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课件(第4周)合理规划议论文结构(77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300420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课件(第4周)合理规划议论文结构(7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高考语文二轮课件(第4周)合理规划议论文结构(7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高考语文二轮课件(第4周)合理规划议论文结构(7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高考语文二轮课件(第4周)合理规划议论文结构(7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高考语文二轮课件(第4周)合理规划议论文结构(7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课件(第4周)合理规划议论文结构(7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课件(第4周)合理规划议论文结构(77页)(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星期三 高考作文考前厉兵(四) 合理规划议论文结构 作文通 学习课堂 高分点拨 一、 “ 总 分 总 ” 封套式结构 “ 总 分 总 ” 结构既典型又易于操作,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议论文行文套路。文章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并分别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述和论证;结尾部分总结中心论点,照应开头。 这种结构有以下两种模式。 模式一 并列式结构 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并列关系,就是把一个中心分解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各分论点之间相互联系,但不分先后。在构思作文时,可以先从同一个方向用 “ 造句法 ” 回答问题,句式大致相同。这种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分得开,排得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

2、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能弄错,要避开交叉关系、同一关系、种属关系等,选用对比矛盾和多角度并列关系。 例 1 ( 2014 课标全国 ) 生命因相拥而美丽 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可以孤立无援地活下去。只有在与其他生命的相拥中,人们才可以感受到生命最本质的温暖与意义。其实,生命的过程很简单,只不过是一次次偶然、必然的相遇与分离。让相遇化为相拥,生命将因此而美丽。 【 亮点点击 】 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 生命相拥,展现共赢智慧。 “ 独木桥 ” 上,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简短的故事,寓含互助共赢的智慧。聪明的少年,靠智慧将你优我劣的竞争,改变成你我双赢的美丽。真正的智者懂得相拥之道,相遇之时对别

3、人施以友善,而绝不谋求击败对方。美国旅店业的强势集团总裁希尔顿说: “ 我可能是德克萨斯最幸运的,是福中之人。这来自友谊,来自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希望我的一生永远和同伴相处愉快,合作无间,我的福来自他们。 ” 希尔顿确实是幸运者,倒不是因为他事业上的成功,而是因为他懂得生命相拥的道理,具备共赢的智慧。 【 亮点点击 】 第一个分论点:生命相拥、展现共赢智慧。 生命相拥,演绎人性善良。当老人流落街头,拳王阿里悄悄在纽约建起了养老院,使流浪的老人得以颐养天年;当危险裹携生命呼啸而来,吴菊萍冲上前去双手相拥,使命悬一线的孩子转危为安;当汶川地震、险象环生,不同肤色、民族的人们携手求援,山路崎岖,相拥而

4、前,开辟生命通道,使惊恐的灾民看到再生的希望。苍天无情,人间有爱;当生命相拥,善良的热血在涌动,美丽的人性在闪光。 【 亮点点击 】 第二个分论点:生命相拥、演绎人性善良。 生命相拥,达成万物和谐。生命相拥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人对自然的亲近、保护与敬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种豆南山里;罗梭隐居瓦尔登湖,身居木屋中,读书写文章;海子关心粮食、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朱自清,赏荷塘,观月色;俞平伯,泛秦淮,听清唱;余光中,听冷雨,思故乡 让生命沐浴自然风雨,替灵魂洗尽铅华浮躁,返璞归真,谦卑地与自然万物共荣耻,人类的良知、理想才能归来,才能与天地相拥,达成和谐。 【 亮点点击 】 第三个分论点:生命

5、相拥,达成万物和谐。 让我们用相拥的智慧,与相遇者共享双赢的欢乐;让我们用相拥的善良,向弱小者伸出温暖的双手;让我们以相拥的真诚,与天地万物同荣耻 你、我、他,人类、天地、大自然,相遇相拥,相爱相敬,共展美丽,同创和谐 ! 【 亮点点击 】 照应开篇,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仿写点:立意深刻,文章没有简单地从 “ 团结协作 ” 的角度解读材料,而是从更为深广的方面议论 “ 相拥 ” 的意义,论及人性的善良、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拓展深化了主题。结构清晰,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设置 “ 生命相拥,展现共赢智慧 ”“ 生命相拥,演绎人性善良 ”“ 生命相拥,达成万物和谐 ” 三个分论点,清晰地展现出文

6、章的总体布局。材料丰富,选材追求 “ 多元化 ” ,引入大量材料,但由于材料来自不同的地域、时代,属于不同的类型,做到了多而不繁。语言有文采,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化用名言警句,有气势,有内涵。 模式二 递进式结构 主体部分是递进关系,与并列式一样,也是把一个中心分解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也是最好从同一方向用 “ 造句法 ” 回答问题,句式大致相同,各分论点之间相互联系。但不同的是,各分论点之间一定要有次序,或从小到大,或由浅入深,或由部分到整体等。需要注意的是,各分论点的角度要统一,递进关系要明显。 例 2( 2012 湖南) 走 出 自 我 湖南一考生 大树不应只看到自己的高大,而忘记落

7、红无私的哺育。 花儿不应只看到自己的明艳,而忘记清晨雨露的滋养。 大海不应只看到自己的深邃,而忘记无数小溪的汇合。 正如大树、花儿和大海一样,我们只有走出自我的精彩,才会有更灿烂的未来。 【 亮点点击 】 排比起头,引入论题,简洁明快而又光彩四溢。 走出自我,给他人多一份关爱。正如冰心所说: “ 墙角的花儿,你孤芳自赏时,这世界就小了。 ” 我们不要做墙角的花,我们要走出自我,用自己的关爱去开拓内心世界。陶渊明的世界是小的,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便成了他一生的梦想。欧阳修的世界是大的,他走出自我,尽管仕途多难,但他无论到哪一地,总一心想给当地的民众带去一份安宁,带去一份雨露。欧阳

8、修在走出自我之后,为人们服务,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少,现在的沈浩、郑培民他们都是不顾个人的利益得失,走出自我,给他人一份关爱。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他们最惯称,最懂得要走出自我,为他人带去关爱。 【 亮点点击 】 提出第一个分论点, “ 走出自我,给他人多一份关爱 ” 。 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端茶送水有他们忙碌的背影,接待外客有他们灿烂的面容,碎砖瓦砾上,更有他们为抢救生命而被鲜血染红的双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笑容,他们叫志愿者。我们可以称他们什么 ?小草 ?无私地为大地装点着绿色;大树 ?为人们带去阴凉的树冠;小流 ?一点一点的爱,汇成大海,让这个

9、社会和谐 !我们怎么称赞他们都不为过。因为他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 “ 那是绿叶对根的情谊。 ” 用这样一句话来诠释他们的大爱。他们已经懂得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 亮点点击 】 提出第二个分论点, “ 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 ” 。 走出自我,为自然增添一份绿意。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但是我们也难免因人类的大肆开发自然而遭到自然惩罚的事实。我们开荒作耕田,来收获更多粮食。于是,水土流失侵蚀我们的家园。我们使用氟化氢制冷,获得更合适的温度。于是,臭氧层空间带来紫外线的杀伤力。让一切都成为过去吧 !让我们人类走出自我,去拥抱

10、自然,给自然多一份绿意。那时, “ 与狼共舞 ” 便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佳话。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 这一派和谐之景,这一片绿色的波浪迎面而来 !源自于人类走出了自我,给自然增添绿色。 【 亮点点击 】 提出第三个分论点, “ 走出自我,为自然增添一份绿意 ” 。 层层深入。 走出自我,让大树因落红的哺育更高大,让花儿因雨露滋养更明艳,让大海因小溪的汇合更深邃。走出自我,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 仿写点:这是一篇堪称典范的议论文。文章结构严谨,段落分明,首尾圆合。开篇以形说理,明确提出观点,主体部分以分论点形式层层深入展开论述,论证有力,结尾以“ 走出

11、自我,让生活更美好,让社会更和谐 ” 收束全文,照应开篇。 【 亮点点击 】 总结论文,升华主旨。 二、五步 “ 万能 ” 式结构 “ 万能 ” 式结构,即 “ 引、理、事、联、结 ” 。 “ 引 ” ,即引出论点; “ 理 ” ,就是阐述论点包含的基本道理;“ 事 ” ,就是举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 “ 联 ” ,就是联系社会现实加以说明; “ 结 ” ,就是打造一个好的结尾,收束全文。 操作步骤: 叙述一种社会现象,或引用某些名言,从中引出简洁明了的中心论点。 即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或怎样做) 3. 从正面用几句话引出古今中外的几个事例(一定要高度概括,主要突出能证明论点的情节)证明论点,举例

12、后一定要结合论点用道理分析一下。(详写) 略写) 出这样做有何现实意义。 结全文。 【 例文 3】 说 “ 安 ” 俗话说: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而 “ 和 ” 之关键在于 “ 安 ” 。 “ 安 ” 者,安定和谐也。家之安,则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安者,和之本也。故曰: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 亮点点击 】 旗帜鲜明地引出论点。并分析 “ 安的 ” 作用。 纵观古今中外,凡国泰民安者,无不安之善也。古有西汉休养生息,以安其民,成就 “ 文景之治 ” ;唐太宗体恤民情,轻徭薄赋, “ 开明之治 ” 使社会安定,然后成就 “ 贞观盛世 ” ;唐玄宗继

13、往开来,安置百姓,重用贤臣,安稳统治天下,成就开元时的辉煌;康乾励精图治,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社会安定和谐而成就康乾胜景,纵览历来国与家,成于安者败于乱。春秋战国年年战乱,民不聊生,民心涣散;三国鼎立,争战不休,人民受苦;宋元之时,民族烽火不断,边疆不安,国人遭殃。此所谓:乱者,祸之源也。 【 亮点点击 】 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 7个事例证明 “ 安 ”的重要性。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古时分散离合造成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以此为镜,台湾与大陆分离已久,国人关注,然而分子一意孤行,行径有增无减,这不仅影响祖国的统一,还会波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甚至于世界的安定,中国政府站在利民利世的高度,提出一国两制

14、的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安定,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平安定乃大势所趋。前不久,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之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社会安定发展推波助澜,祖国繁荣富强需要安定,社会安定需要统一,而统一大业的完成最佳途径是和平谈判,共创辉煌前程 ! 不论是祖国的统一,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都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因而共建和谐社会方兴未艾。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营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国人倍受鼓舞;科技发展观的落实,广得民心。 【 亮点点击 】 联系现实,论述 “ 安 ” 的重要性 古人有云: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中国要以 “ 安 ” 为

15、发展背景,万事以和为贵,贵在安定。全心全意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全面展开,安定和谐也变得日益重要。只有安定,中国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在前进道路上引吭高歌。以和为贵,贵在安定。 【 名师点评 】 本文是一篇相当不错的高考作文,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说 “ 安 ” ,着意说的是 “ 安定 ” ,第一段中诠释了 “ 安 ” 的定义;第二段用中国历史上的国与家及领导人物来论证安定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正反两面辩证地分析 “ 安 ” 与 “ 乱 ” ;第三段,作者从祖国统一大业出发,论证 “ 安 ”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将起的巨大作用;接着,作者结合当前的国情,论证了安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得干脆了断,点明主旨 以和为贵,贵在安,从全文来看,文章语言流畅、自然,涉及的知识面广,足见作者知识丰富。 【 亮点点击 】 再次点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常见错误 ( 1)开头照抄原材料,不能高度概括原材料。 ( 2)所列事实和中心论点不太一致。 ( 3)只摆事实,不讲道理。 满分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