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同一通”针灸法临床应用及研究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06496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同一通”针灸法临床应用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同一通”针灸法临床应用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同一通”针灸法临床应用及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双同一通”针灸法临床应用及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同一通”针灸法临床应用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同一通”针灸法临床应用及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同一通”针灸法临床应用及研究摘要:“双固一通”针灸法是王华教授的重要针灸学术思想之一,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双固一通”针灸法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展望了“双固一通”针灸法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双固一通;临床应用;针灸法 “双固一通”针灸法最早来源于王华的针灸治疗学思想,是依据中医学理论中的“治未病”的方法,并基于此法提出来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针灸属于中医里面的外治法的一种,针灸防治疾病注重治病求本,以正气为本,固护先天和后天是其基础和关键,针法与灸法有机结合,可疏通经络,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灸法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缓筋脉的功

2、效。在“双固一通”法的指导思想之上,运用针灸或是中药作用于人体强壮要穴和阿是穴或某些穴位,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都具有优势,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标本兼治并且产生的副作用小,使得临床上能够大力推广,现将近年来”双固一通”针灸法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双固一通”针灸法的理论基础 1.1 针灸与”治未病”思想黄帝内经中提到了“治未病” ,意思是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治未病”的本质特征是“固护正气,以治为防” ,通过“治”来达到“防”的目的, “治”是积极的、主动的“防”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疾病是一

3、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但概括来说,不外乎病邪作用于人体引起损害和正气抗损害这样两个方面的矛盾斗争过程,从正邪相搏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的发生原理,只有机体正气充足能够抵抗邪气的入侵就能起到阻断疾病的发生。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说明正气对邪气有防御作用,能够起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因此,通过鼓舞正气便可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中医针灸正是运用“治未病”这种思想来防治疾病。 1.2“双固一通”的内容 “双固一通”的意思分开来理解即为:“双固”和“一通”这两层意思,双固即固护人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一通即疏通经脉,通泻病邪。通常“双固”选穴要用强壮要穴,关元穴(或肾俞) ,关元为任脉之腧

4、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主一身之元气,具有强壮、固护先天(元气)的作用。足三里(或三阴交)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下合穴,具有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固护后天(胃气)的作用,这两组穴位定为主穴固定使用方能达到固先天和可固后天的作用。 “一通”则选局部阿是穴或随症选穴,达到疏通经络,通泻病邪的目的,这些穴位不用固定,可灵活选取。唐省三提出了”针必取足三里,灸必加关元”的说法,认为针灸治疗选用这两个穴位相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 2.“双固一通”针灸法的研究 糖尿病?儆谀诜置谙低持械囊恢殖?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医学称为“消渴”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代谢的紊乱,使血糖

5、、尿糖升高,进而导致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梁凤霞等用“双固一通”针刺法治疗糖尿病大鼠,观测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 Y(NPY)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 。结论:“双固一通”针刺法能够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使糖尿病大鼠的 NPY 水平降低,可能就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孙娜等探讨“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双固一通”针法能使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 TNF-a 水平降低,对于降低的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有显著升高的趋势。结论:“双固一通”针法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使大鼠的 TNF-a 水平降低,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用, “双固一通”针灸法确实能在实验模型大鼠治疗方面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除药物治疗以外,选取针灸治疗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电针连续治疗 8 w,后检测骨含量和骨密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治疗组的骨含量、骨密度及雌二醇均增高(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