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城市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09507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城融合”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产城融合”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产城融合”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产城融合”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产城融合”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城融合”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城融合”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城市(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城融合”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城市编者按: 人们常常期待这样一个景象: 一个区域内,人才集聚、产业发达、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方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社区充满活力等等。每位生活在里面的人,努力工作,幸福生活,老人不再等待子女晚归,孩子不再等着父母接送。高端人才都愿意来这里生活、工作 这就是产城融合的未来图景! 产城融合,顾名思义,主要指的是城市合理布局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承载产业聚集和城市发展的重任,同时,以“产城人”互动为基点,构建产城人互动的有机体系,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城市功能为载体,以产业高级化为动力,进而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城镇发展模式。

2、2015 年,为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增长极,形成功能各异、相互协调补充的区域发展格局,国家发改委拟在全国范围内选择 60 个左右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 2016 年,国家发改委在全国选择 58 个城市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探索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新路径。 产城融合先行先试,愚公故里砥砺前行:济源,被国家委以重任! 消息传来后,为推动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河南省更是迅速出台方案。5 月 10 日,在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中更是再次强调,并原则通过了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 。 “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获批意味着济源将获得更

3、多的先行先试改革权利。 ”济源市发改委主任刘万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尽快启动实施方案编制,抓好贯彻落实;要本着边规划、边实施,边谋划、边推进的原则,在城乡提质、产业转型、公共服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在放管服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寻求突破、取得实效,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济源产城融合品牌。 ” 当前,无论是在国家制度层面,还是在行业发展层面都面临着转型。实现由“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 、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战略转型,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从“功能”向“人本” ,继而向“多元”的价值观转型

4、。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产” “城”之间的融合,更是“产、城、人、境、意”等各方面要素的碰撞与融合。实现从产城融合向多元融合的转型,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方向。 产城融合是我国在转型升级关键期,基于“产城分离”提出的发展思路,也是当前两化融合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普遍路径。产城融合以“以人为核心,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容”为目标,核心是产业,产业属性决定了新城的功能结构、用地布局、交通导向、景观格局等战略;最终落脚点是人,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营造“宜居、宜业、宜创业”的新环境。 济源市作为河南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市,更是国家首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素有

5、“豫西北门户”之称。今年 3 月 3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河南,支持济源市在全域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批复同时要求,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应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的区域,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什么是产城融合示范区 产城融合示范区是指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

6、念,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济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努力,该区域能够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国家发改委提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顺应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新趋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依托现有合规设立的各类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

7、、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提供示范,努力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格局,促进区域协同协调发展。 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工作目标是,到 2020 年,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所在地区总体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快于所在地区平均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将示范区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城乡环境优美、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安康的新型城区。 为什么会是济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

8、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有关要求,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经国务院同意,2016 年,国家发改委在全国选择 58 个城市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探索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新路径。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探索,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这 58 个产城融合示范区都是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一个城市的局部区域开展探索试验。为进一步发挥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示范效应、拓展产城融合示范区的范围、丰富示范区的类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取下,国家发改委决定选择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城乡统筹发展基础好、相关改革经验丰富的济源市开展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9、。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会同河南省开展了建设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相关基础性研究和总体方案制定前期工作,通过开展实地调研、认真讨论,研究起草和修改形成了方案 (征求意见稿) ,在征得有关方面一致意见后,3月 31 日以发改地区2017593 号文正式复函河南省,支持济源市在全域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同时,要求河南省尽快修改完善示范区总体方案并印发实施。按照复函要求,省发改委会同济源市对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5 月 10 日省政府第 123 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方案并正式印发实施。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和山西省交界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近年来,济源市围绕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持续探索,形

10、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在就地城镇化方面,围绕“就业跟着产业走、居住跟着就业走、公共服务跟着居住走”的思路,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全域统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新路径;在职业教育方面,构建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子;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率先开展农村“六权”确权颁证和“两股两改两建” ,初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有力促进了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有力推动了济源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济源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镇布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基

11、础设施支撑能力更加坚实,2016 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7.3 万元,城镇化率接近 60%,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 40 万,正处于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迈进、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了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产城融合应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导向 “发展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 ,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说。 这被中国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解读成了中国式增长抉择不可忽略的一个要点:“人,才是发展的中心,发展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谋福利。 ” 梁思成先生曾说:“人永远是城市的主体,人的需要也正是城市规划的需要。 ”城市的吸引力,绝不仅仅在于

12、规模的大小,而更应该是提高城乡建设的质量。 近年来,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新区开发与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态势。但是,在传统的地产开发模式引领之下,各地一味追求城市的跨越式发展,盲目大拆大建, “摊大饼”成为城建主导,导致很多新城面临着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和基本功能薄弱、新区入住率偏低、产业竞争力弱、新老城区功能衔接不够等诸多问题。特别是有的新城建设不考虑产业的长远发展,盲目追求眼前的房地产开发,新城建设就是“房地产化” “产业空心化” ,导致了城市“宜居”与“宜业”矛盾突出,由此出现了一个个产业上的“空城” 、生活上的“睡城” ,而在交通上则呈现“潮汐化”

13、状态。 其实,产业和城镇化具有较强的互动关联性。城镇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是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两者融合能够实现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沙漠上的大厦” , “有城无产”和“有产无城”都割裂了两者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彼此的高质量发展。 “空城” “睡城” “潮汐化交通” “人气低迷”等“表象”下隐含的深层次问题是,作为城市经济功能的“产业”与城市政治、文化等主要功能之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协调。 当前,产城融合的区域开发是国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认为,

14、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远离母城” “鬼城” “睡城” “楼宇经济”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 “产城融合”发展的概念提出并得到认同。他认为,在少数地区进行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总结探索经验,引导各地走集约节约、降低成本、治理环境的路子,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作用。产城融合的本质更是从功能主义导向到“以人为本”导向的一种回归,由注重功能分区和产业结构向关注融合发展、关注人的能动性和关注创新发展的转型。产城融合重在平台,胜在生态。它是政府、企业的共同诉求,从政府角度,产城融合是超级大盘,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城市形象,带来持续税收,又能解决经济发展和

15、居民就业;从企业角度,产城融合确保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环境。 有专家指出,产城融合是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五化”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代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与趋势。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在经济自由主义的弊端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凸显的当下,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具有容易控制和发展更均衡的优点。因此,产城融合首先应该遵循的是“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用好政府?只看得见的手 ”这一基本原则。当然,产城融合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而应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上。只有基于人的真实需求所进行的功能安排、设施统筹和制度设计,才能真正引导城市功能、效率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16、,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城融合。 一条风情街带火一个夜市的河西模式 在南京河西地区,富春江东街的夜晚总是人气集聚,在河西奥体板块更是“一枝独秀” 。近 500 米长的街道两侧以及周边道路,停满了前来消费的私家车辆;街道两侧的人行道上更是人流如织,50 多家中西餐馆、酒吧茶社家家爆满;还有不少餐馆门前,迟来一步的食客排成长队,等待翻台繁华热闹景象常常要持续到深夜两三点才如潮水退去。 其实,富春江东街一开始并没这么繁华。 “我是 2011年住过来的,当时感觉周围很空,生活很不方便。 ”家住拉德方斯?梧桐花园的居民蒋红娟说, “当时,这里好多居民开玩笑说,买根油条,都要开着小车跑很远。 ” “周围都是新建小区,基本没什么生活配套。因此,我们在开发建设拉德方斯小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如何做好产城融合的问题,如何吸引人气,让业主们不至于产生空城的感觉。 ”当地开发商负责人张红介?B 说, “那时候,富春江东街分为两段,我们这段有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