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报告(一夕的BLOG)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0480908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实习报告(一夕的BLOG)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毕业实习报告(一夕的BLOG)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毕业实习报告(一夕的BLOG)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毕业实习报告(一夕的BLOG)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毕业实习报告(一夕的BLOG)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实习报告(一夕的BLO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实习报告(一夕的BLOG)(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毕业实习报告(一夕的BLOG)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 200*年*月*日*月*日二、实习地点 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毕业设计办公室。三、实习目的 (1) 对高炉结构、主要的技术指标及任务措施的认识了解。 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毕业实习。在实习期间,对其高炉结构、主要的技术指标及任务措施做了全面的了解。 武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现有六座现代化大型高炉,是我国生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炼铁厂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经过49年的建设、改造和发展,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吨。炼铁厂5号高炉是武钢自行投资建成的一座集国内外

2、十余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特大型现代化高炉。有效容积3200m3,32个风口,环形出铁场设有四个铁口,对称两个铁口出铁,另两个铁口检修备用,日产生铁达7000t以上。引进卢森堡PW公司的第四代水冷传动齿轮箱并罐式无钟炉顶设备,设计顶压可达0.245MPa。矩形陶瓷燃烧器内燃式热风炉可稳定地提供1150的风温。5号高炉1991年10月19日点火投产。投产初期高炉强化冶炼水平不高,技术经济指标较差。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共同努力,高炉冶炼技术不断进步,从1993年开始进入强化冶炼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5号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19

3、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年20*第 2 页*年 实产生铁,万t165.9200.2213.2192183.5233.0245.2241.9245.4249.7 利用系数,t炉料烧结矿球团矿进口块矿海南矿钒钛矿 配比68721620512161.55 2 抓好炉况稳定顺行及大喷煤技术 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炉况的维护,在高炉保持长期的稳定顺行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合理的装料制度 5号高炉开炉初期沿用的钟式布料模式,采用的是单环布料,CO,高炉炉况不稳定,煤气利用率及技术经济指标都很差。为了控制料面形状及调整焦炭平台的宽度,开始采用

4、多环布料方式,首先采用二环布料,之后,又逐渐将布料角位增加到4个、5个,其较典型的布料矩阵为C87654321O876341,高炉的透气性及稳定性得到改善,煤气利用率及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提高。为了稳定高炉煤气流,将焦炭布向1号角位,采用中心加焦技术以增加中心部位的焦炭量,使得高炉透气性改善,减少了炉况的波动。1994年10月,进行螺旋布料试验,即C876541432213O87653441,5号高炉炉况更加稳定,1996年以后又将布矿焦的角位推向9号角位,并保持适宜的OC分布,较典型的布料矩阵为C987651332223O876534332,经过改进后的装料制度,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适当抑制了

5、边缘煤气流,同时也适当发展了中心煤气流,生产技术指标进一步得到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突破2t,其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为高炉强化冶炼及富氧喷煤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 3 页2 合适的送风制度 调整好送风制度,采用长短风口相结合,保持初始煤气流合理分布,维持合理的回旋区深度,确保上部炉料均衡下降,稳定了高炉传热传质过程。在开炉初,风口进风面积曾达到0.4586m2,但风速不足,仅220ms左右,难以吹透中心,故而炉缸工作状态不佳。之后,通过逐步摸索,将130和140的风口合理配合使用,风口进风面积控制在0.45020.4353m2的范围,确保风速在235ms左右。5号高炉的生产实践表

6、明,风速控制在240ms左右,高炉稳定顺行情况良好,其技术经济指标也明显地改善了。随着高炉炉役期的增长,逐步采用长风口及加长风口,维持合理的鼓风动能,使得高炉炉缸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炉况更趋稳定,富氧喷煤技术得到保障,高炉利用系数明显提高。 在日常操作管理中,明确规定风量和风压范围,始终控制合适的风量和风压,使风量与顶压相匹配,维持合理的风速和鼓风动能。若不能全风操作,就及时调整装料制度,使风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3 抓好炉况稳顺及富氧大喷煤技术 高炉富氧喷吹煤粉以后,料速加快,风口明亮,渣铁物理热提高,铁水温度达到1490以上,同时对煤枪进行了改进,调整了风管结构,即使喷煤超过120kgt,风

7、口磨坏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为高炉冶炼低硅低硫生铁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富氧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富氧率在1.3%左右。 4 以合适的炉渣碱度控制铁水含硫量 提高炉渣碱度可提高炉缸物理热,并能有效抑制硅的还原,对冶炼低硅生铁有利。但若炉渣碱度过高,生铁S低于0.010%以下,则不利第 4 页于渣铁的流动性。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高炉炉渣二元碱度维持在1.15左右,S基本上控制在0.0250.005%,对高炉高产稳产有利。 5 加入适量小块焦 小块焦入炉前与矿石混合,然后装入高炉,落在中间环带,可形成透气性较好的矿焦混合层,改善高炉中间带的透气性,相应地控制了边缘煤气流。5号高炉通过向矿石中混入小块焦来

8、降低软熔带透气性阻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5号高炉一般小块焦的加入量在1.0t批左右。 3 充分使用高风温,保持充沛的炉缸温度 不断提高高炉工长的操作技术水平,及时调整操作参数,充分发挥改进型热风炉的能力,稳定高风温操作,减少炉况波动。目前,5号高炉在单烧高炉煤气,采用双预热的情况下,可提供1150以上的高风温。积极推行高风温、全风量、富氧大喷煤等强化操作,为保持理论燃烧温度在22502400左右,规定正常情况下风温使用水平不得低于1100。 采取加重边缘、适当疏松中心的布料矩阵,改善煤气利用,提高了高炉炉况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冶炼强度创造了条件。1992年3月3日开始喷吹无烟煤,19

9、93年12月9日开始富氧鼓风,高炉逐步实现富氧喷煤操作。前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喷煤量一直不高,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摸索,1996年喷煤量超过80kgt,1998年平均煤比达108.2kgt,1999年以后平均煤比超过120kgt。喷煤量加大以后,根据大气湿度的变化,严格控制鼓风的加湿量以保证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随着高炉原燃料质量的改善及设备运行质量的提高,1996年以后,通过加重焦炭负荷,增加喷煤量,提高风温及炉渣碱度,生铁含硅量稳第 5 页步下降,具体指标见表3。 表3 高炉炉温控制情况 时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年2

10、0*年 焦炭负荷3.54%,半月后此点温度下降到550。此后坚持长期适量加入钒钛矿护炉的原则,加强对炉底温度的日常监控,采取增减钒钛矿入炉量的措施,保证护炉强化两不误。在正常情况下,钒钛矿加入量控制在1.5%左右,其效果非常好。 从其它高炉多年的生产实践来看,高炉冷却壁的损坏多集中在炉腹至炉身下部区域,对于5号高炉则第6、8、9段冷却壁为重点维护区域。在正常情况下,5号高炉严格控制冷却壁的进水温度,不允许冷却壁温度大于200,第6段冷却壁的温度控制在120135之间,第8段冷却壁的温度控制在100110。在生产中严格控制各区域冷却壁的热流强度,以形成稳定的渣皮保护砖衬,同时在操作制度上尽量避免

11、高温区下移。 5号高炉投产10年,仅烧坏了不同冷却壁上的13根勾头管和4根直管,为5号高炉一代炉龄达到15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优化生产组织协调,实现均衡生产,加强设备管理 树立“一盘棋”思想,以炉内为中心,以炉前为重点,明确各岗位责任,相互配合,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随着高炉的不断强化,渣铁量增加,做好出铁安排,实行日出铁15次,基本消除了渣铁不能及时排放的问题,缩短了出铁间隔时间。及时排出渣铁,缓解了高炉憋风现象,促进了高炉的稳定顺行,提高了冶炼强度。 努力提高炉前操作水平,加强铁口的维护,提高炮泥和铁沟料的质量,通过改进铁口泥套,采用浇注料泥套,确保了铁口的正常工作。改第 6 页进开铁

12、口工艺,使用三种不同型号的钻头,调整出铁时间,有效地出尽渣铁。重点抓铁口深度合格率,使铁口深度长期维持在3.0m左右。 注重炉前设备的维护,完善设备日常点检制度,严格执行定修保产制度,通过开展“星级设备管理”等活动,保证炉前设备正常运行,使高炉的休风率及慢风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3 今后的任务及措施 继续改善原燃料条件,以抓精料为突破口,搞好富氧喷煤、高炉强化操作的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管理,为充分发挥炼铁系统潜力提供保障,改善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节能降耗降成本。 高炉富氧率偏低,影响了煤粉的燃烧率,同时设计煤粉供应能力不足,限制了喷煤量的进一步提高。如果能提高富氧率,对喷煤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喷

13、煤量,实施烟煤喷吹,5号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高炉原燃料条件的改善及设备运行质量的提高,生铁含硅量有待进一步降低。 围绕高炉长寿采取有力措施,重视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强化高炉炉型及冷却制度的管理,力争一代炉龄达到15年。 4 结语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习到:贯彻精料方针,优化配矿结构,改善焦炭,烧结矿质量是高炉强化冶炼的前提条件。 调整布料制度,寻求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改进高炉操作,完善出渣铁制度,加强设备管理,确保了炉况的稳定顺行,实现了高煤比下的高产、稳产。 加强炉型与冷却制度的管理,重视炉底、炉缸的维护及软水密闭循环系统的日常管理,为高炉强化冶炼及长寿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 7 页随着高炉冶炼的不断强化,加强生产组织的协调和管理非常必要。12 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