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参考书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026756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考研参考书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大考研参考书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大考研参考书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大考研参考书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大考研参考书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考研参考书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考研参考书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古及博物馆学基础:01-10 方向参考书1.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2.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宿白著,文物出版社)3.20 世纪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2000-2005 断代考古八本(文物出版社)4.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科林伦福儒 文物出版社)08-09 方向补充参考书1.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3.三礼通论(南京师大出版社)10 方向补充参考书1.中国古代建筑(上海古籍出版社)、2.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12 方向参考书1.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学(第五版)(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

2、程守洙、江之水 高等教育出版社)2.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原理(第三版)(华彤文等 北大出版社 2005 年)01-10 方向复试参考书中国古代史:中国史纲要(翦伯赞著,中华书局)研究方向01.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含动物考古)02.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03.汉唐宋元考古04.佛教考古05.中外文化交流考古06.陶瓷考古07.田野考古学08.博物馆学09.博物馆藏品研究10.中国古代建筑11.科技考古12.文物保护科学考试科目关于考试科目:方向限考卷,主要考试内容为考古学通论,其中,、方向选做部分博物馆学方向的试题,方向选做部分中国古代建筑试题;方向限考卷,其中高等数学部分为必选,普通物理、普通化学

3、部分任选其一。复试阶段笔试科目:方向为中国古代史,、方向为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科目任选。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科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的传统。1922 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1952 年在历史系内设立考古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1983 年考古专业从历史系独立出来,扩建为考古学系;1998 年北京大学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成立考古文博院,2002 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院现设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学系两个系,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文物建筑个本科生专业(后二者是按专业对待的专业方向) ,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及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

4、流考古、陶瓷考古、古文字学、博物馆学、古代文物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等研究生专业方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 21 名教授、17 名副教授、5 名讲师,另有特聘研究生导师名。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 30 名、硕士研究生2 名、博士研究生名、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研究生 510 名,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学院教学及科研设施齐全,建有科技考古实验室、文物保护实验室、图书资料中心、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以及分布于全国的多个考古实习基地。此外,依托学院力量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研究生可参与中心重大课题的科研工作。专业及研究方向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该

5、专业中的考古学科是国家在该领域的唯一重点学科,拥有一批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本院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 、“文明探源工程”以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多项重大科研课题,曾获 19 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大奖,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21 世纪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向设置:共 11 个。它们是: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陶瓷考古、宗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和古代文物研究。培养目标:通过年的学习和研究,

6、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知识,能够发现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重大学术问题,修满规定的课程,撰写一篇 5 万字以上的高质量学位论文。毕业后能够胜任国家各级文物考古管理和科研单位、遗产保护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向设置:共6 个。它们是: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古文字学、体质人类学、动物考古学、博物馆学、古代文物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科学。培养目标:通过年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

7、识,能够发现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某些重要学术问题,修满规定的课程,撰写一篇 3 万字以上的学位论文(或相应的考古调查发掘报告、遗产保护方案、博物馆陈列方案) ,毕业后能够胜任国家各级文物考古科研单位、各类博物馆及展览馆、遗产保护(包括古代建筑)科研单位、相关领域的管理和科研工作。博士生导师介绍王幼平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跨世纪人才。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国外旧石器时代考古。曾经参加过世界多个国家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工作,并主持国内一些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主要著作有更新世环境与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的发展 、 旧石器时代考古 ,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8、联系方式:严文明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前任副理事长,世界史前与原史考古学联盟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农业考古、中国传统文化。发表的专著有仰韶文化研究 、 史前考古论集 、 走向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 农业发生与中国文明的起源等。目前正在与国外合作开展“赣东北地区稻作农业起源” 、 “良渚文化石器研究” 、 “湖北南部稻作农业起源”等课题的研究。联系方式:赵辉教授: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田野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在考古学文化、史前社会、田野考古学技术领域有专门的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重大课题“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

9、、科技部重点研究课题“中化文明探源过程之预研究豫西晋南地区龙山至二里头时期考古学文化的谱系与分期” 、中日合作“良渚文化植物考古学研究”等项目。发表研究论文、学术译文、田野考古报告余篇部。联系方式:李水城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人类学、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等。独立主持科研项目 12 项,其中包括中外合作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资助项目,此外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等多个重要科研课题的研究。代表作为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含英文) 。近期研究领域主要在农业的起源、早期社会的复杂化进程、晚新石器

10、青铜时代中国西部与西南部的文化互动与后续影响、山东莱州湾地区的古代盐业、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等方面。联系方式:张弛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考古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田野考古学。发表专著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以及学术论文数十篇。近期主要研究领域有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石器工业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区域经济、聚落与社会。联系方式:孙华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中国先秦艺术。参加过文化部艺术研究院承担的“中国艺术通史”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盆地青铜文化研究”

11、 、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中国古阙研究”等课题。主要专著有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 、神秘的王国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等。现在正在进行青藏高原东麓古代文化的互动及古族迁徙、三峡地区古代文化与历史等课题的研究。联系方式:徐天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夏商周考古、田野考古技术。主持科技部重点研究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天马曲村遗址分期与测年”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早期刻划符号的收集与整理”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发表有研究论文和田野考古报告多篇。现在正在进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周原遗址的分期与布局研究”重大课题的研究。联系方式:赵化成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东周秦汉方向的考古教学与研究,在

12、秦文化研究、周秦汉丧葬制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学术成果。发表秦汉考古 (合著)以及考古报告、学术论文数十篇。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汉唐陵墓制度研究”重大课题的负责人,已结项。近年,与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正在开展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联系方式:宿白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作为中国历史考古学的奠基人,宿白先生学识渊博,不但精通历史考古学,而且在中国古代建筑、版本学、历史文献学等方面具有高深造诣。他以其深厚的考古学与文史功底,将本学科与其它学科融会贯通、不断开拓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尽管年满八秩,但依然肩负着我校考古学的科研任务,仍亲临课堂为研究生讲课。

13、宿白先生的许多论著,曾荣膺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齐东方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部,发表各种学术论文数十篇。目前进行的科研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汉唐陵墓制度研究” 、 “汉唐边疆考古研究” 、 “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国家文物局研究项目“新疆北疆地区汉唐遗迹的调查与研究”等。联系方式:杨哲峰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汉唐考古教研室主任。独立承担战国秦汉时期酒器研究 (1998 年) 、 秦汉时期印纹硬陶研究 (2004 年) 、 两汉时期岭南陶瓷器的北传及其影响

14、(2007 年)等课题,另外还参与了国家教委重点项目汉唐陵墓制度研究 、以及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陶瓷史等研究课题。联系方式:徐苹芳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元考古、中国城市考古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研究。先后主持过包括北京城城市考古和保护等重要的考古工作和遗产保护工作,承担过多项国家和部委的重要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承担的“多卷本中国考古学”之宋元考古卷。发表有学术专著两部和学术论文数十篇。秦大树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宋元明考古和陶瓷考古的教学与研究。主持过河北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河南禹州市神垕镇钧窑遗址的发掘。发表了

15、观台磁州窑址 、 宋元明考古等专著和关于中国古陶瓷研究,宋元明考古研究等方面的中外文论文50 余篇。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的研究项目多项。目前主要进行钧窑研究和发掘报告的编撰,中原北方地区宋墓以及宋元时期仿古礼器等方面的研究。联系方式:杭侃教授:文化遗产学系系主任,曾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主要研究领域有宋元考古、佛教考古等,著有宋元时期的地方城镇以中原北方、川东和江南地区为例 , 河北定县两塔基出土净瓶的几个问题 , 辽中京大明塔上的密宗图象 ,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西壁的坍塌时间与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 , 清明上河图再研究等论文三十余篇,先后赴台湾、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法国、瑞士、南非、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联系方式:林梅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丝绸之路考古、中亚宗教考古,并从事出土梵文、佉卢文、粟特文文书的研究。先后师从史学家马雍、梵学家蒋忠新等著名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