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东人的保守性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413920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山东人的保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山东人的保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山东人的保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山东人的保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山东人的保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山东人的保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山东人的保守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山东人的保守性人文学院 科学技术史 2014 级硕士研究生 田春芝 2141431【摘要】山东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优秀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的崇高和广泛传播使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之下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齐鲁饮食,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了既对立有统一的山东人独有的性格。山东人有很多诸如善良、勇敢、仗义和耿直的优点,但是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保守性,正是这一性格特点使得山东人趋向于循规蹈矩,唯我独尊,缺乏创新,进而成为阻碍山东人前进的绊脚石。【关键词】地理位置、齐鲁文化、齐鲁饮食、山东人

2、、保守性一、 引言追溯历史可以看出山东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此地环境适宜,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物产丰饶,进而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产生。考古学家已经证实的在山东所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都体现了山东所具有的历史厚重感与深沉感,在这样的历史源流中又产生了优秀的齐鲁文化,最终使得山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有人如是说:“山东人在思考,就是中国人在思考;山东思考齐鲁文化,就是中国人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 1这体现了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越和统治地位。我们承认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给山东人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比如具备踏实肯干、勇敢、尊老爱幼、重礼义、

3、朴实忠厚等优点,不置可否也造成了山东人的保守性。另外,山东的饮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加深了山东人的保守性。文章旨在分析山东人保守性格形成的原因、表现、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这种缺点。二、 性格保守的形成原因1 李雪萌:山东人: “民族文化长子”怎么当,济南日报2007 年 1 月 12 日第 009版。2(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山东素有“齐鲁之邦”的美称,其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东临黄海、渤海,西接中原,北接燕赵,南靠徐淮,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大海和中原的纽带,北温带季风气候使其四季分明,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地和湖泊等, 1加之土质上乘,水资源丰富,从而为山东人“耕而食,织而衣”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提供

4、了充足的保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人们勤劳、朴实、肯干,但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也使得他们不愿意去开拓其他的地方,从而变得安分守己,慢慢地形成了性格中的保守性。(二)齐鲁文化的局限性1、齐鲁文化使得山东人倾向于唯我独尊。齐鲁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和核心,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儒家文化更是成为中国传统的中心文化,而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齐鲁大地更在全国扮演着文化重镇的角色。山东所具有的厚重丰富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山东人的唯我独尊,他们不愿意学习、吸收其他地区优秀的文化。正如复旦大学政治系的孙关宏教授提到:“文化越丰富,越厚重,人们越倾向于保守。”2、尊先王重经典的文化

5、传统僵化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儒家重视经典的作用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分依赖经典反而禁锢了思想,限制了创新,使得人们长期处在传统的经典之中无法接触、开创新的思想。例如,儒家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准,提倡“法圣人,重经典”。明代人傅维鳞说:“余观齐俗敦厚阔达,其弊也或失之舒而缓”;“鲁俗忠信重礼,其弊也或失之啬而固。”2这种文化传统给山东人的性格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使其在内心和观念上有一种固有的保守性。因为先人的作品和想法都是对的,所以后人只需要按照先人的指示去做,无需创新和进取,这就使得山东人总是克制自己内心的想法,习1 王修智:齐鲁文化与山东人,东岳论丛2008 年第 4 期。2 古今图书集

6、成卷 188,职方典山东风俗总论。3惯于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定,这无疑使得整个齐鲁大地的人们的思想过于狭隘和偏执。3、尚同忠君的传统使思想桎梏。在比较中西方文化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喜欢求同,而西方学者善于求异。 “求异”意味着不赞同先人的经典,是出格,是对经典和圣人的挑战,儒家所倡导的“重义崇礼”的准则背道而驰。“求同”表示大家都遵守统一的标准,不能提出任何异议,只能依据经典说话、做事。对于传统的过分依赖和迷恋形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使得人们裹足不前,无法继续探索,创新和变革。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科学得以产生的三个条件闲暇,自由和好奇心。然而在齐鲁文化的统治之下,是不允许也不可能使人们产生好奇心的,因为人们

7、都接受统一的思想,不能质疑、违背经典,结果导致学术氛围成为一潭死水,使人很难有大的突破。4、崇尚儒术。司马迁指出,鲁人崇礼,“故其民龌龊”。 1“龌龊”是指拘谨,注意小节,这就使得他们“畏罪远邪”。 2另外由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当时的人们专注于研读四书、五经,加之对儒学的学习是入仕的敲门砖,诚如鲁人夏侯胜所云:“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3为了功名禄利,人们的学习科目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必然造成眼界的狭窄,知识的缺漏。结果必然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保守。(三)齐鲁饮食与山东人的保守性1、调味重“和” 4。齐鲁文化所重视的“中庸之道”也鲜明地体现在饮食中。晏子

8、春秋云:“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 5甘、1 史记货殖列传2 史记货殖列传3 汉书夏侯胜传4 赵建民:齐鲁饮食与山东人的性格,走向世界1998 年第 4 期。5 赵建民:齐鲁饮食与山东人的性格,走向世界1998 年第 4 期。4苦、酸、辛、咸各有其味,单一的味道给人的感受并不尽善尽美,五味要经过调和,才能取长补短,相互作用,达到适口和芳香,鱼肉蔬菜也要通过适当的搭配,去其有余,补其不足,才能荤素和谐。山东人的这种烹调之“和”早已影响到其性格和行为,使其待人接物都崇尚以“和”为贵,这种品德固然值得欣赏和赞扬

9、,但同时也扼杀了个性,因为所有的人或事物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要为大局着想,在个体与集体发生冲突的时候,只能牺牲自己的个性,从而导致人们失去了向上进取的信心和动力,进而造成了性格的保守。2、重礼尚节。儒家文化过分推崇繁冗复杂的礼食内涵,正如“非礼勿动”,一饮一啜同样如此。青年人长期遵循这种饮礼食节的生活习俗,就会变得循规蹈矩,封闭保守。正如论语乡党云:“割不正不食”中对于烹饪规则也有明确的定法。举凡切割、配料、烹制,皆有法度不能乱变。这些礼俗规矩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山东人的思想意识,形成了始终如一的思维定势,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导致了固步自封性格的形成。三、保守性的表现及其负面影响1、

10、山东华工的辛酸史。一战期间,中国为了摆脱被国际孤立的险境,采取了“以工代兵” 1的策略加入协约国,派遣十四万化工远赴欧洲,为英国、法国和比利时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可以说最后协约国的胜利与华工的艰苦劳动,努力付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据记载当时山东成为华工的最佳招募地。1918 年东方杂志评价山东人:一旦从事于工作,不辞劳苦,不避艰难,虽酷热严寒,彼等亦无感觉,惟孜孜焉努力于劳动而已。 2这段话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山东人的勤劳忍耐,但是从侧面也反映出山东人的安分守己,1 一战中当深陷战争泥潭的西方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中国,1915 年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谋划派工赴欧

11、,“以工代兵”变相参战藉此密切与协约国之外交联系,进而成为国际新秩序的建设者而非被动者。2 张建国、张军勇编著,马向红,郭东波译:万里赴戎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华工纪实,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39 页。5不懂得为争取公平的权益斗争而只知道隐忍。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因为华工抢占了他们的资源和工作岗位,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排华浪潮。留美幼童李恩富 1为了给在美华工争取正当的权利,四处进行演说。起初,他在北美评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中国人必须留下,之前他试图通过反映在美华工的生活艰辛来获取美国人的了解和同情,发现无济于事之后,他在这篇文章中着重强调华工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压迫和种族歧

12、视,要求美国政府必须要为在它领土上发生的、难以接受的种族歧视和种族暴力问题负全面责任。为此,他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但是在美华工却如一盘散沙,他们躲在中国城里,不愿意也不敢站出来为自身权利斗争,致使李恩富呼吁成立的中国劳工工会也无疾而终。 2如果华工们不那么保守,不那么安于现状,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权益呼喊,或许历史就会出现不同的结局,但是事实却令我们扼腕叹息。2、留美幼童中只有一人。在清政府于 1872 年分四批每批三十人共计一百二十人送往美国留学时,来自广州的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但一百二十人中只有一名幼童来自山东济宁。 3固然当时存在信息闭塞,选派幼童出国留学的消息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13、的原因,但也有一点不可否认,山东人的保守和谨小慎微使得他们不敢冒然送自己的孩子出去。因为在 15 年的留学生涯中,不论生死,政府不予负责。在传统中国人的眼里,西方是蛮夷之地,那里的人很野蛮,没有教养,吃的是生的食物,而我们是文明之人,有着丰富的文化,无须向夷狄学习。然而开明的广东人由于长期和西方人打交道,早已经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优势,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国外增长见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有用1 李恩富(1861-1938 ),广东人,13 岁时成为第二批留美幼童。最早一位用笔与嘴在美国本土上为同胞呐喊的血性汉子,出版过我的中国童年 When I Was a Boy in China,成为在美

14、国出版图书的裔第一人。2 李恩富:我在中国的童年,福建教育出版社。3 钱钢,胡劲草: 大清留美幼童记,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0 年版。6的技能。巨大的人数反差不得不令人思考是我们保守的思想导致了视野的狭隘和眼界的不开阔。四、正视缺点,开拓创新作为山东人应当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1947 年张天麟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山东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长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久居圣人孔夫子的故乡,山东人的确无愧于“长子”的称呼;国学大师钱穆曾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说:“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而言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这足以使山东人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进而鄙视其他优秀文化,造成自己的保守、闭塞。山东人还缺什么的作者之一张西庭本是江苏人,在山东生活了 40 余年,可谓已经成为典型的山东人,他足迹遍布全国,以一个外乡人的视角来评价山东人,得出的结论是客观的。他提到,山东人“缺缺点”,不是没有缺点,而是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因此,对山东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不唯我独尊,将齐鲁文化与其他文化等同视之,敞开胸襟接纳、吸收其他优秀文化,以此充实、丰富、提高自己,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子”,以开阔的视野,时尚的心态融入社会的大潮流、大发展中,如此便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