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482385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1 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概述1.1 民俗文化概述从旅游学上说,现在乡村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的统一,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4)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 ,并且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更进一步来说,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民俗文化”上面。本章将“民俗文化”解释为民间民众的民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的、共享、传承的民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民俗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

2、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纪一书中就有“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换句话说,每个乡镇、每个乡村都可能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因此,梳理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文化依托型的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2 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 民俗文化依托型的乡村旅游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使游客从整体上学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将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底蕴,无疑会使此类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大大提高。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鲜活性是乡村旅游产品推陈出新的源泉,民俗文化的大众性和传统性是乡村旅游产品市场竞争的动力。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

3、是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举办全国舞蹈节发展民俗旅游;突尼斯凭借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近几年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事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以民俗文化作为旅游项目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各地旅游部门都在大力挖掘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民俗风情游、古民居游等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发展迅速,如陕西袁家村“关中印象” 、查干湖冬捕、云南丽江古城等。1.3 发展类型民俗文化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近日的民俗学界公认的

4、范畴而言,民俗包含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是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风土人情,来到乡村的旅游者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当然,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找到合理的模式,如同男女处对象一般,需要相互的合适,才能够长远的、和谐的发展下去。如图(1) ,本章归纳总结出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的几大类别:物化民俗、制度民俗和精神民俗。民俗文化依托型的乡村旅游的开发类型也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本章将

5、通过实际案例来解读物化民俗乡村旅游、制度民俗乡村旅游、精神民俗乡村旅游的发展类型。书中案例为某一个开发模式的典型代表,但不意味着它的其他开发模式所对应的旅游产品就不存在。1.31 物化民俗+乡村旅游物化民俗是指当地人模式化了的物质产品创造方式,如饮食、服饰、住宅、特产和田园牧场及生产交通工具等。物化民俗和乡村旅游相结合,让乡村旅游具有物化民俗的体验性,如饮食品尝、歌舞观赏、土特产购买、田园活动等。陕西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通过对关中物化民俗的打造,在饮食、住宅、特产等方面做足了文章,让游客流连忘返。1.32 制度民俗+乡村旅游制度民俗是当地社会主义体制和运作方式,对个人参与社会活动具有规

6、范性意义,如节庆民俗、利益民俗及娱乐竞技等。制度民俗和乡村旅游结合,游客可以在乡村旅游中更好的参与节庆活动、婚俗过程、地方娱乐和竞技参与等,如查干湖冬捕就很好的体现出了制度民俗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好处。1.33 精神民俗+乡村旅游精神民俗主要是当地集体性意识形态,如道德观、伦理观、宗教信仰等心理习惯和语言习惯、民间文学等。精神民俗和乡村旅游结合,更多的是让游客从整体上了解、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由体验“俗文化”到理解“雅文化”的牵引效应。 图 1:民俗文化分类2 国内案例2.1 袁家村2.1.1 基本概况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境内,全村现有农户 64 户,村民近300 人,全村总面

7、积 800 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全村进行了农业化改造,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迅速脱贫。该村还积极探索农村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建有水泥厂等村办企业,工业基础较好。自 2007 年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形成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接待地。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唐昭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 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 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距离西安城区 1 小时车程,距咸阳城区半小时车程。2.1.2 袁家村旅游开发评价袁家村地处渭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的交错区域,村域范围内几乎不存在地

8、文景观和水域景观,自然旅游资源禀赋较差。袁家村本身的历史遗存并不充足,全村建筑格局基本上是文革后修建形成的,没有文物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就资源条件而言,和秦岭北麓的众多依山傍水的山村抑或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相比,袁家村的旅游资源显然处于劣势。这就使得袁家村要想在关中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中脱颖而出,就必需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明确自身旅游形象定位,设计出独特的旅游产品来。自 2007 年开始,袁家村利用物化民俗中的代表产品,如饮食、服饰、住宅、特产和田园牧场及生产交通工具,开始打造“关中文化体验地”为主题的旅游形象,以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作为旅游产品的定位。袁家村利用复建关中民居、街巷,展示关中乡村生活

9、和生产流程,品尝礼泉小吃,辅以农家乐休闲、住宿,提供较为完整的旅游服务。通过五年的发展,袁家村在关中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开始逐渐体现,目前袁家村已经被认定为 AAA 级景区。袁家村的旅游产品,并不是现有的街巷和民居也不是原来村民居住的场所。但这些复建或者移植的建筑和展示活动,却真实地反映了关中农村在半个世纪前真实的生活场景,满足城市游客对于心目中乡村旅游的认知需求,达到预期的心理满足。2.2 查干湖冬捕查干湖又名查干卓尔(蒙古语意:白色的湖) ,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的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总面积 420 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被游客所熟知更多的是因为那充满原始北方渔猎文化气息的冬捕

10、。查干湖冬捕,源于史前,盛于辽金。也因冬季捕鱼易于保存运输,所以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每年 12 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渔民进行大规模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神秘的祭湖仪式和凿冰撒网的捕鱼场面,都让人大开眼界。在冰上举行的捕捞祭祀过程极具民族特色,由当地德高望重的渔把头主持仪式,在开网眼的冰面上,摆放糖块、炒米、水果、奶干等贡品,点燃香火,跳起查玛舞,念诵佛经,鱼把头唱祭词,祭祀天父、地母和湖神,祝愿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鱼、出好鱼。而后,会“识冰”的鱼把头把耳朵贴在冰面上,通过水流声来分辨鱼群位置,喝完壮行酒,随着鱼把头一声“上冰”令下,鞭炮齐燃,吆喝声、鼓声、号角声响彻整个湖面,冬捕

11、开始了。查干湖冬捕是目前唯一仍然保留蒙古族最原始的捕鱼方式,也因此令查干湖成为了吉林省新兴的旅游景点,加上附近的妙因古刹(藏传佛教) 、查干湖滑雪场等景点,大力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基于这个日益商业化的活动,冬捕每年的头鱼往往成为当地富有阶层抢购的目标,亦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2013 年查干湖冬捕头鱼被拍卖到 28 万元,吃头鱼能带来好运,据说历来帝王就喜欢吃查干湖的头鱼预示江山稳固风调雨顺。吉林省以节庆民俗查干湖冬捕作为核心引爆点,经过当地社会主义体制和运作方式,已经成为制度民俗乡村旅游的典型性代表。2004 年,中国城市研究会依据亚太人文生态价值评价体系 ,把查干湖冬捕评审列入“中华百大

12、美景奇观” ,并载人亚太国际卓具保留价值的生态历史财富蓝皮书目录。2008 年查干湖冬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 年查干湖冬捕景观成功人选“吉林八景” ,被誉为“冰湖腾鱼” 。2.3 云南丽江云南特有的社会发展史造就了异彩纷呈的多元民族文化和风格迥异的民俗风情,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品位较高,感应气氛较好,互补性较强,为发展民俗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条件。丽江以其优质的旅游资源、厚重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世界。2.3.1 节庆产品开发民俗节庆活动遍地开花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世代居住着纳西、傣族、白族、普米、白、藏、彝、傈僳等 12 个民族,各种民族有各

13、种不同特色的民间节日,如纳西棒棒节、骡马节、三朵节、摩梭女儿国的转山节、彝族的火把节、普米族的朝山节。这些传统的节日一方面传承丽江文化,另一方面在这些节庆中通常都有赛马、摔跤、民族舞蹈等大型活动,如纳西古乐、纳西打跳等、也使游客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当地的文化中,更好地了解丽江文化。因此民俗节庆也是丽江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如彝族的火把节,由当地民众组成的演员与游客一起载歌载舞,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夜间活动,吸引游客留下来。2.3.2 娱乐产品开发- “艳遇之都”丽江为游客营造了一个很好的身心放松的氛围,在这里游客可以完全释放自己,没有城市的束缚和隔阂,让游客的心态都奇妙地趋于一致,这是导致丽江被誉为“

14、艳遇之都”的一个重要原因。丽江的酒吧街是夜晚丽江古城内最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丽江古城一张重要名片。新华街的酒吧一条街、五一街的静吧、还有游离于餐厅和酒吧之间的“餐吧” ,可以满足不同风格游客的需求。3 国际案例3.1 桑达姆风车民俗村桑达姆风车民俗村在距阿姆斯特丹仅 20 公里的地方,这里还保留着16、17 世纪的旧式建筑、传统工艺,并融合了现代化生产方式。它的环境与建筑富有特色,房屋和小桥均为木制,完全保留早期工业化时期的木制结构和风格。民俗村集生活与旅游于一体,以其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庄重古朴的老式建筑传统的工艺展示和古老的风车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民俗村,有现场使用传统工艺制作木鞋、

15、奶酪的作坊。比如说木鞋,现在荷兰人已经很少穿了,只是在一些乡下,偶尔还见到在田里或马厩工作的农夫还穿它,让人忆起木鞋所具有的保暖与抗潮湿的特性。在一大群好奇的中国游客面前,民俗村的演示者说着“烘干” 、 “磨光”和“荷兰技术”等生硬而让你发笑的中国话,也就是这种让人惊叹的现场演示,让很“理性”的中国游客也疯狂地购买荷兰木鞋,尽管他们都笑着说回去不要给人送“小鞋” 。荷兰人继续制造他们的木鞋,因为木鞋是很受欢迎的纪念品。几乎每个纪念品专卖店都卖那些色彩鲜艳、大小各异的木鞋。 3.2 霍洛克民俗村(匈牙利)霍洛克民俗村位于匈牙利东北部,距离布达佩斯 100 公里。1987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

16、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霍洛克民俗村是被精心保护下来的传统民居的典型案例,这个村落主要发展与 17、18 世纪,是农业革命前乡村生活的一幅生动画景。村庄博物馆是由一个老房子改建而成的,得到了至极至善的再建工程,具有传统的内部装饰风格。从前门可以直接进入起居室,屋内的家具设施有餐桌和长凳。后面是厨房,左面是供父母与孩子睡觉用的卧室。右边的起居室更宽敞明亮一些,是留给祖父祖母的,这里放着农具、木柴和为严寒岁月储备的粮食,都堆在一个角落里。一般来说,瓷器或铅锡合金制成的盘子,墙上挂着色彩艳丽的毯子、红色或绿色的垫子以及手工绘制的陶瓷花瓶,使屋子显得熠熠生辉。 霍洛克村中的所有房屋都是建于 20 世纪初期的。令人遗憾的是,更早期的建筑遗迹在这里已荡然无存。13 世纪中叶,蒙古族的游牧部落将这里践踏为荒地,16 世纪,土耳其军队攻占了这块土地,并留下 60 余人的守备队守卫着一个高高矗立着的城堡。这些遗迹,只有通过一条陡峭的小路才能到达,至今依然是一片废墟,为此过去的几十年以来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