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研究(中期报告)2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05521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研究(中期报告)2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研究(中期报告)2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研究(中期报告)2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研究(中期报告)2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研究(中期报告)2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研究(中期报告)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研究(中期报告)2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研究(中期报告)延河中学 刘建平前 言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指导思想本课题是综合教研组确定的子课题,在确定子课题时我们感到,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对多元智能方面的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本组室教师对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教师的潜能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些教师出现了许多与课程改革不适应的现象,特别是在如何改善教师行为方面,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行为方面、如何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上、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上、教师

2、辅助教学行为的能力提高方面、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面等方面,教师的潜能还要继续开发,教育行为也还要不断的改善。二、课题研究假设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教学设计方面的、有的是教学内容中派生出来的、有的是在教学知识的拓展过程中发生的、有的是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往往是思想准备不足,而且随意性很强,因为事先很少进行科学性的、系统的研究,这样不仅不利于改善课堂教学,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教师教育行为的优化,而且有时也可能因为处理不当产生负面的作用。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学

3、校总课题的研究,而且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的处理在教学中发生的生成性问题。当然,以往本教研组对此问题重视的也不够,研究的很少,因此教师在处理课堂出现这类问题时方法也不多,出现了教师教育行为与课程改革不适应的现象。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使教师的行为得到优化,能发现和掌握生成性问题的科学规律,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解决生成性问题各种方法。使课堂生成性问题转化为经验,得到关注和积极的推广。三、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能知道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生成性问题的原因、种类及解决方法,掌握处理课堂出现生成性问题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的理论

4、,关注生成性问题的研究,能有效的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生成性问题,发现和掌握其解决的方法和规律,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使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研组的集体的经验和智慧,提高教师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并能使成果在组内积极的进行推广,使课堂出现的生成性问题能合理的解决。从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以促进教研组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研究方法和步骤一、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资料分析、经验筛选、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等方法。二、研究步骤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全面实施方案,深化课程改革3、总结实验工作,形成实验成果

5、试验结果一、以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来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在课堂中的笑声司空见惯,对于这种生成性问题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或粗暴地予以压制。从我几次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笑声处理中,我感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定要让学生的真性情得到真实的表露、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一)让课堂里的笑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我国河流与湖泊的过程中,有一段教学是请学生在欣赏完我国部分河流的风采以后,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我国河流名称。这堂课虽是一节公开课,但学生并没有因为众多老师的听课而拘谨,大家发言非常积极。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回答是那么自信又带点自豪:白龙江(注:白龙江系嘉陵

6、江的一条支流) 。话音一落,同学们都哄堂大笑,似乎是嘲笑的意思。我也笑,而我的笑则含着尴尬,因为我也不知道这条河流。当时,我很诚恳地对这位同学说:老师也不知道这条河,等到下课的时候我去查一查。随后我就让这位也倍感尴尬的同学坐下了。课后,听课老师在评课时就提到了这个细节的处理有不妥之处。按照教研员的意见,当时应该继续启发这位学生介绍一下他是怎么知道这条河流的。这样,这位学生的回答所换来的就不会是尴尬,而是自豪和骄傲!认真地以二期课改的理念来反思一下,我对教研员的建议深表认同。事隔几个星期以后,我随意地翻阅一本教师用中国地理图册 ,在翻至四川省时,几个熟悉而又刺眼的字突然映入我的眼帘“白龙江”!这

7、时我又想起我的那节课,想起那位同学和我的尴尬。同时,我又后悔起来,后悔当时没有给这位同学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让我担忧的是他的自尊和自信是否因此而受到伤害。虽然我随后在课堂里介绍了一下我的“发现” ,同时也表扬了这位同学,但总觉得有那么一点遗憾。有趣的是,当我第二轮执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并还是请学生来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我国河流的名称的时候,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有一位学生激动地举起手说:还有流沙河。结果大家又是哄堂大笑,我也笑了,因为我与多数学生一样还是不知道这条河流。不过这次我请大家先不要取笑这位同学,也没有示意他马上坐下,课后再来探讨这条河流的情况。而是请他继续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知道这条

8、河的,这条河又在哪儿?于是,这位同学说他是在西游记里看到的,至于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我马上在同学面前表扬这位同学,因为老师与大部分同学虽然都看过这一名著,但大家都没有想起这条河来,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他是大家的老师。这位同学听后,一幅神气的模样,看得出来,他是多么兴奋,心底里是多么自豪!接下来的几节课中,他发言总是那么的积极,思维是那么的活跃!(二)让课堂里的笑声成为推进教学的方向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步骤来注意落实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诸如当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笑声之类生成性的问题时,许多教师会习惯于将学生强拉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上

9、去,对学生情感发展需要视而不见。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因此,虽然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教学的顺序却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在学习我国河流与湖泊的过程中,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有一段教学应该是这样的程序:首先我请学生欣赏一下我国部分湖泊优美的景观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的我国湖泊名称,接下来再通过课件并配以景观图片向学生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我国主要湖泊的名称,从而让学生对比一下哪些湖泊是自己说到了的,哪些还没有提到,哪些又是学生说到了而课件中没有出现的。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讲既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当这些湖泊名一个个呈现在

10、学生面前时,有的学生不禁笑起来。当时我心里只觉得有点意外,甚至是有点不高兴。学生在笑什么呢,这有什么好笑的呢?按照以往的做法,我可能会呵斥学生。因为以前始终有一个观点在左右着我:要想将一堂课成功地上下去,就必须将课堂纪律摆平。可是这一次我并没有批评。本来是考虑这堂课的内容比较紧凑,所以不想因为一点“小插曲”而影响了上课的进度。可我又转念一想,新课改不是一直提倡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吗?为什么不问问学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发笑呢。于是我就及时捕捉住学生这一表情,询问大家:你们为什么见到这些湖泊要笑啊?学生沉默了几秒钟,见我是非常真诚地在问他们,于是有的学生就说有的湖泊的名称很怪,有点好笑。接着,我就再问同

11、学:哪些湖泊的名称好笑呢?接下来学生举例说明诸如纳木错、天池、白洋淀等都感觉很新鲜,有点怪怪的。哦,原来是这样!学生对这些湖泊的名称很好奇啊!他们觉得新鲜、有趣,这是一种多么真实的情感表露啊!可就是这样一种真情实感差点被我给忽视了,甚至是扼杀了。实际上,按照我预先设计的思路,湖泊的称呼要安排在后面学习,这时我就觉得湖泊名提前到这里向学生介绍一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一教学顺序的更改,可以说是我这节课最得意之处。因为我及时地关注了学生情感发展,及时地关注了学生的兴趣所在,让我体验到什么才是和谐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二、以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来激发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 新课改提出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12、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很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排斥于课程之外,只关注怎样按照教科书、教参去教,成为了教材忠实的执行者。因此,面对课堂中出现插嘴等生成性问题,教师容易打压学生的兴趣,影响师生正常的互动,容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老局面。在参加区评优课的时候,我选的是巴西这一节课。由于巴西这个国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因而教材都设定了一定的篇幅进行介绍。应该说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这些内容上完,其容量之大就可想而知了。于是在正式参加评比之前,我进行了一次试讲。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试讲的时候我努力在把握着课堂的节奏。其中,当讲到巴西热带雨林

13、的的时候,我先组织同学们欣赏了一段有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视频,而后请同学们讨论、交流热带雨林的作用。眼看一节课的时间所剩无几了,我准备做个补充,然后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女同学举起了手,说自己还有要补充的。看她积极性这么高,我真不忍心扼杀这“多余”的回答。于是我示意这位同学站起来发言,只见她端起一本笔记本就讲了起来而且,她所讲的也正是我要补充的。欣喜之余,我忙不迭地询问她是从哪里找到这些内容的。她说是上星期在上海市科技馆秋游的时候摘抄的。哦,原来是这样!没想到学生秋游的一段经历也成为了这节课的一部分内容。看来,这“多余”的回答还真有用!在试讲完巴西一课后,组室里几个听课的老师

14、给我提了一些修改的意见,其中一条就提出我讲得太多了,要是多一点像那位女孩一样的互动性教学活动就好了。因此,在试讲的基础上,我除了继续保留亚马孙热带雨林部分的教学活动以外,还增加了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即课前我安排了同学分成几个组去探究有关巴西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一活动设计,既有助于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同时,又是一个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课前,我将他们探究的结果进行了一番审阅。当我打开他们的作业时,我被他们制作的一张张漂亮的 ppt震撼了。他们不仅文字材料找得好,而且图片也配得相当不错。尤其有一位男同学,他负责的是“桑巴舞”这一块。他所搜集的图片比我试讲时找到的还要好,更能够说明桑巴舞的奔放、欢

15、快,而且,他还为他的杰作配了一段桑巴舞来作为背景音乐,让人一听,就似有要与他们一起舞起来的感觉。在比赛的那一天,当我讲到巴西文化的时候,他们依次上台来介绍巴西特色文化。也不知道是巴西特色文化的魅力,还是这几位同学不凡的表现,同学们的兴趣特别的高,课堂气氛与前一次大不一样。课后,评委们在评课的时候,特意提到了这一个教学活动,为学生们的表现给出了较高的评价。我自己也觉得,如果说这节课有什么亮点的话,介绍巴西文化这个教学活动设计就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学生的课前探究成为了我这堂课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且,事后我还了解到,那位男同学的家长也积极参与到了我的这节课当中来了,积极帮他找图片、找音乐等。也就是说,家

16、长的一种探究经历也间接地成为了我这节课重要的课程资源。看来,老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限于老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还可以延伸到家庭。三、以主体性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实现其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也就是说,教师应树立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发现学习。而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质疑活动就是其主动参与课堂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的质疑会因每个人的兴趣、生活经历、已有知识等而会有不同的取舍。因此,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要成为知识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就是要参与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准备性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应先于学生学习掌握新课程,包括对新课程本身的学习掌握,还包括与学习掌握新课程有关的学习,如对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