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卷)高考地理冲刺卷 06(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04312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Ⅰ卷)高考地理冲刺卷 06(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Ⅰ卷)高考地理冲刺卷 06(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Ⅰ卷)高考地理冲刺卷 06(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Ⅰ卷)高考地理冲刺卷 06(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Ⅰ卷)高考地理冲刺卷 06(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Ⅰ卷)高考地理冲刺卷 06(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Ⅰ卷)高考地理冲刺卷 06(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叶面积指数指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之比。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下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以及叶面积

2、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 1。1图中曲线代表叶面积指数的是A B C D2据图推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山区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大 B. 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大致东大西小C. 平原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小 D. 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受热量影响最大3. 造成 M 地叶面积指数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纬度低,气温较高 B距海远,降水少 C盆地地形,热量充足 D云量少,光照强【答案】 析】试题分析: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定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 1420,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中国薯都”之称,产品部分出口。下图

3、为甘肃省定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4。4. 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种多样 源充足 情提供, 案】 析】试题解析:肃是中国气候最复杂的省区,四种干湿地区和四种温度带。结合题中的描述,地形条件复杂,故在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品种。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排除 B。图中反映是铁路交通,而不是公路交通,排除 D;图中信息反映,定西距离黄河远,排除 C。故选 西马铃薯种植业可以通过技术条件的完善,不断发展以薯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选 B。西位于亚欧第二大路桥沿线,距离哈斯克斯坦近,交通运输成本地,法国也在亚欧第二大路桥沿线,但农业发达,美国和澳大利亚距离远,且农业

4、发达,竞争压力大。选 C。【考点定位】中国区域地理。读“世界某区域简图” ,回答下列问题。b 湖泊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d c 海域沿岸冬季地下水位较高 两地地理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冬奥会选择乙地的优势为较甲地降雪量大 与乙地相比,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甲地可利用充足的湖泊水发展农业 地形影响甲、乙两地植被种类和降雪量A. B. C. D.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泊以东平原适合大面积种植小麦 案】 势较高,水热垂直变化较大,植被垂直分异明显;乙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甲地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较少,因而说法正确。故选 B。油运输宜采用管道运输,A 错。该区域虽然河湖众多,但是气候干旱,蒸发旺

5、盛,湖泊大多为咸水,不适合农业、生活使用,B 错。 湖泊东侧为图兰平原,由于深居内陆,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水资源紧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小麦,C 错。该区域有若干条大河,在河流的中、上游可以开发水能,D 对。故选 D。【考点定位】世界区域地理特征。下图是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 10。10未来 30 年,我国人口发展将可能导致( )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低 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电子装配业大量向我国转移A B C D11为应对我国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A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C

6、适当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D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答案】 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第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 题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成下列问题。 (22 分)材料一: “五岭逶迤腾细浪” ,狭义的南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5 个山岭,故又 称五岭。广义的南岭还包括苗儿山、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岭、瑶山、九连山等周围山地。材料二:南岭地区略图。材料三:华南准静止锋是指活动在中国华南一带的准静止锋。多为冷空气南下后势力减弱和南岭山脉的阻挡等所致,有明显降水,是影响中国华

7、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和秋末。下表为图中桂林、永州的气候统计数据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 )永州、桂林位于南岭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原因。 (10 分)(2)简述南岭地区发展农业会遇到的主要困难。 (6 分)(3)南岭地区远离各省区经济政治中心,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长期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程度深。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提出一些本地区脱贫致富的措施。 (6 分)【答案】 (22 分)(1)冬季永州比桂林: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4 分) ;永州纬度比桂林略高;南岭阻挡了南下的冬季风;桂林、永

8、州分居准静止锋两侧。永州受冷气团 控制,位于雨区下方,而桂林受暖气团控制机会较大(6 分)(2)山区,坡度大;季风气候,多洪涝干旱灾害;红壤为主,较贫瘠;崎岖,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 落后,劳动力素质较差(任答三点,每点 2 分,合理即可,共 6 分)(3)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适度开发,不破坏生态环境;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建立中小水电站;生物资源丰富,开发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旅游业(任答三点,每点 2 分,合理即可,共 6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成下列问题。 (24 分)

9、贝加尔湖,汉代称为“北海” ,其周边地区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带,也是汉代苏武牧羊之地。贝加尔湖水质优良,水量丰富,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约 20%。湖面海拔 456 米。表层水温 8 月最高,约为 910,1 月至 5 月结冰,冰层厚度约 701)苏武牧羊受到的主要自然威胁有哪些?(4 分)(2)贝加尔湖被称为天然双向的巨型“空调机” ,请分析原因。 (8 分)(3)推测若在贝加尔湖畔建巨型造纸厂对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6 分)(4)有人建议从贝加尔湖引水到我国北方地区,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6 分)【答案】(1)冻害(气候寒冷) , (2 分)冬季缺草(料) (2 分)

10、(2)贝加尔湖蓄水量大,湖水的热容量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 (2 分)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2 分)贝加尔湖结冰期长,冬季湖水结冰释放潜热(或热量) ,减轻酷寒(2 分)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2 分)(3)造纸厂的污水排入湖中,影响水质(2 分)和水生生物的生长(2 分) ;巨型造纸厂木材需求量大,导致湖区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2 分) 。(4)赞成理由:贝加尔湖水质优良,水量丰富;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不赞成理由:线路长,工程量大,投资多;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跨越国界调水,协调难度大。 (6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区域

11、自然环境特点,贝加尔湖调节气候的功能,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跨流域调水的条件。请考生在第 42、43、44 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 2B 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2.(10 分) 【旅游地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墨西哥是世界十大旅游地之一。简述墨西哥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6 分)及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 分) 。【答案】(6 分 ) 开 发 的 优 势 :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接近客源市场,交通便捷;景区空间大,旅游容量大。 (任答三点即可) (4 分 ) 应 注 意 的 环 境 问 题 : 环境污染;

12、生态破坏;文物古迹破坏。 (任答两点即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条件,需要注意的问题。43、 (10 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对比东北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差异,并说明原因。【答案】差异:东北地区平均每年冻害次数比长江下游地区少(2 分) 。原因:冻害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在春、秋两季);冬半年与长江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农作物耐寒能力强;东北地区人们防冻意识强。 (每点 2 分,答对 4 点得满分 8 分。 )【解析】试题分析: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可知,东北地区平均年冻害次数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冻害主要发生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主要在春季和秋季,东北地区冬半年农业活动较少,农作物耐寒能力也较强,多数时期大地封冻,农作物停止生长,人们防冻意识也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所以冻害出现的次数少。考点:等值线图阅读与冻害次数及原因44、 (10 分)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大大小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