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8063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文言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下册之文言文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 ),千丈见 底。游 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 转( )不穷( ),猿 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 窥( )谷忘反 ( )。横柯上 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本文是写景小品文,也是书信,古人在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 缀,其作

2、用是 1.用典型景象打动对方;2.借景物烘托人物心情或自明本志,本文写“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就是明其志。)1本文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 。2虚词:则 蝉则千转不穷( ) 通假字:窥谷忘反( );千转( )3一词多义 负负( )势竞上负( )箧曳屣负( )者歌于途从 战则请 从( )从 ( )流飘荡民弗从( )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指争高直指( )皆指目 陈胜( )词类活用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4.译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划分句子节奏 蝉则

3、千转不穷(一处)5文中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文中找出写山“奇”和水“异”的句子。山“奇”: 水“异” 第二段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三峡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2;本文水流之清的句子是 小石潭记写水流之清的句子是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5)从文中找出一组视觉写景的对偶句,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宅 边有五柳树, 因( )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性嗜( )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4、旧(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 )饮辄( 成语 )尽, 期( )在必醉。既( )醉而退,曾不( )吝情( )去留。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 )瓢屡空, 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兹若( )人之俦( )乎?衔觞赋诗,以乐( )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本文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1解释文中加线的实词。本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诗人 。2虚词:其 亦不详其( )姓字 亲旧知其( )如此 其( )言兹若人之俦乎?

5、以乐其( )志以 因以( )为号焉 以( )此自终 以( )乐其志3一词多义 许 先生不知何 许( )人也 一百许里( )高可二黍许( )甚 不求甚解( ) 急湍甚箭( ) 所欲有甚于生者( )得 忘怀得失( ) 家贫不能常得( )去 曾不吝情去( )留 日始出时去人近( )词类活用 亦不详( )其姓字 以乐( )其志 亲旧( )知其如此34.译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划线句 划线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5划节奏:亦不详其姓字(一处)亲旧知其如此(一处)曾不吝情去留(一处)6 请举例谈谈你对文中 “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理解

6、。 再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说 再写一句淡泊名利的名言: 说 “赞”中“ ”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照应。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有人说本文是陶渊明的自传,结合其诗作谈谈你对此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本文“不”字较多,有何用意?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每假( 成语 )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 )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 观群书。既( 成语 )加冠( ),益( 成语 )慕圣贤之道。又患( )无硕 ( )师名人与游, 尝 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

7、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成语 )。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 )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 )箧曳( )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 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 成语 )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 )若神人;余则緼( )袍敝( )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 )意,以中有足

8、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41 解释文中加线的实词。2 本文作者 代 ,与刘基、高启并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本文是赠序,写给同乡后生马生,以自己当年“勤且艰”的学习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3虚词:以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俯身倾耳以请( )不敢出一言以复( )以衾拥覆( ) 以中有足乐者( )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则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俟其欣悦(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故故余虽愚( )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 久而乃和( )4一词多义:然烨然( )若神人 屋舍俨然( )然徒步则汗出夹背( )然则( )虽故余虽( )愚 虽有千里之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人有百口( )或或( )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 ) 或置酒招之( )今或闻无罪( )则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 则又请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然则( )5.译句: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