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49125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期末总复习人力资源管理三班 阳露基 础 概 念 :1、 管 理 的 功 能 : 计 划 、 组 织 、 实 施 、 领 导 和 控 制 。2、 管 理 者 的 角 色 : 人 际 角 色 头 面 人 物 、 领 导 者 和 联 络 者信 息 传 播 者 传 播 者 、 发 言 人决 策 者 创 业 者 、 混 乱 处 理 者 、 资 源 分 配 者 和 谈 判 者3、 管 理 者 技 能 : 技 术 技 能 、 人 际 技 能 和 概 念 技 能4、 行 为 是 指 生 命 体 由 内 在 心 理 支 配 和 外 在 目 标 驱 使 而 形 成 的 行 动 和 作 为 。5、 组 织

2、 行 为 是 指 组 织 的 内 部 要 素 的 相 互 作 用 以 及 组 织 外 部 环 境 的 相 互 作 用 过 程 中 所 形 成 的 行 动 和 作 为 。6、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的影响, ,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基础。7、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模型是由个体水平到群体水平再到组织水平。8、组织行为学两个基本问题是:研究组织如何影响成员个体和成员个体行为对组织会产生什么影响。9、组织行为学中的重点变量关键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和组织系统水平变量;关键因变量:生

3、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10、组织行为学学习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11、劳动力多元化所产生的问题:异类对待(有意歧视)和异类影响(无意歧视) 。12、知觉的影响因素可以从知觉者自身因素、知觉对象的特征和知觉发生的情境三个方面来把握。13、操作性学习理论操作性行为学习指的是14、人格的大五模型人格“大五”包括的五个维度是: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16、十六卡特尔 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卡特尔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并最后总结得出16种特质代表人格组织的基本构成,卡特尔1

4、6PF 从乐群性、敏锐性、稳定性、影响性、活泼性、规范性、交际性、情感性、怀疑性、想象性、隐秘性、自虑性、变革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维度,又称维量)对人进行描绘,可以了解应试者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17、社会知觉当把知觉用于社会判断时即为社会知觉。指人对社会对象(包括个体、社会群体乃至大型社会组织)的知觉。在组织行为学中,它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基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18、约哈里窗口理论:19、归因的概念:指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来推测人的内在动机、意图和属性。20、归因的三个要素:一致性、一贯性和特殊性。21、内归因

5、 内因导致的行为是指那些个体认为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行为,是主观上的行为。内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欲求、能力、努力等。22、外因 外部归因是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引起的,也就是说,个体因为情景因素而被迫行动。23、自利归因个体和组织还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24、激励是组织中对人的工作行为的有效激发,是促进和改变人的工作行为的手段或方法,它可以激发人的动机,导向人的行为,发挥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要,最终达成组织与个人的工作目标。25、社会认知

6、理论又称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一种信念。一般自我效能越高个体对自己完成任务就越有信息。26、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一种由于对一个人的工作或者工作经历的赞赏而产生的快乐和积极的情感状态。它是对工作情境的一种情绪反应,经常与其期望相联系。28、组织承诺组织承诺也叫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组织承诺的基本成分有情感组织行为学期末总复习人力资源管理三班 阳露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29、成就理论麦克刘兰成就理论,见激励理论。30、组织公民行为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直接地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所引发,包括无私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

7、活动、承担超过常规要求的任务等等。32、心灵契约指员工和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它包括了个体和组织分别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反映的是个体所感受到的自身与组织之间的内在心理联系.心灵契约有交易型、关系型和团队成员型。33、印象管理:人际互动中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有目标指向的行为,是影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手段。这是一种个体为了美化自己、避免自己的形象受损的积极行为,是个体高社会适应性的表现。34、工作团队:一个具有共同目标、成员拥有互补的技能、成员之间彼此协作的小群体。工作团队的类型有问题解决型、自我管理型和多功能型。33、组织发展组织的

8、发展是指一种有计划的使组织提高行为有效性的行动过程。34、组织变革组 织 变 革 是 指 运 用 行 为 科 学 和 相 关 管 理 方 法 , 对 组 织 的 权 利 结 构 、 组 织 规 模 、 沟 通 渠 道 、 角 色 设 定 、 组 织 与 其 他组 织 之 间 的 关 系 , 以 及 对 组 织 成 员 的 观 念 、 态 度 和 行 为 , 成 员 之 间 的 合 作 精 神 等 进 行 有 目 的 的 、 系 统 的 调 整 和 革 新 , 以 适 应 组 织关键概念:一、企业跨文化研究1、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研究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体/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社会、

9、长期/短期倾向。2、克拉克洪的文化研究维度: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导向、基本人格的人性观、活动取向、责任中心、空间概念。3、威廉大内“”美日文化管理比较1、组织行为学研究准则和方法1、组织行为遵循人类行为的准则;2、组织行为是由情景决定的;3、组织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行为代表一对结构变数和过程变数之间经常的相互作用。2、组织行为学是情景的函数:OB=f(IC,OS,TI,PGP,SLS,OC.CI)其中 OB:组织行为 IC:个人的特性 OS:组织结构 TI:技术或生产的影响 PGP:同事之间的群体压力 SLS:上级的领导作用 OC:组织气氛 IC:(组织文化、社会文化)文化影响 。3、组织

10、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组织结构是静态的,但组织是在运行的。因此组织是一个系统内部与外部不断交流变化的过程。组织结构中的政策是固定的,组织行为是可变的。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可控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验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5、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组织行为学期末总复习人力资源管理三班 阳露三、中国企业的文化的形成和特点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主要形成要素有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小生产意识、正统的马列主义意识形态、长期计划经济实践和现代西方文化的传播。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1、政治色彩浓厚,是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企业文化 2、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3、人

11、治、情治与法治相结合的非制度化企业文化 4、个性不鲜明。4、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即对客观事物赋予意义并作出解释。总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专一器官分析的结果。知觉是感觉的深化,是几种器官综合分析产生的结果。知觉影响人的行为,是人行为的基础。5、知觉的特点1、知觉的选择性即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时,能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清晰的分离出来。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方式;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个性特征、经验和环境文化。2、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

12、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做出解释。3、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经验,来 按照事物的局部特征和个别属性去感知事物的整体。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6、社会知觉和知觉的关系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基础,社会知觉是知觉的一部分。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不仅仅停留在知觉的表面上,而会深化产生归因问题。7、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其特点有四个方面:认知是社会、文化、个人知识和经验等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的复合体;认知是一种综合的解释,这种解释既具有客体的属性,同时也有主观的意念;认知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具有反馈调节作

13、用,不是单纯地接受刺激;认知客体和主体的心理交换(过程) ,人通过认知认识客体。8、激励的内涵与意义激励是指激发、引导和维持人的行为,即通过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need:是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 ,调动个体,提供高水平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需要、努力、组织目标)激励的实质是通过有效的外在刺激来引发内在动机,达到激发潜能,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是对某种价值的尊重与倡导,是对组织行为学期末总复习人力资源管理三班 阳露某种行为的期待与许诺激励是系统的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政策和措施,设置一定的外部环境,对系统的成员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以引起其内部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使之产生

14、组织者所预期的行为反应。激励的意义在于:一、有效的激励造就了良好的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思想。二、激励能够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9、需求、动机和行为1、需求的概念和作用。需求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是人的心理上的主观感受,主要有三大特点:指向性、周期性和变化性。组织行为学认为,需求是人的行为动力的源泉,人没有需求就没有动力。2、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是人的行为内部的驱动力。动机与需求的关系:需求是冬季的源泉、基础和始发点。动机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直接动力。当需要具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时,才能转化为动机。3、行为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

15、直接行动。行为可分为目标行为和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是人们直接从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目标导向行为是人们为实现目标,准备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10、激励理论1、内容型理论:主要研究人的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把人的内心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奥尔德夫的 ERG 理论:奥尔德夫认为人存在三类核心需求: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中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分为成就需求,即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权力需求,即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求;亲和需求,即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求。赫茨

16、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第 一 类 因 素 是 激 励 因 素 ( 内 在 ) , 包 括 工 作 本 身 、 认 可 、 成 就 和 责 任 , 这 些 因 素 涉 及 对 工 作 的 积 极感 情 , 又 和 工 作 本 身 的 内 容 有 关 。 这 些 积 极 感 情 和 个 人 过 去 的 成 就 , 被 人 认 可 以 及 担 负 过 的 责 任 有 关 , 它 们 的 基 础 在 于 工 作 环 境 中持 久 的 而 不 是 短 暂 的 成 就 。 第 二 类 因 素 是 保 健 因 素 ( 外 在 ) , 包 括 公 司 政 策 和 管 理 、 技 术 监 督 、 薪 水 、 工 作 条 件 以 及 人 际 关系 等 。 这 些 因 素 涉 及 工 作 的 消 极 因 素 , 也 与 工 作 的 氛 围 和 环 境 有 关 。 2、行为改造理论:改造行为和修正行为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