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专题复习24《作文分论之议论文谋篇布局》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30068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24《作文分论之议论文谋篇布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24《作文分论之议论文谋篇布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24《作文分论之议论文谋篇布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24《作文分论之议论文谋篇布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24《作文分论之议论文谋篇布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24《作文分论之议论文谋篇布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专题复习24《作文分论之议论文谋篇布局》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 作文 专题系列课件 24 作文分论之议论文谋篇布局 常见的模式: 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对比式、归纳式等, 下面以 说“思” 作文题目为例,分别加以说明。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说 “ 思 ” : 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 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一、总分式 总分总范文: 论专注 世人尽知 “ 水滴石穿 ” , 皆有感于水的恒心 , 并有得于恒心的结果 。 其实 , 专

2、注才是水滴使石穿的主要原因 。 专注使人凝聚力量 。 汹涌的激流使石头变得光滑 , 而滴水却穿石而过 。 这不仅仅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 更是力量凝聚使然 。 可是他抢篮板的技术在 “ 棋圣 ” 聂卫平不会买菜烧饭 , 可他的棋艺无与伦比;现在 , 还有谁认为爱迪生蹲在鸡窝里孵小鸡仅仅是愚蠢的表现呢 ?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专注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 只有专注 , 才能使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 , 集中所有的精力和物力 , 并使之作用于特定的目标 , 产生 “ 一加一大于二 ” 的特殊效果 。 压强的大小不仅与压力成正比 , 也与作用面积成反比 。 自然界真理同样阐明了专注的效果 。

3、专注方能见微 。 纵观历史 , 有多少科学家们与真理擦肩而过 , 难道他们都没有恒心吗 ? 他们并不缺少对科学探索的执着与追求 , 他们的付出也许并不比居里夫人 、 杨振宁少 。 有时候 , 真理与谬误的表象相差无几 , 然而只有专注者才能见其微而知其著 。 专注带来恒心 。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专注的时候 ,才能感觉事物的变化和多样 , 从而引起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 而一时的兴趣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仅是昙花一现 ,只有专注于兴趣 , 才能激发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毅力 。 专注使人在失败面前不仅不气馁 , 而且激发出再次努力和创新的勇气和灵感 , 最终触到真理的橄榄枝 。 专注是力量的发动机 , 是

4、真理的显微镜 , 是成功的助推器 。 专注使人产生美的灵感 , 激发美的追求 , 创造美的事物 。 因为专注 , 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精彩;拥有专注 , 我们创造更精彩的世界 。 二、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说“思”: 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

5、列分论点三)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并列式结构范例( 04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

6、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 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 走了 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 蜀道难 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7、川 ” 可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文学著作中简 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 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 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 作蒲苇 ” ,焦仲卿 “ 誓天不相负 ” 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

8、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 作文评分 】 : 60分 专家点评:本文标准立意鲜明,突出了“语言”与“沟通”的关系。文章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层次清楚,议论中肯,并能较好地运用材料说明观点 。 三、递进式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

9、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 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说 “ 思 ” : 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 3、还要“善思”(怎么样) 递进式范文: 如何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 大自然用水滴石穿这个简单的现象告诉我们:只有把握正确的方向和不懈地努力 , 才能取得成功 。 首先 , 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 , 否则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 水能滴穿坚硬的石头 , 是因为有这个前提:水在地球的重力作用下不会偏离方向 。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 , 不会有穿石这个结果 。 海浪不停地冲击着岩石 , 但因为每次冲击的方向都不一样 , 所

10、以没有穿透岩石 。 居里夫人如果不相信她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 ,她也不可能发现镭 。 没有按正确的方向努力 , 无异于缘木求鱼 。 没有正确的努力方向 , 也就是南辕北辙 ,不会到达目的地 。 所以 ,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把握正确的方向 。 把握正确的方向不是机械的死守一点 , 还应该审时度世 ,及时修正 。 例如行军打仗更不能僵化死守 , 否则会吃败仗 , 甚至全军覆没 。 因为在千变万化的时局中没有把握正确的方向 。 有了正确的方向 , 还需要不懈地努力 。 一滴水对石头的冲击力微乎其微 , 但水不停地滴在石头上 , 石头终于被滴穿了 。 这个过程到底经历了多长的时间 , 是十年还是百年甚至是

11、千年 , 也许并没有人知道 , 而这也是穿石的原因之一 。 水滴保持了正确的方向 , 但如果不能持续下去 , 也绝无可能成功 。 爱迪生为了找寻合适的灯丝材料 钨 , 试验了近三千种材料才发现 。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 许多人虽然努力的方向正确 , 但却和成功失之交臂 , 原因也是没有持之以恒 。 从水滴石穿 , 绳锯木断到镭的发现 , 电灯的发明 ,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 , 科技发明 、社会变革成功的例子不计其数 。 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共同点 , 那就是正确的方向和不懈地努力 。 只有具备了这两个要素 , 才能成功 , 缺一不可 。 当今的社会瞬息万变 , 诱惑众多 , 歧途甚

12、多 。 把握正确的方向是困难的事情 , 持之以恒也是艰难的过程 。 但惟有这样 , 我们才可成功 ,甚至才可生存 。 四、正反式 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说“思”: 1、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 2、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 3、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 五、对比式 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13、。 说: “ 思 ” : 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 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六、归纳式 先摆出一系列能说明总论点的事实,然后归纳得出总论点。归纳式往往用于段落里对某个观点的论证,而用作全文结构形式的较少,一般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 说 “ 思 ” : 1、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实例一) 2、瓦特从观察烧开水到发明蒸汽机(实例二) 3、马克思从观察商品交换到发表剩余价值学说(实例三) 4、凡事必须多动脑(归纳) 新基本模式为: “立论 入据 结承

14、 迭据 归纳”。 第一步:立论。 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 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结承。 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迭据。 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 “ 迭据 ” 。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 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以“感受美丽”为话题 ,写一篇 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