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030461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关键词】麻醉学;产科; 经验/ 总结 笔者自 2003 年 8 月至 2010 年 8 月开始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法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体会如下。 1 方法 1.1 采用一点穿刺法针内针技术。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一般应在短时间内调整和控制麻醉平面达到手术需要范围。 1.2 影响平面调节的因素。 1.2.1 穿刺部位。 1.2.2 患者体位和局麻药比重:采用左侧倾斜 30 度体位或垫高产妇右髋部,使之左侧倾斜 20-30 度。 1.2.3 注药速度:速度越快范围越广。 1.2.4 穿刺针斜口方向。 1.2.5 麻醉药性能,剂量,浓度,容积:一般常用 05-075%布

2、比卡因 7-9 毫克 +10%葡萄糖共 2 毫升注入。 2 麻醉管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扰乱,其程度与平面高低密切相关。 2.1 低血压 :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下降,易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脊椎神经丛血流增加,硬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2隙因静脉丛扩张而容积下降,因此注入较少量局麻药即可得到较广泛的阻滞范围1 。因此低血压发生在许多椎管内麻醉的产妇,而且比较严重,多数降低都超过基础值的 20%。首要处理措施是补充血容量,并辅用麻黄碱 5-10 毫克,严重者需将子宫推向左侧,解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方能见效。 2.2 心动过缓 :脊麻时静脉心脏反射及高位脊麻时心交感神经麻痹而引起

3、心动过缓,可使用阿托品。 2.3 呼吸抑制 :高位脊麻引起肋间肌甚至膈肌麻痹致通气量不足,处理为:常规吸氧,辅助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 2.4 恶心呕吐 :诱因常为血压骤降,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手术牵拉内脏2.处理首先应注意是否有麻醉平面过高及血压下降,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5 胎儿娩出后的问题: 椎管内麻醉低血压可能与羊水进入血管有一定的关系3 ,因此要积极处理低血压,胎儿娩出后常规静脉或子宫肌肉给缩宫素 10-20 单位,预防子宫收缩迟缓引起的大出血,但缩宫素静脉应用时注意速度和量,以防过敏,循环的波动等并发症。3 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剖宫产手术不再是解决

4、困难分娩的应急措施,成为较普遍的分娩方式。产妇剖宫产手术麻醉的选择根据产妇的紧急程度,母体的状态,产妇的意愿以及手术的相关情况来决定。无论何种麻醉方式,麻醉前查体时要特别注意心,肺,肝,肾,神经,脊柱,水电解质情况,全面了解有关手术麻醉史,妊娠史,用3药史,产妇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急需处理的问题,输液补液情况,尿量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麻醉与手术期应随时准备对母儿进行复苏治疗。 3.1 剖宫产手术麻醉管理最主要的是麻醉平面的控制和血液动力学的维护。 3.1.1 药物:常用 0.5-0.75%布比卡因 7-9 毫克,因用药量较小,一般不会发生心脏毒性反应。 3.1.2 穿刺部位及针口斜面:腰 2

5、-3 间隙针口斜面向下,腰 3-4 间隙针口斜面向上。 3.1.3 比重:重比重药液向下流,轻比重药液向上流。 3.1.4 剂量:剂量越大,平面越广。 3.1.5 容量:容量越大平面越广。 3.1.6 推药速度:速度越快平面越广。 3.1.7 患者体位:头高位重比重药液平面向下扩散,反之头低位向上扩散。麻醉上平面一般控制在 T6,既可使血压下降不至过低,又可抑制牵拉反射。血压下降达基础值的 20-30%或收缩压小于 90 毫米汞柱,在快速补液体的同时给麻黄碱 10 毫克,严重者将子宫推向左侧,以解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3.2 高位脊麻时常发生心动过缓,要常规心电图监测及时使用阿托品。 3.3 常规吸氧,严重时面罩正压给氧气甚至气管插管。 3.4 手术中常发生恶心呕吐,要及时调整血压,将产妇头面部向4一侧倾斜,防止误吸,胎儿娩出后使用胃复安。 3.5 胎儿娩出后及时使用缩宫素,但注意静脉使用时速度不宜过快。若发生羊水栓塞,轻者吸氧气,给地塞米松,重者要积极进行复苏抢救治疗 总之,剖宫产手术麻醉是关系产妇和胎儿两条生命的安全,在围麻醉期间一定要认真负责,调整好平面,维护好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麻醉学M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09412419-4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