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024424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测验第五章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五章 传热1.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A )。A. 小的一侧 B. 大的一侧 C. 管内 D. 管外2.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 C )。A. 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 节约钢材、增强美观;C. 增加流体的湍动,提高传热效果。3. 对流传热是由( C )因素产生的。A. 流体分子的热振动(传导); B.流体体内电子的移动;C. 流体质点的位移、扰动。4.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是(D )。A. 恒温传热和稳态变温传热; B. 导热给热和热交换; C. 气化、冷凝与冷却; D. 传导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5.传热基本方程QK

2、Atm,式中的tm是指(B )的平均温度差。A.器壁内外壁面; B.器壁两侧流体; C.流体进出口; D.器壁与流体之间。6.流体主体与器壁间的对流传热, 其热阻主要存在于( C )。A. 流体主体内; B. 器壁内 ; C. 滞流内层中;D. 流体湍流区域内。7.对一台正在工作的列管式换热器,已知 i116w/m 2.K, 011600 w/m2.K,要提高传热系数K,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是( A )。A. 设法增大 i; B. 设法增大 0;C. 同时增大 i和 0。8.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B ) A. 蒸汽的温度; B. 空气的出口温度; C.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9

3、.( C)是指当间壁两侧泠、热流体之间的温度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的热能。 A. 导热系数; B. 对流传热系数; C. 总传热系数 K10. 间壁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 K值,关键在于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B )之值。 A. 大者; B. 小者; C. 两者;11. 在间壁式换热器内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此过程的总传热系数K 值接近于( C )。 A. 蒸汽 B. 空气 C. 蒸汽 与 空气 的平均值12.对流传热仅发生在( C )中。 A. 固体 B. 静止的流体 C. 流动的流体13.稳定的多层平壁的导热中,某层的热阻愈大,则该层的温度

4、差( A )。 A. 愈大 B. 愈小 C. 不变14.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当热量通过滞流内层时,主要是以( A )方式进行的。 A. 热传导 B. 对流传热 C. 热辐射15.物质的导热系数,一般来说:金属的入( B ),非金的入 (D ), 液体的入( C ),气体的入( A )。 A. 最小 B. 最大 C. 较小 D. 较大16.做传热实验时发现,空气在螺旋管内的值(A )在光滑管内的 值;空气在螺旋管内流动的压强降P( C ) 在光滑管内流动的 P。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17.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是( B )。 A. 增大传热面积 B. 提高传热系数K值 C. 提

5、高冷、热流体的平均tm18.当冷热两流体无相变且进、出口温度分别相同时的折、错流换热器,其平均温度差tm都比纯逆流时的tm。( A )。 A. 大 B. 小 C. 相同19.喷淋式换热器属于( A )换热器的一种。 A. 混合式 B. 间壁式 C. 蓄热式20.对流传热方程中Q=.A.t中,的t是指( C )的温度差。 A. 内壁与外壁 B. 冷、热流体的平均 C. 壁面与流体之间21.稳定传热是指传热系统内各点的温度( B )。 A. 既随时间而变,又随位置而变 B. 只随位置而变,不随时间而变 C. 只随时间而变,不随位置而变。22.对于沸腾传热,工业生产一般应设法控制在( A )沸腾下操

6、作。 A. 泡核 B. 稳定的膜状 C. 不稳定的膜状23.蒸汽中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会使它的对流传热系数值(A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24.为了提高列管换热器管内流体的值,可在器内设置( A)。 A. 分程隔板(多管程) B. 折流挡板 C. 多壳程25.在稳定变温传热中,流体的流向选择( B )时传热平均温度差最大。 A. 并流 B. 逆流 C. 错流 D. 折流26.( C )是一种以电磁波传递热能的方式。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27.两流体进行换热时,每一流体在换热器内的任一位置,任一时间的温度皆相等,这种传热称为( B )。 A. 稳定变温传热 B. 恒温

7、传热 C. 变温传热28.导热是( A )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A. 固体中 B. 液体中 C. 气体中29.换热器中单位时间内,冷热流体间所交换的热能,称为此换热器的(A ) A. 热负荷 B. 传热速率 C. 传热系数31.蒸汽冷凝时,膜状冷凝的( C )滴状冷凝的。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下列不能提高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是( B ). A.利用多管程结构 B.增大管径 C.在壳程内装折流挡板 D.冷凝时在管壁上开一些纵槽 用潜热法计算流体间的传热量( B )。A.仅适用于相态不变而温度变化的情况 B.仅适用于温度不变而相态变化的情况C.仅适用于既有相变化,又有温度变化的情况 D

8、.以上均错 可在器内设置搅拌器的是(C )换热器。 A.套管 B.釜式 C.夹套 D.热管 热导率(导热系数)的单位为( B)。 A.W/(m) B.W/( ) C.W/() D.W/(S) 多层串联平壁稳定导热,各层平壁的导热速率( C )。 A.不相等 B.不能确定 C.相等 D.下降 夏天电风扇之所以能解热的原因是因为( B )。 A.它降低了环境温度 B.产生强制对流带走了人体表面的热量 C.增强了自然对流 D.产生了导热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冷凝以加热空气,下面两项判断为( A )。甲:传热管壁温度接近加热蒸汽温度。 乙:总传热系数接近于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A.甲、乙均合

9、理 B.甲、乙均不合理 C.甲合理、乙不合理 D.甲不合理、乙合理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列管式换热器( C)。 A.U形管式 B.浮头式 C.螺旋板式 D.固定管板式问答题 下列不属于强化传热的方法的是( D)。 A.加大传热面积 B.加大传热温度差 C.加大流速 D.加装保温层 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空气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A )。 A.蒸汽的温度 B.空气的出口温度 C.空气进、出口的平均温度 D.无法确定 冷、热流体在换热器中进行无相变逆流传热,换热器用久后形成污垢层,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于无垢层相比,结垢后的换热器的K (B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对流给热热阻主要集

10、中在 ( D )。 A. 虚拟膜层 B. 缓冲层 C. 湍流主体 D. 层流内层 在套管换热器中,用热流体加热冷流体。操作条件不变,经过一般时间后管壁结垢,则K (C )。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不确定 选用换热器时,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多少时考虑需要进行热补偿(B )。 A. 20 B. 50 C. 80 D. 100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 C ),使湍动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A.黏度 B. 密度 C.速度 D. 高度 总传热系数与( A )无关 A 传热面积 B 流体流动状态 C 污垢热阻 D 壁厚 不能提高传热速率的

11、途径有( A ) A 延长传热时间 B 增大传热面积 C 增加传热温差 D 提高K 在化工生产中,传热有哪些要求 ? 传热一般有两方面的要求: 1、尽量使传热情况良好,即要求高的传热效率, 以减少设备尺寸; 2、尽量避免传热, 即保温或保冷。 强化传热过程应采取哪些途径? 增大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 增大传热的平均温度差 提高传热系数k 1提高流速 2在流体中加入添加物,增强边界层湍动 3减少结垢并定期除垢 4采用导热系数大的传热壁面 为什么工业换热器的冷、热流体的流向大多采用逆流操作?第六章 蒸发 蒸发可适用于 A A、溶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 B、溶有挥发性溶质的溶液 C、溶有不挥发性溶质和溶有

12、挥发性溶质的溶液 D、挥发度相同的溶液1.蒸发操作中,从溶液中汽化出来的蒸汽,常称为( B )。 A. 生蒸汽 ; B. 二次蒸汽 ; C. 额外蒸汽2.蒸发室内溶液的沸点( B )二次蒸汽的温度。 A. 等于 ; B. 高于 ; C. 低于3.( C )下的蒸发,称为真空蒸发。 A. 加压 ; B. 常压 ; C. 减压4.在蒸发操作中,若使溶液在( A )下沸腾蒸发,可降低溶液沸点而增大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 A. 减压 ; B. 常压 ; C. 加压5.在单效蒸发中,从溶液中蒸发1kg水,通常都需要( C )1kg的加热蒸汽。 A. 等于; B. 小于; C. 不少于6.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

13、是指( A )。 A. 加热蒸汽温度与溶液的沸点之差; B. 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温度之差; C. 温度差损失7.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主要途径是增大(C )。 A. 传热温度差; B. 加热蒸汽压力; C. 传热系数; D. 传热面积;8.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属于(A )蒸发器。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膜式9.标准式蒸发器适用于(C )的溶液的蒸发。 A. 易于结晶; B. 粘度较大及易结垢; C. 粘度较小10.列文式蒸发器属于( A )蒸发器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单程型11.蒸发热敏性而不易于结晶的溶液时,宜采用(B )蒸发器。 A. 列文式; B. 膜式; C. 外加热式; D. 标准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