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预防占首位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1427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眼病预防占首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红眼病预防占首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红眼病预防占首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红眼病预防占首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眼病预防占首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眼病预防占首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眼病预防占首位夏季起是“红眼病”开始的高发季节, “红眼病”的来袭会引起人们高度警惕。然而过激的防范和对红眼病认识的不够,常令不少闻“红眼”色变的人意外“中招” 。医学上称红眼病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 ,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传染。夏季因天气炎热,细菌生长繁殖快,非常容易造成此病的大流行。本期“自我诊疗”一起认识并预防该病。 典型症状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或“火眼” ,其主要特征为结膜明显充血,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自愈倾向。典型症状有: 流泪(75%) 、目垢增多(7

2、5%) 、畏光(75%) 、充血(65%) 、 红眼(65%) 、水肿(65%) 自觉患眼刺痒如异物感,严重时有眼睑沉重、畏光流泪及灼热感。有时因分泌物附着在角膜表面瞳孔区,造成暂时性视物不清,冲洗后即可恢复视力。由于炎症刺激产生大量黏液脓性分泌物,患者早晨醒来时会发觉上下睑被分泌物粘连在一起,当病变侵及角膜时,畏光、疼痛及视力减退等症状明显加重,少数患者可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症状。 一般说来,发病 34 日,病情即达高潮,随后逐渐减轻,约 1014 日即可痊愈,病情较重者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及全身不适等,症程可持续约 24 周,本病常双眼同时或相隔 12 日发病。 常见误区及预防

3、红眼病的防治不难,人们一旦发现患上红眼病,就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还需小心警惕常见的 4 个误区。 误区一:游泳前滴眼药水能更好地防护眼睛 泳池是传播细菌的温床,游泳谨慎环境卫生是必须的,但泳前滴用眼药水防止病菌侵入眼睛?s 是达不到效果的。 因为人们游泳时尽管带上护镜,下到水里,还是会有小部分水浸入眼中把眼药水冲掉,根本起不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但出水后滴用眼药水,并不断地眨眼却可以把眼里的细菌、病菌冲出来,减少细菌、病菌对眼睛的感染。 误区二:红眼病是因为看了红眼病患者的眼睛才得的 “我就不小心看了他一眼!”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人在得了红眼病后抱怨。 其实这种说

4、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光看不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防治红眼病,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脸盆、毛巾;出入公共场所如商场、泳池、公车和学校等接触身外的事物后,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身边患病病人所用的脸盆、毛巾、手帕等要煮沸消毒并分开放置。不煮的用具可以在太阳底下暴晒。 误区三:得过红眼病就不会再复发了 一些人以为红眼病像麻疹一样,患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患上,其实不然。红眼病治愈后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并不能保证不会再次感染上。 而且红眼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人们在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细菌病毒感染,或是病好了又接触到一个患病的人,红眼病重新复发也是常有的事。 误区四:眼

5、睛红了就是患上红眼病 不是所有的眼红症状都是红眼病。夏天发现眼红或是眼不舒服把病症归结为红眼病,这是不正确的。其他眼科疾病如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炎等也会出现眼红的症状。 治疗方法 在发病早期和高峰期作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确定致病菌,并作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治疗。一般病程晚期细菌学检查阳性率较低。对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 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若分泌物不多,可用消毒棉签蘸上述溶液清洁眼部。早期冷敷可以减轻本病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多种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如 10%磺胺醋酰钠、0.25%氯霉素、0.5%1.0%红霉素液或新霉素等,根据病情的轻重,每隔 23 小时一次;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如 0.5%四环素、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防止眼睑粘着,同时使药物在结膜囊内保留较长时间。在并发角膜炎时,应按角膜炎处理。 切记治疗要及时、彻底,防止复发。 饮食原则 1.如患者风重于热,在饮食上宜吃散风为主、清热为辅的食物,可用车前草、薄荷叶煎汤洗眼或服用。 2.如因热重于风引起,饮食上宜清热为主,散风为辅。3.如患者风热并重的,多吃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功效的食物,如马兰头、枸杞叶、冬瓜、苦瓜、绿豆、荸荠、香蕉、西瓜等。 4.忌食葱、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刺激食物,最好不吃带鱼、鲤鱼、虾、蟹等海腥发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