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伊顺园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01781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伊顺园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宁夏伊顺园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宁夏伊顺园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宁夏伊顺园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宁夏伊顺园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伊顺园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伊顺园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1 项目概况1.2 项目由来及建设的必要性1.3 承办单位概况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第二章 市场需求分析2.1 市场需求分析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1 项目选址3.2 项目场址条件3.3 项目建设条件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划4.1 项目总体平面布置4.2 建设方案第五章 建设期限和进度5.1 建设期限5.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 投资估算6.2 资金筹措第七章 财务评价7.1 营业收入估算7.2 成本费用估算7.3 财务评价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附图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2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宁夏伊顺园活

2、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1.1.2 项目性质:新建1.1.3 建设地点贺兰县常信乡光明村四十里店占地约 150 亩。该地点土地平坦,通讯、供水、供电条件具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适合本项目的建设。1.2.4 建设规模及内容1) 建设规模新建集活畜交易、市场信息服务于一体的西北地区最大的活畜交易中心,牛年交易量达到 30 万头,羊 50 万只。 2) 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规划占地 150 亩,由活畜交易区、综合服务区、活畜暂存服务区、急宰处理区、粪污处理区及辅助工程等六部分组成。配套购置检疫、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发布及网上交易系统、电子结算系统、急宰及化制设备、粪污处理设备、辅助设备等 120 台(套)。

3、主要建设:牛羊交易大棚 10000,锅炉、配电、贮水各一处,污水、粪污处理系统各一处,路面硬化及地面硬化 28000, 电子信息服务中心,急宰间及隔离室 800,检疫及防疫室 120,地磅一处,办公及休息室 8001.2.5 建设目标(1)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当地,辐射陕、甘、宁、青海地区,以建设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设施和信息化程度全国领先的活畜暨畜产品交易市场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营业方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营业方式,加快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区域内活畜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和带动区域内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保证城乡居民的消费质量和安全。3(2) 通过对市场

4、的检疫、检测、信息、运输、电子结算等功能软硬件建设,使活畜交易从对手交易向代理制、拍卖交易转变;从分散的现金结算向统一的电子结算转变;不断完善市场的物流配送、信息、检测等功能,打破地区和企业性质限制,转变经营理念,走“市场+基地+ 农户 ”的发展路子。(3) 加快活畜交易市场内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健全检测制度,增强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农产品检疫检测体系的要求,对运入市场的活畜进行监测,以保证活畜产品的质量及消费安全。(4) 加强活畜交易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在市场内,设专人整理各地活畜市场的供求、交易和价格信息,并通过信息网络和公开媒体及时向广大市场主体公布,积极引导市场

5、价格的合理形成,引导本地区内的产品的正常生产和有序流通。(5) 完善市场内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设施,对市场产生的垃圾、污水及时进行清除处理,使之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营造现代化的大型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形象,构建环境优越的市场的整体档次。(6) 对市场交易活动实行全面电子监控,提高交易纠纷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1.1.6 项目投资投资总额:本项目总投资 2144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 1900 万元,仪器设备投资 19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4 万元 。 资金筹措:公司自筹 1286.4 万元,申请资助 857.6 万元。1.1.8 效益情况项目通过收取牛、羊 等活畜的交易管理服务费、商

6、铺出租、出售有机肥等方式确保项目正常运行。经估算,正常年可实现营业收入 600 万元,税金及附加为 100 万元。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活畜暨畜产品交易平台、物流配送、信息交流等市场交易环节,形成活畜养殖、产品收购、活畜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该产业链的形成,一是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把区域内丰富的活畜产品集中起来销售,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优质服务;二是通过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4信息,正确引

7、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三是调整利益关系,使广大养殖农户分享到流通加工增值带来的利益。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项目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开发扶贫,带动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都具有重要作用。1.2 项目由来及建设的必要性1.2.1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畜牧产业体系的建设力度,特别是把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自治区和各级政府把做强做大清真食品行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 ,提出立足于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加强优势产业带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与市场流通

8、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示范带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 项目所在的贺兰县及周边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发达的种植业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还是回族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具有牛羊养殖、贩运及经营畜禽产品的传统习惯,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 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是发挥资源优势,落实产业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贺兰县是畜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畜产品资源丰富,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把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把完善活畜交易市场建设作为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切

9、实解决农民卖(畜)难(问题) 、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并且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加以扶持; 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落实产业政策,推动畜牧业和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2) 是完善市场体系,转变交易方式,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贺兰县及周边活畜交易还处在以乡镇集贸市场交易为主的阶段,路边交易、赶集交易的“有市无场”经营还依然存在,现有的畜产品流通交易不但规模小,而且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易规则,交易数量和质量受到限制,欺行霸市、5哄抬物价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畜禽粪便污染和卫生检疫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制约了活畜暨畜产品的流通交易和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项目建设有利于扩大

10、贺兰及周边活畜市场交易规模,形成交易技术手段先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商品供求信息畅通、服务功能齐全的区域性的现代化畜产品交易市场,更大范围发挥其商品集散和产地规范交易的作用,转变交易方式,搞活商品流通,促进畜牧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农户生产与市场的有效联系,延伸产业链,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及畜产品的顺畅流通、便捷交易,减少市场波动,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整体效益及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3) 是建立种畜登记、拍卖机制,实现种畜优质优价公平交易的需要贺兰县及周边已有活畜交易市场的经营规模和交易功能水平难以适应畜产品快速流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设

11、现代化的活畜交易市场,提高活畜交易各环节的科技含量,打造公平、公开的商品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其价格形成功能,有利于形成“分品种、分质量、分年龄”的等级交易机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和优质畜产品的引进生产,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交易市场的商品集聚、扩散作用,带动畜牧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总量,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项目结合种畜禽测定工作,建立推行种畜登记、拍卖机制,实现种畜交易优质优价,推动种畜禽生产的有序竞争,逐步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购销和价格体制,保障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4) 是扩大市场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带动

12、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活畜交易市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壮大,扩大市场主体;通过“示范、引导、扶持、鼓励”发展畜产品流通的专业合作社、协会等中介组织,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和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交易的组织化程度,为畜牧产业发展提供服务。项目以市场建设为龙头,加强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完善,将有力带动养殖、加工、贮运和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建一处市场、活一片产业、富八方群众”的目标;随着市场体系和功能的不断延伸、完善,以市场交易物6流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将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极大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

13、谐。5) 是落实科学发展,整合现有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贺兰及周边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和生产生活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项目建设积极扶持优势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农业,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市场交易体系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条件;通过建设交易市场配套畜禽疫病检疫体系和粪污综合处理工程,加强畜禽疫病的检测防疫和畜禽污染物的有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开发利用节约

14、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技术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促进畜牧业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3 承办单位概况宁夏伊顺园农工贸有限公司是贺兰县政府为发展牛羊肉产业,经招商引资,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伊顺集团投资兴建的畜产品养殖、加工的独资公司。公司投资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伊顺集团是内蒙古锡盟农牧业产业化核心企业,集团下辖锡盟伊顺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锡盟穆兴皮毛制品有限公司和锡盟穆鑫毛纺有限公司等 3 家全资子公司。集团公司可年生产牛羊肉制品 10000 吨,加工皮毛 400 万张,加工羊毛 3000 吨,是锡盟集肉、皮、毛加工销售一体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公司于 2009

15、 年 5 月入驻银川德胜工业园区,位于贺兰县虹桥北路。公司注册资金 3600 万元,占地面积 789.6 亩【清真食品加工基地占地面积 218.18 亩,养殖基地占地面积 570.42 亩】 。公司项目一期总投资 2 亿元, 在贺兰县建立标准化肉牛繁育育肥场 1 处、高标准清真肉类加工厂 1 处,现代化畜牧交易市场1 处,项目规划年产值可达 7.5 亿元。建成后,可年加工羊 40 万只,牛 10 万头,年销售收入达 65720 万元,形成养殖、生产、销售一条龙,农、工、商为一体的清真肉制品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项目建成后,产品可销往全国大中城市,部分产品可远销东

16、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可为当地解决就业 500 多人,带动周边养殖业共同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清真肉食品。目前,公司已建成标准化育肥牛舍 40300 平米,存栏肉牛710000 头,建成高标准清真牛羊肉屠宰一期工程,并于 2010 年 8 月正式投产。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 号);4) 农业部 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5) 自治区2011 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第二章 市场需求分析2.1 市场需求分析2.1.1 畜禽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畜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预计 2010 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 7850 万吨、2760 万吨、3740 万吨,比 2005 年分别增长13.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