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全册古诗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29481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全册古诗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 沧 海一.知识积累1. 作家作品: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 八月,曹操大破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3. 作品主旨: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二.词义探究1.词句品味: “山岛竦峙”,刻画海岛屹立的样子 ,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出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 “涌”字极

2、写波涌连天,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沧海之大,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三、 诗意赏析1、内容要点:这首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像,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2.写作手法:本诗虚实结合,情景结合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大海,也表现诗人自己,把眼前的海天景物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3.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者

3、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描绘这迷人的海上风光。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合情合理。四.新题演练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后四句写_。3.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4、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答案: 1.观 2.实景 虚景 3.D次北固山下 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2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诗人既景抒情,写旅途中船上所见景色,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诗人离家日久,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2.作品主旨: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二.词义探究1.词句品味: “青山” “绿水”互文

5、见义,用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细写江山景色。“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潮平”为下联“江春”一语作铺垫。三.诗意赏析1.内容要点: 首联:点明在镇江的行船上。颔联:写船上景色。颈联:写景而又点明时令。尾联:写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2.写作手法:采用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的写法,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3.名句欣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古人评价此联说:“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尚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 “春入旧年” ,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

6、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此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四.新题演练 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 _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 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_参考答案:1 平 阔 正 悬 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 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白白居易(772 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

7、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2写作背景: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全诗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3.作品主旨: 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二、词义探究1 词语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 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 ”“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 渐开渐多的

8、情态。“浅草”“ 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三.诗意赏析:1.内容要点:首联:诗人从 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纵目西湖,一派春水新涨、云水相接的早春景色。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2写作手法; 采用空间转换的方法,写出了西湖之美. 即景寓情,平易畅达。3 名句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连歌姬舞伎也都喜爱骑马。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悠闲,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红花绿草,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从这两句诗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如今是早春,再过十天半月

9、,大地将是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四.新题演练 1.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 2.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 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 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0、。3.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 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_答案: 1 绿杨阴里白沙堤 2. C 3 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4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 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西江月 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有稼轩集 ,又有稼轩奏议一卷,均佚。今人辑有稼轩诗文钞存 。词有四卷本稼轩词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 四库总

11、目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2.作品主旨: 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二.词义探究1.词语品析: “明月” 、 “清风” 、 “稻花” 、 “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 从视觉上以“惊鹊” “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 .忽字用得传神,既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

12、情调一致,又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三.诗意赏析1.内容要点:上阕:写月明风清是词人所见所闻。下阕:写夏雨将至和作者的惊喜2.写作手法: 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3.名句赏析:稻花香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初夏月夜景色的小词,以轻快灵巧的笔调反映出作者愉悦的心情。上述两句是词中尤感生动的“细节描写”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青蛙也似懂得叙说丰年,以此渲染夜景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蛙声一片,稻花飘香,不仅诉诸读者的听觉,并且诉诸读者的嗅觉,加之前两句的视觉形象,构成一幅立体的生活图景。给予读者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13、 四新题演练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D“见,读 jin,见到的意思。2.词中以“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答案 (1)C (2)七八个星天外(3)丰收景象天净沙.秋思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 ,字千里,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意,大都(今北京)人。他早年追求过功名,当过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则淡泊名利,过着隐居生活。他是久负盛名的元杂

14、剧作家,有“战文场,曲状元”的美称,前人对他极为推崇。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把他列为元杂剧诸家之首,臧懋循元人百种曲将其汉宫秋列为第一篇,近人王国维称他如唐诗之李义山,宋词之欧阳修,都说明了马致远对后世的影响2.写作背景: 天净沙 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 28 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3.作品主旨 : 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二词义探究1、词句品味:枯藤”“老树”“小桥”“古道”“夕阳”属于静景, “昏鸦”“

15、流水”“人家”“ 西风”“瘦马”属于动静,静景静得落寞凄恻,动景更显黄昏的孤寂和深秋的寒意,以动衬静,意境彰显,落寞更是落寞,凄恻更是凄恻;孤寂尤其孤寂,寒冷尤其寒冷。枯、老、昏都写出秋天枯槁无生机的特点 三.诗意赏析1.内容要点: 前三句用几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2.写作手法: 1、简约与深细相依. 2、静景与动景相映 3、景色与情思相融 3.名句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尽管在结尾,但实际上是贯穿全局的主线。就空间说,那充满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断肠人 ”故乡的景,而是“天涯”的景。就时间说,那不是早晨或中午的景,而是日落黄昏的景。远在“天涯” 的景,增加 “断肠人”的多少愁思;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