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22447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摘要伴随中国进入全球化时代,英语成为中国与全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为应对危机,大学英语改革应该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有全局观念、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在具体的举措上,大学英语应该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应形成可操作的、整体性的规划。 关键词整体治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特别是成功申奥、申博和加入 WTO以后,我国实际已高速步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主张通过消除国家地区间的壁垒,形成商品、技术、资本、劳动力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通,而英语就是

2、这种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媒介。同时,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技术和政治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希望掌握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与其他国家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培养一批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人才,顺应全球化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科学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培养一批既有较高英语水平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一、大学英语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本科教育里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近年来却饱受争议。20

3、 世纪的大学英语主要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但是进入 21世纪以来,特别是 2014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以下简称教学指南 )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由单纯的培养语言技能向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使用英语为学习、工作和国家服务的能力转变。教学目标的改变必然引起课程设置的改变,但是怎么变、变哪些部分,没有统一标准。

4、因此,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被推上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 首先,国内高校近几年开始逐渐减少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范围越来越大,势头越来越猛,甚至有的高校取消了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以笔者所在大学为例,大学英语课程学分已经由四个学期 16学分缩减至 12学分,而最终目标为四个学期 8学分。学分的减少不仅意味着学生分配给英语学习时间的减少,也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的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有危机意识。其次,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有待提高。根据笔者近几年对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在大学英语课上学不到东西,课程内容太宽泛,缺乏实用性;此外,大学英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5、提高较慢,大学英语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仍然不具备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学习、科研及工作的能力。因此,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矛盾一直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师集中关注却又无法达成一致的热点问题。此外,大班授课,四、六级考试指挥棒的干扰及教师的发展问题也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上和教学方法上的混乱。 因此,大学英语不仅应有危机意识,而且应该在具体的举措上,比如课程结构、课程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应形成可操作的、整体性的规划。一些方法如“慕课” 、 “翻转课堂”固然是值得借鉴的技术层面,但在教学思路上应该有更为宏观的规划。但在目前,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碎片化”倾向,表现为教

6、学内容缺乏内在关联、教学方式不能形成对学生智力的挑战、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标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从整体上思考和探究大学英语改革模式迫在眉睫。 二、理论依据 “整体性治理”理论最早由管理学领域提出,是指公共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实行的跨部门协作,为公众提供无缝隙的而非互相分离的服务。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管理思路的“整体性”理论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2014 年,改革是工作的主线。改革首先要有一个战略定位。改什么,为什么改,怎么改?需要统筹考虑,要有全局观念、历史眼光、

7、国际视野。 ”这番话就是对整体性治理的最好诠释。大学英语课程要有全局?念,要知道社会对英语的需求、学生对学英语的需求。 2014 年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上提出大学英语应该构建“系统、开放、动态、立体”的课程体系,它既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的专业需要、也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这样的课程体系更加科学、更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此外,会议还强调大学英语改革应该关注教学的评价导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方面。这激发了笔者从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方面的思索: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课程结构改革人手,从整体上更新课

8、程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在既缩减学分,又强调多元化教学的形势下,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评价模式等方面做出新的设想。 三、大学英语改革实践 在“整体治理”理论和教学指南的指导下,经过三年的调研及论证,笔者所在的北方某高校开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接下来,笔者将从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这次正在进行中的改革。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课程定位 根据教学指南 , “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

9、这就从整体上给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提供了目标导向。同时, 教学指南还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笔者所在大学的本科生在入学时高考英语成绩已经达到较好水平,但是英语应用能力相对薄弱,无法有效使用英语进行有关学术的、专业的、职业的交流。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定位既要服务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各院系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体现外国语学院外语学科的特色,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努力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

10、;教学视角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教学过程要依托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最终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既有专业特色又有人文精神的大学英语课程群,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指南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学英语教学应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英语应用能力是指用英语在学校、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和做事的能力。大学英语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等不同语境或领域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 作为

11、 211高校,笔者学校的大学英语学生应符合教育指南提出的“提高目标” ,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术英语能力,同时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需要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开设理由,根据教学指南中对于课程设置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可分为通用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具体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三个部分,由此可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任意选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组成。以此为理论依据,并综合本校特点和学生需

12、求拟对大学英语课程做出以下调整: 1.课型 由原来的“大学英语”一种课型转变为“大学英语读写课程 A、B” (必选课) 、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A、B” (必选课) 、 “跨文化交际英语系列课程” (任选课) 、 “学术英语系列课程” (限选课)四种课型。其中,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性质上属于“通用英语”教学,结构上为平行课程,在一、二学期开设。 “跨文化交际英语系列课程”和“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在性质上属于基于语言技能和人文精神的英语教学,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其中“学术英语系列课程”指通用学术英语课程。 2.学时与学分 大学英语课程一至四学期每学期课

13、时量为 32学时,一共 8学分,授课对象为全校大一、大二本科生。其中“大学英语读写、听说课程 A”为 2学分,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英语读写、听说课程 B,为 2学分,第二学期开设;“跨文化交际英语系列课程”和“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分别为 2学分,于第三、四学期开设。 3.授课内容 一至二学期为通用英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基础技能,采用小班授课(不超过 35人) ,为必选课。在教材选择上,因为原有教材已经使用多年,学生和教师普遍反映旧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需要,不仅课文传达的信息落后,课后题的设计也过于应试,不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

14、经过大学英语教研组研讨后决定:“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将使用新版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 (1-2 册)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版 (1-2 册) 。 三至四学期为英语拓展类课程阶段,由跨文化交际英语和学术英语两类课程群组成,分别为任选课和限选课,采取小班授课形式。基于笔者所在教研团队 2013年“本科生英美文学模块课、选修课现状调查与可行性研究”的项目研究结果以及 2016年赴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调研”结果,综合本校以理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大二阶段大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如表 1.所示: 这两类课程以教师自编讲义和课件为主要教学材料,教师要基于自己

15、的课型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大纲、授课计划等内容。此外,每门课需要形成三人以上的教学团队,以保障课程的科学完整性。学生每学期任选一门选修课(其中学术英语理工和学术英语社科为限选课) ,每门课限报 35人。 4.考核方式 根据不同课型,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有所不同。 第一、二学期的通用英语阶段,由于教学有较为固定的教材,同时由于学生在第二学期面临四级考试,此阶段的考核方式也较为固定,以考察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主,详见以下公式: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的来源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课堂表现等。 第三、四学期的英语拓展课程阶段,由于教师授课内容、方式较为灵活,考核方式也依

16、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由教师灵活把握。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不超过 60%,期末卷面成绩不低于 40%即可。平时成绩根据不同课型,可来源于英文演讲、小组项目作业、学期论文、在线学习等多种途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下降,调整的依据是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评价方式和手段也因此不同,比如英语公众演说课程主要考查学生演讲的能力,而实际交际英语口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交际口语能力,均无法完全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评价。 (四)教?W 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合理的课程定位、科学的教学目标、有特色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实施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改革关键的一环。根据教学指南 ,大学英语课堂可以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以输人为基础,输出为驱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次教学改革也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依托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