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综合练习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274075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综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十则综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十则综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十则综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十则综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综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综合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美国)论语十则复习一 (15 分)论语四则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 ”(季氏)子日:“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子夏日:“ 日知其所亡 ,月无忘其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友谅 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便辟(pin p)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便佞(pin n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所亡自己所没有

2、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 。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 分)(1)择其善者而 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译文: (2)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 分)内容 主张第则 择师之道 第则 交益友,拒损友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则内容的理解。 (4 分)答: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 7-11 题。 (15 分)甲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乙 子曰: “学而

3、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 )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恶 有满而不覆者哉!” ( 韩诗外传 )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 “宥”通“ 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2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美国)怎么。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 分)(1)知之为知之 ( )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 (4)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 分)(1)诲女知之乎?译文: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译文: 9.丙文中孔子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分)答:_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 文谈的是学习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与_应该相结合。 (2 分)11.(1)孔子为什么要“ 使子路取水试之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1 分)答:_(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 分)答:_三、文言文阅读(15 分)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 述而

6、)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3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美国)注释识: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分)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 分)(1) 学 而时习之 学 如不及(2)吾日三 省 吾身见不贤而内自 省 也(3) 诲 女知之乎 诲 人不倦(4)是 知

7、 也日 知 其所亡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 的具体内容。 (2 分)答: 12请写出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理解。 (2 分)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原因。 (2 分)答: 14孔子所说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2 分)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4 分)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论语十则(一)曾子 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8、(三)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八)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九)子在齐闻 韶 ,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十)(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4

9、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美国)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1)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信:_(2)不 图 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3 富与贵是人 之 所欲也 之:_(4) 先行其言 而 后从之 而:_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4 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 3 分)答: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答: 五、2002 年四川眉山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

10、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 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愠:恼恨,怨恨 B不耻下问 耻: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识之 识: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可以为师矣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

11、众议举宠 为督B.学而不思 则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思而 不学则殆 有卖炭翁释担而立D.择其善者而从之 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 5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美国).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

12、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 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 C第( 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D第(5)则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6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美国)论语经典名句 100 句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003 敬鬼神而远之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006 未知生,焉知死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011 无可无不可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014 吾日三省吾身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