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037391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及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静脉穿刺在临床护理操作规范中是最基础和最常用,也是每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如何做到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减轻患儿痛苦,为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参阅。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1.1 临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首先在操作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排除一切杂念;其次在穿刺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排除一切干扰,坚信“一针见血” 。因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三世同堂、

2、四世同堂比比皆是,孩子必然受到全家人的宠爱。如过于疼爱孩子的父母情绪极易发生变化,遇事也极易冲动,特别是正在进行静脉穿刺而孩子哭闹时,可能对护理人员流露出不满的激动情绪,有意或无意中给护理人员造成无形的压力;如果护士心理素质不好,再加上患儿病情较重时,穿刺时患儿又无哭声,血管显露不明显,极易造成穿刺失败,这时家长的不满情绪更大,护士的心理压力也就更大。因此,笔者认为护士的情绪决不能因家长的情绪变化而受到干扰,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情绪变化可直接分散护士静脉穿刺的注意力、定势状态和思维状态,使大脑中枢的协调能力出现偏差,从而2导致感觉异常及判断失误,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显著降低。 1.2 掌握

3、对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针对不同年龄患儿的特点,争取患儿的信任和配合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意思是孩子最爱“戴高帽” ,以此取得患儿的信任,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从而消除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同时也要给患儿的家长做工作,对患儿的治疗要有信心,对静脉穿刺“一针见血”也要有信心,教他们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患儿头部的方法,以取得他们的密切配合,使他们了解患儿的哭闹也是一种运动,不但可增加肺活量,而且还有利于小儿头皮血管的暴露,给静脉穿刺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因此,护士不但要学会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技巧,而且还要学会排除外界干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在工作状态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1。 2 选择理想的静

4、脉 由于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细,管腔小,管壁薄,而且血流压力低,但浅表易见,不易滑动,特别是小儿哭闹时显露更加明显。血管选择依年龄而定,出生至 3 岁的小儿应选择粗、直而且易固定的头皮静脉,首选额部正中静脉,其次为浅静脉和颞浅静脉,也可选择耳后静脉、眶上静脉和颅骨缝间静脉等2。3 岁至 12 岁小儿宜选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或足背静脉,最好避开关节位置。无论是头皮静脉还是四肢静脉,穿刺时最好避开血管弯曲部位,选择比较直的静脉血管。静脉穿刺前一定要用手触摸所选血管是否有搏动感,确定无搏动再进行穿刺。 3对慢性疾病患儿如长期静脉给药,应保护好静脉通道,应由远心端开始静脉穿刺,给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抢救患

5、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对肥胖小儿大隐静脉穿刺可根据大隐静脉解剖部位及经验进行“盲穿” 。 3 穿刺方法 由于小儿静脉的特点,穿刺难度比成人大得多,如再遇到肥胖、水肿的患儿穿刺难度更大,所以进针速度一定要慢。首先用左手食指固定并压住准备穿刺血管的前端,然后左手拇指绷紧血管后端,将目标血管固定不要左右移动,针梗与皮肤平行,针尖下压,将针斜面部分快速进入皮下后再缓慢进入血管,并仔细体会针尖通过血管壁的落空感,同时观察回血情况。为避免针头斜面“骑跨”血管壁引起的“回血”现象,针梗保持与血管平行、缓慢再前进 2mm以上,以确保针头斜面全部在血管腔内,这样既可保持快速、持续回血,也可避免在

6、输液过程中针梗脱出和漏液的发生。对于脱水比较严重的患儿,可用 5ml 或 10ml 注射器抽吸相应的生理盐水接头皮针,当穿刺针疑似进入血管腔时边抽吸边进针,见回血后缓慢推注液体,如未发现肿胀即可确定穿刺成功。当使用小号针头给血容量不足的患儿穿刺时,往往针梗进入血管后无回血,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经验和手感来判断针梗是否在血管内,当感觉到穿刺针有微微的阻力而突然有落空感时,可给近端硅胶管加压,有回血或局部无肿胀就可打开输液调节开关。对手、足背穿刺者回血后不宜再进入过深,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血管的损伤。 44 针头固定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并不等于输液成功,关键在于穿刺成功后的固定技术,虽然穿刺成功了,

7、但固定不好最容易在输液过程中针梗脱出或发生漏液,造成输液失败,给患儿增加再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因此,针头的固定是输液成功与否的必备条件。根据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在静脉穿刺成功后,首先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尾端的软管,使针梗与血管形成一条直线,针柄与皮肤形成一个夹角,即使患儿左右来回摆动针头也不易脱出;然后用输液贴盖住针野及外露部分针梗并粘牢,输液贴的止血棉部分要压正针眼,这样拔针时就不易压偏;右手将预备好的无菌棉签垫在针柄下面,使针梗与静脉形成一条直线。为防止针头向后移动,再用第二条输液贴绕过针柄下面交叉固定粘紧针柄处,最后松开左手,顺着软管自然弯曲的形状平放在针梗周围皮肤上,但胶管不能压迫穿刺前方,

8、以免影响液体流速;用第三条输液贴粘好,再用一条稍长一点的防水透气胶布压住输液贴,螺旋形环绕加固一周,既不影响血液循环,也可避免输液过程中穿刺针脱落和液体外渗。 5 加强巡视 5.1 绝大多数家长和患儿输液时都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排便时其心情更迫切,往往自行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特别是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儿,应告知患儿家长千万不要随便调快滴速,并说明滴速过快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心肺负担而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55.2 小儿输液时应嘱咐家长看护好孩子的手以防抓掉头皮针或输液管,一旦孩子出现异常哭闹时应及时通知护士,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床上玩耍活

9、动或大小便时手足应放平、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6 拔针的手法 拔针时注意“一轻、二快、三按压” ,先分离胶布,只留下贴于针眼的那条胶布不分离,根据进针角度及针头走向进行拔针,将针头拔出后应快速按压,切忌边按边拔,因针梗在血管腔中一般成漂浮状态,与血管壁并不相接触,如边按边拔,血管壁不但被压瘪,而且针眼周围的组织、神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由于压力和摩擦力同时增加,从而使针梗触碰血管壁和皮肤神经引起疼痛3。也不可边按压边揉,这样容易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重新出血。拔针后按压时间一般 35 分钟,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不影响下次找血管。 7 体会 小儿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和患儿的康复,尤其小儿静脉穿刺,总之,作为一名儿科护士,不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稳定、轻松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艳丽.小儿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J.中外医疗,62010,13 : 180. 2王科,张红玲,郭金霞.关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J.北方医学,2010, (5):55. 3查太香,李影.静脉输液无痛拔针方法的临床实践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9 (1):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