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2(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015267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2(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文本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2(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文本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2(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文本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2(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文本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2(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本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2(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本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2(苏教版必修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21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作者简介1,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解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二十一岁中进士,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贞元时期,柳宗元在科名和仕途上,是比韩愈更为得意的。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时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为遭到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作者简介2,柳宗

2、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故并称“韩柳”。其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但贞元时期,他在长安,努力施展政治抱负,而“不以是取名誉”,重要作品不多,成就不大。元和以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受到了生动的社会教育。这对他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他的诗文,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所表现的独创性,也非常突出。 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八日,柳宗元于柳州病逝,他临终前写信给友人刘禹锡,托他保存整理自己的全部文稿。后来刘禹锡编成柳河东集三十卷,并为之作序,现存种类文章共四百多篇,诗一百四十多首。,作者简介3,

3、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久负盛名,最为人们称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当时的永州虽然地僻民穷,但是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如果说作者把丑恶和憎恨抒汇在寓言中的话,那么他把美好和热爱又都寄托在游记里了。他“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感情。,“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l)人,居是州,恒惴栗。

4、其隙也,则施施(y y)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榛(zhn)莽,焚茅茷(f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 )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然洼然,若垤(di)若穴,尺寸千里,攒蹙(c)累积,莫得遁(dn)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 土娄(pu lu)为

5、类。悠悠乎与颢(h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题解/背景,永贞元年(805)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即今湖南零陵,当时属偏远之地,但佳山秀水,景色优美,作者政治上遭受打击,抑郁愤懑,加之司马属闲散官职,所以作者游山玩水,以求寄托。作者先后写了被称为永州八记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篇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是既各自独立成篇,又以时间为

6、序排列,相互联系,前后贯通。始得西山宴游记便是其中的第一篇,因西山为“向之未始游”,故以“始得”二字命题名篇。,文意理解1,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从我成了罪人,居住在这个永州,经常忧惧不安。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每逢闲暇的时候,就缓缓的行走,随意的游览。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天天跟我的朋友登上高山,钻入森林,遍寻曲折的溪流的源头;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幽静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哪一个远的地方没有走到。,文意理解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到了地方就拨开荒草,席地而坐。倾尽壶中的酒,喝个大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醉了就互相枕压睡着,睡

7、着做梦,平时心中想到什么,梦也就跟它一样。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睡醒了就爬起来,起来就回家。总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姿异态的,都为我所游遍,却不知西山景色的奇异独特。,文意理解3,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子里,遥望西山,才指点其景色奇异。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fa,穷山之高而止。 于是命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向前走,砍掉丛生的杂树,烧掉茂盛的茅草,一直到山的最高处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攀着岩石,拉着藤蔓,登上山顶,两腿伸直岔开

8、坐在地上,纵览眼前美景,于是数州的土地,都在我们的坐席下面。,文意理解4,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它们的高低的形势,有的高耸,有的低凹,像蚁洞外的小土堆和洞穴,千里之局距看来只有尺寸之阔,各种景物聚拢紧缩,层层堆积,都无法逃出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 青山缭绕,白水环流,在远处与天边相连,向四周望去,都是如此。至此我才知道,这西山卓立不凡,不和那些小山丘同类。,文意理解5,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他高大绵亘与天地之气相连,看不到它的边际;完满自足地与天地作伴

9、,而不知道它的穷尽之期。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拿过酒杯满满的倒上酒来喝,渐渐无力的醉了,不知不觉太阳已经下山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只见苍茫的暮色由远处到来,来到后什么也看不见了,而仍然不想回去,文意理解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神像凝结了一样(忘掉了一切思虑),形体像消散了一样,(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万物暗暗融成了一体。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至此才知道我过去还未曾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次游西山才算开始。所以写了文章记这件事。是岁,元和四年也。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语言

10、知识点(一),、古今异义未始(古义)未尝而知西山之怪特。 (今义)没开始累积(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然后(古义)这样以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今义)转折连词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乎始。 (今义)递进连词更 (古义)更换交替醉则相枕以卧。 (今义)更加,披(古义)拨到则草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就(古义)接近,颓然醉 (今义)就是。向(古义)从前然后知吾之未始游。 (今义)朝。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 (今义)志气,志向。是(古义)代词,这 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判断动词。,语言知识点(二),2、一词多义异 认为奇异 始指之 独特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态者特 特别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11、 超出一般 然后知是山之立为 成为 自余僇人 为(表目的) 故之文以志3、通假字自余为僇人(“僇”通“戮”,遭到贬谪),语言知识点(三),译文: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以来,常常恐惧不安。公务之暇,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萦回曲折的溪涧。只要有幽泉和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倒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互相枕靠着躺下;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睡醒就起来,起来就返回。自以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点不同常态的,都为我所享有了,但从不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望见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

12、,认为它怪异。于是就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草木丛,烧掉茂密的茅草,直到山顶为止。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席地而坐,观赏风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卧席之下。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尺寸之界包含了千里的景物,各种景物聚拢紧缩,层层堆叠,没有一个能逃避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际,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土丘实非一类。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拿起酒杯满斟而饮,摇晃就要醉倒,一点儿也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一无所见,而

13、我还不想回去。此时心神凝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为此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这一年,是元和四年。,主旨,文章以自然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映照,在记叙了游览西山的经过,突出了作者在游览中获得的精神感悟的同时间接肯定了作者在革新失败,贬官永州后,仍坚持的特立独行的品格。,层次结构,全文分两段第一段:永州泛游 、谪居永州的背景及现状。 、闲游山水,倾壶而醉。第二段:写作者对西山的发现以及引导出自己精神上的新境界。 1.写初登西山时所见景致,暗示了西山的高峻 2.写俯瞰众山之景,以众山之小反衬西山之高。 3.远眺所见之景,又

14、显示西山高耸云天的气势。,写作特色,1.侧面衬托 如对西山的高峻,不做正面的描绘,而用众山与西山的高下对比,来表现西山的气势非凡。2.铺垫的运用 如文章开头,并不切入正题,而先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来反托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以及获得的感悟。,本文写作手法分析,记叙手法,先写谪居,次写发现西山,三写登山,再写山上所见,最后写感受。,1.顺序法,“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2.移步法,描写手法,3.比喻法: “若垤若穴”,以“垤”、“穴”比喻众山之渺小。,1.映衬法:自以为游遍永州美景衬托发现西山后才知道游山之乐。,2.白描(直接描写):如“岈然洼然”是

15、直接描写山谷的深邃低陷。,抒情手法,2.借景抒情 “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以“西山”自喻孤傲不群,不同流合污;“培塿”比喻阿谀奉承的小人。,1.直接抒情 直接写游西山与众化冥合,超越时空,物我两忘的感受。,3.情景交融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暮色由远而近,即使什么也看不见,仍不想离去。,前后呼应,前:“恒惴栗”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情,前:“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醉态,前:“觉而起,起而归”,后:“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归家,前: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后: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游,句式整齐多变,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