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21741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知晓度调查摘 要:自 2008 年起, 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公布由读者推荐、经过专家评议后的“十大流行语” ,但流行语的流行度总会受到地域、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对“十大流行语”的知晓度情况,对知晓度进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成因。 关?I 词:十大流行语 知晓度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它们有的是新造词,有的是旧词赋新义,有的借自外来语,有的来自方言词。来源种类多,说明汉语本身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关于流行语的评选,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评选标准,本文研究的流行

2、语为咬文嚼字自2008 年起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 ,它们最初由读者推荐,经过专家评议后公布,遵循时尚性、大众性和具有某种表达效果的评选标准。 本文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历年“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情况、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对“十大流行语”的知晓度情况进行研究。 一、调查方案简介 问卷将 20082014 年近七年的“十大流行语”制成调查表,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十大流行语”知晓度调查。为了测量不同人群对“十大流行语”的知晓度,我们给每个流行语设计了三个答案:A.知道确切意思;B.听说过但不太知道确

3、切意思;C.没有听说过。为了便于量化比较,分别给三个答案赋值 1 分、0.5 分、0 分,然后逐一计算每个词语的知晓度。具体来说,就是让每个调查对象在问卷上勾选出对每个流行语的知晓情况,由调查者分类算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对每个流行语的知晓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原因。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2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20 份,样本结构如表 1 所示。 (一)不分群结果分析 在这 70 个流行语中,知晓度最高的前十个流行语是“中国梦” “高大上” “光盘” “失联” “女汉子” “正能量”“点赞” “二代” “?濉薄佑锘惚旧砝纯矗?“中国梦”来

4、源于政治领域,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践行“中国梦”的热潮,正因为国家政治力量从上到下的推动,使得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知晓度最高。从流行语分布的年份来看,这十个知晓度最高的流行语中 2014 年有 2 个,2013 年 4 个,2012 年 1 个,2011 年 1 个,2010 年 1 个,2008 年 1 个,基本上呈现一个规律:公布得越晚的流行语,知晓度越高;公布年份越早,知晓度相应降低,其中存在一定比例关系。这个调查结果也支持了流行语的临时性这一特质:流行语只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的流行语出现,冲淡原有词语的流行度。 (二)分群结

5、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十大流行语”的知晓度存在差异。由于在选取调查对象时不能同时兼顾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平均分配,为了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我们引入“知晓率”这一概念,所谓“知晓率” ,指目标词语的某群体知晓度与目标词语该群体最大知晓度之比。 不同年龄群体的“十大流行语”知晓率对比如表 3 所示。年龄是影响一个人知识面宽窄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讲,对流行语的知晓和应用,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要比成熟稳重的中年人多一些,本次调查结果支持了这一认识。29 岁以下的年轻人对流行语的知晓率明显高于 35 岁以上一组,略高于 3034 岁一组,2024 岁和

6、 2529 岁两组之间的差别不明显。这和年轻人追求时尚、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征不无关系,而 35 岁以上的中年人生活基本稳定,知识结构趋向保守、稳固,对流行语的知晓率相对降低。 职业是影响一个人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我们选取了六类职业的人作为调查对象,发现他们对流行语的知晓率不尽相同。知晓率最高的是媒体工作者,他们由于职业的关系,经常接触社会前沿热点,对流行语的知晓率偏高在情理之中。知晓率最低的是农民,由于生活条件限制,加之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对流行语基本不关注,仅从电视上知晓几个流行度较高的词语,如“中国梦” “失联” “正能量” 。白领对流行语的知晓率排名第二,大学生第三,教师和公务员

7、基本持平。如果把流行语大致分为偏向口语交际和偏向书面语两类,我们发现大学生、白领对偏向口语交际的流行语知晓率更高,教师和公务员对偏向书面语的政治类流行语知晓率更高。 选取的 20 个农民中,小学文化程度有 10 人,初中文化程度有 10 人,20 名大学生均为专科二年级学生,公司白领和公务员中有 10 人为专科,其余调查对象均为本科及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群体对流行语的知晓率,小学文化程度的知晓率最低,初中程度次之,大专和本科以上的知晓率无太大差别。 三、结语 分析调查结果得知, “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知晓度因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从年龄层次来

8、看,年轻人由于本身充满活力,正处于学习阶段,加之喜欢使用新媒体,对流行语的关注度和使用程度较高;35 岁以上的中年人由于生活、工作趋于稳定,更多精力投注到事业和家庭上,对流行语的知晓度有所下降。从职业上看,可以把媒体工作者、公司白领、大学生视为时尚人群,他们因职业关系较多接触社会热点和时尚前沿,因此对流行语的知晓度较高;教师、公务员、农民工作比较稳定,思想观念趋于保守,可将他们归为传统人群,这一群体对流行语的知晓、接受程度不如时尚人群高。从文化程度看,它与流行语知晓度成正比,文化程度越低,流行语知晓度越低;文化程度越高,流行语知晓度越高,但该结论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有些博士学者由于专注于自己的研

9、究领域,对流行语的知晓度也不高。 注释: 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4 年第 1 期。本文调查方法借鉴谢俊英老师设计的调查方法。 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4 年第 1 期。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3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4, (1). 4张陈晨.近十年流行语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刘懿.流行语模因的类型与特点以近五年咬文嚼字 “十大流行语”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6夏中华.关于流行语性质问题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