拉动作用。 (注:如考生提出提高城 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具体措施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革分配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执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购买力等,可酌情加分)例 3:近十年高考经济学图表题集锦(2003 年江苏)3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9 分)表 1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指标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2001 8.5 4.22002 13.

11、4 4.8表 2 我国消费与投资 单位:亿元指标 2001 年 2002 年 指标 2001 年 2002 年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其中:城市消费零售总额县 及 县 以 下 消 费 零 售 总 额3759523543140524091125898150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国 有 及 其 他 固 定 资 产 投 资集体经济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68982640151895308432023102059016280注:从 1998 年开始,国家 实行了 积极的财政政策, 连续 5 年累计发 行了 6600 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表 3 我国经济增长GDP 增长率(%) 拉动 2002 年 GDP

12、增长率的因素2001 年 2002 年 投资贡献( %) 消费贡献( %) 净出口贡献( %)7.7 8 4.3 3.4 0.3表 1、表 2 和表 3 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和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参考答案:(1)表 1 显示:从 20012002 年,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都有较大增长。但是与城 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较慢。表 2 显示:从 2001 到 2002 年,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增长。我国 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力地拉动了投资的增长。但农村消 费量不如城市消费量,且增 长也慢;投 资增长主要依靠国有及其他固定

13、资产投资,集体 经济 和城乡居民个人投 资远远落在后面。表 3 显示:从 20012002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从 2002 年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是投资、消 费 和净出口。投资和消费构成内需,净出口即为外需。在 8%的经济增长率中,内需贡献了 7.7%,外需贡献了 0.3%,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2)为了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 实现投资和消 费的双拉动。在近期,继续实行积极07 届图表题专题训练第 4 页 共 25 页的财政政策,发行 长期建设国债,可以增加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 础设施的投资。同时,要积极引导增加集体经济和居民个人的投资。提

14、高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04 年上海)33图一 近年来不同技术含量的产品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图二 2003 年不同性质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所占比重图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对图一、二所反映的现象加以分析说明。请谈谈我国应如何合理利用外资。图一表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逐年加大,初级产品等其它产品所占比重逐年减小,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改善。图二表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所占比重远远在于国有企业和其它性质的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有助于推

15、动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有助于学习国外科学的管理经验,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利用外资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确保中外双方的合法权益,应加强对外资的引导,鼓励其投向高新技术等产业和中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提供高效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注:如果考生回答出: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予以加分;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可予以加分,本大题总分不超过 30 分。(2004 年江苏)3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 1 全国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注:江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其中,苏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苏中超过全国但低

16、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 年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亿 元 )2003 年财 政 收 入 (亿 元 )2002 年 国 内 生 产 总 值前 百 名 县 (市 、 区 )(个 )全 国 116694 21700 10012451 75 1968 85 17江 苏占 全 国 10 67% 占 全 国 9 07% 其 中 : 苏 南 10 苏 中 5 苏 北 2进 出 口 贸 易 总 额实 际 和 利 用 外 资在 境 外 投 资 企 业07 届图表题专题训练第 5 页 共 25 页表 2 2003 年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注:2003 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全国 14,在全国排名第一。材料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江苏省在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