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研究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329646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研究摘要抗?鹗逼冢?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有着复杂的背景,这就决定了其特殊的传播途径和方式。研究抗战时期四川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背景、途径和方式,总结历史经验,能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借鉴,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抗战时期 四川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重视传播马克思主义,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的传播进入活跃期。四川是全国人民抗战的大后方,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一、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

2、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1p58-59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必不可少的背景,其背景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随心创造的。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也不例外,当时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成为全国人民抗战的精神支柱,支撑着整个民族战胜日寇的希望,而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上,四川处在这样一个中心位置,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着复杂的背景。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它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

3、利条件;同时,在抗战大后方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亦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国民党迫于舆论压力,不再实行文化独裁,而是逐步推行抗日文化政策,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大后方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另一方面,又因为两党对立的意识形态,国民党极力破坏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尤其是 1939 年冬至 1940 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的活动迅速扩大,掀起第一次高潮,四川作为国统区重要一部分,共产党首当其冲遭受威胁。在国民党政府的高压政策之下,有人认为国共合作可能要破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能要走向断裂。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定人民抗战必胜的

4、信心,此时在川内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大量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能够使广大人民意识到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国民党的言论日益激烈。在抗战的大后方,国民党顽固派在对共产党进行军事进攻的同时,在思想战线上也开始了猛烈进攻。特别是在理论宣传战线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和诋毁。国民党提出的策略口号是“以宣传对宣传” “以理论制驭理论”2p10,妄图以“三民主义”篡改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国民党的宣传更为来势汹汹,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并宣称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的历史道路” 。国家社会党的张君劢也发表致毛泽东的公开信,

5、要求共产党取消边区,取消八路军和, “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暂搁在一边”3p704。与此同时,重庆地区的多家报刊发表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错误的解读甚至是诋毁;国民党的宣传家也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进行批判,以此奉劝中国青年不要相信马克思主义。这些错误的解读与宣传,导致四川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误解与怀疑。为了解开群众的疑惑,揭开国民党的真面目,团结人民群众共同抗日,在四川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3.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抗战爆发前,我国高校主要集中在北平、武汉等大城市和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发达地区的高校首先遭到重创。高校是文

6、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为了保存这些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国教育的实力,大批高校不得不纷纷内迁。这次规模空前的高校大转移,改变了原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使内地的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对带动迁驻地的人民开展抗日民主运动起到很大作用,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就是重要的一部分。抗战期间,内迁四川的战区高校共 48 所,占内迁西南高校总数的 78.6%4p13。占据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四川成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心。高校内迁后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大面积传播到四川,激励当地人民追求民主与自由,推动了当时四川的民主化进程。当时内迁的高校已经建立了不少党支部,为四川马克思主义的传

7、播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内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们在积极团结当地人民进行抗日宣传的同时也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高校内迁为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二、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的途径及方式 抗战时期,重庆是政治经济中心,随着高校内迁逐渐成为文化中心。一些先进文化在巴蜀大地广泛传播,尤其是重庆、成都等地高校云集,具有先进思想的人为数不少。但由于四川地处祖国的大西南,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尤其是在广大川西地区的传播还存在一定困难。除此之外,四川处在国统区,由于国民党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破坏和阻挠,于是出现了中共南方局的机关报刊宣传

8、与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隐蔽宣传两种途径,并针对不同的群体,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不同的宣传方式。 1.进步报刊宣传。报刊是针对广大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当时的四川是全国的出版中心, “川内出版的各类报纸达到近 200 种,刊物约 1600 种,具有全国影响的报刊,集中在成都、重庆两市,中小型报刊分布四川各地”5p24。这些报刊有一部分是国民党创办,还有不少是共产党创办和领导。最具代表性的是重庆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成都的大声周刊和生活线 。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报。 群众周刊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主办的公开理论刊物。列宁曾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

9、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6p441 因此,他们在创刊的那天起就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抗战期间新华日报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共 91 篇, 群众周刊也有 94 篇之多2p16-19。这些文章包括翻译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周恩来和艾思奇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像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 国家与革命等。以此唤醒民众,反驳国民党的诋毁,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四川广泛传播,这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光辉的一页。 大声周刊是由中国共产党地下党领导的,1937年于成都创刊,在抗战初期,对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民众抗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除了抗日救亡之外, 大

10、声周刊还积极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认识论和质量互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对群众了解马克思主义和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有很大影响。 生活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刊于成都的工人阶级舆论阵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经济诉求, “是工人群众要求改善生活待遇和参加救亡运动的主要喉舌”7p195。 生活线创办的时间比较长,作品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涉及面宽,因而它的影响是广泛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2.文艺宣传。当时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很重视文艺宣传,话剧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宣传工具。虽然国民党和共产党都重视话剧的影响力,但相比之下共产党方面对话剧的重视更为具体、细致,其方针、策略更具

11、有某种前瞻性,也显得更为隐蔽、灵活8p6。虽然很多话剧团是由国民党掌控,但大部分演员在政治和思想上已经倾向于共产党,共产党在话剧界占有重要的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融合进话剧表演,是一种艺术的升华,更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传播方式。 对于广大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老百姓而言,文艺表演则是生动、有效的一种宣传方式。在成都、重庆之外的川东、川西、川北的县、乡镇,由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所领导的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走遍了大街小巷。歌曲、舞蹈、国术一时间活跃在抗日大后方。抗战初期,邻水县“抗日救亡歌咏会”和“抗日壁报社”成立,他们在街头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松花江上等抗战歌曲、贴抗战标语,激起了群众的抗战热情。1938

12、 年 6 月,宋更新、魏光鉴在开江县永兴小学开办“抗日读书会”9p11,组织学习共产党宣言 大众哲学等,为群众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同时使群众更多地了解了共产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广大群众中得到传播。 3.依托高校社团传播。高校是先进文化的聚集地,代表着当时的学术和思想前沿。抗战时期广大内迁的高校师生从沿海发达地区带来新观念、新思想,他们是最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群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社团中很活跃。当时的共产党很重视在学校社团中建立党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在高校社团中成立了读书会、科学研究会等,比如中央大学的中苏问题研究会、复旦大学的课余读书会和后来复起的“复新社

13、” 、武汉大学的民间读书社等。这些社团除抗日救亡宣传外,最重要的活?泳褪茄?习马克思主义和研究时事政治,像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 新华日报 、 群众周刊等读物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容。在这些的社团的周围,又聚集了一些小的群众组织,像戏剧研究社、美术社、壁报协会等,他们不仅在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还深入到群众中去用大众所能接受的方式展开宣传。依托高校社团在校内外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但使学生更多更深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也使群众通过各种社团所聚集的校外团体间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这对于当时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三、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的历史经验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

14、在四川的传播采用了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借鉴。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要具有针对性,形式要多样化,用什么样的宣传方式,需要看对象。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针对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宣传方式,比如学生有社团、读书会,知识分子有报纸、诗刊,工人有自己的报刊喉舌;对广大农民有文艺表演等等。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10p836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传播也是如此,比如“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15、成果的传播,不仅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更需要结合时代创新传播方式。现在的媒体已经不仅仅是当时的报刊、书籍,微信、微博、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运用新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播方法。微信公众号、微博公共平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即将成为新时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合理、有效地运用新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未来的方向。 青壮年群体主要以新媒体传播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一代都是新媒体的熟练运用者,他们在工作之余会运用多媒体来获取大量实时信息,他们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对象。因此,通过新媒体向青年群体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最为合适、快捷的方法。 学生群体则以学校教育为主,结合新媒体传播。学校是先

16、进文化的传播阵地,掌握着最新的文化思想动态,教师是专业的思想文化传播者,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这便使学校有合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与教育。除此之外,学校有条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领悟其真谛。同时,学生群体也是新媒体的主要运用者,以学校教育为主,结合新媒体传播,是针对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方式。 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可以通过电视节目、文化下乡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中老年人对新媒体的运用有所欠缺,但他们却是与时俱进的,通过他们能接受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当然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不仅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更提供了精神支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考察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