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193868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情景 读中感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课的教学为两课时,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为第五组课文“热爱生命”打下了基础。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缅怀了为维护和平而牺牲的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

2、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与世界因战争带来的不幸有机的结合起来,语言朴实,内容感人。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本文内容,在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的基础上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识目标: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及感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失去父亲后的无比悲痛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4)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新课标中指出“教

3、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作为教学重点,把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作为本课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可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在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这两个对峙性强的不同概念上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我充分运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让孩子建立起和平与战争的立体空间,感悟课文内涵。三、资源的分析和采用远程教育

4、是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文字、音像、课件等多种媒体传送,为我们的备课、上课及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在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资源进行筛选与整合:首先将资源库中的媒体资源事先下载到电脑之中,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教学课件 1 为主,对课件 2 进行剪辑,同时在亿库教育资源网挑选了部分资源 ,利用电脑这个平台,用 powerpoint 这个软件适当进行整合,结合课本资源轻松有效地教学。四、教法学法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5、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采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以悟促读、拓展延伸等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运用阅读法、讨论法、发散思维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五、教学过程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

6、生动的“生命状态”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导入,在看中激活情感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我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二)探究,在悟中体会情感语文教学就必须清清爽爽地教,明明白白地教,因此我将这一环节分成几大块来探究学习,让人一目了然。1、勾画词句,了解“我 ”的爸爸。“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

7、问题相当于文章中的引子,是体会“我” 对爸爸的无限崇敬以及对他的死悲痛欲绝情感的关键所在。我首先围绕作者之所以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是因为他失去了父亲,那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学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勾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用一句话自豪地介绍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以下的教学环节作好了情感铺垫。2、入情入境,体会“我 ”的伤痛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只有充满情味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教学这一部分时,我

8、的具体做法是紧扣文中作者的感情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揣摩、领悟、体会其中丰富、真挚的情感。我首先让学生想象假如爸爸凯旋时的幸福与快乐,接着利用从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的图片作为背景,教师配乐、充满激情地朗诵课文第四自然段,老师用饱满真挚的情感和音乐的渲染唤起学生的共鸣,与作者一起怀念、一起悲愤,随之,教师创设情景“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的情绪会在瞬间被调动起来,千丝万缕般的感受化作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我预设学生的回答:有表达对战争的痛恨,也有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有表达对爸爸的死感到悲痛,也有表达对爸爸伟大精神所敬佩,这就是情感体验。这时老师趁热打铁,

9、给他们一个舞台课堂,让他们充分表现。怎么表现呢?读,大声地读、悲伤地读、憎恨地读、期盼地读,只要能表达情感都行。这是以悟促读。接着,我继续让学生读,让学生带着情感读这段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边读边悟,边读边作批注,这是读中有悟。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创设情景、体验情感、以悟促读、读中生悟。3、合作交流,说出“我 ”的心声。接下来环节就是理解这一段中最后出现的三个“和平” ,这是文章的一个小高潮,把小作者的期盼和平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老师引句,学生回答。 “师:我听见了,爸爸呼唤的是生:和平!师:妈妈听见了,爸爸呼唤的是生: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爸爸呼唤的是生

10、:和平!师:全世界都听见了,爸爸呼唤的是生:和平!”,通过师生的互答,让这几个“和平 ”在重复中,体现情感的递增,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读。让读更深入。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虽然牺牲了,但他还挂念着和平。但世界就会因此而太平了吗?由此引出本课的难点问题,让学生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表现国际中的战事资料,我再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主要是数据资料) ,接着播放从亿库教育资源网下载的 flash 战争短片。教学中,我把这么多事实摆在学生面

11、前,他们的情感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似乎再多的语言也表达不出自己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渴望。有了情感铺垫,再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他们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等较难理解的句子就迎刃而解。有了情感,有了感悟,要读出作者的呼声就不是难事。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个突破点,设计以下教学步骤。 “作者的情感和我们一样强烈,于是他发出了内心的呼喊: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接着问:这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吗?当然不是,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接着用课件出示从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的图片,学生再一次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我想这时全班同学的呼声会是响亮而坚定的,这充分印证了他们的情感达到最高潮。(四)延伸,在读中升华情感。学完课文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向学生展示了一篇课外阅读内容和平日寄语 。当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响起时,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每个人祈盼和平的情感再次升华!本课在歌声和朗读声中姗然落幕!六、说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平!和平!和平!我用“三个和平 ”作为板书内容,并通过字体的大小来体现情感的递升,这样不仅体现了板书的概括性,目的性特点,而且紧扣主题,给人醒目、简洁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