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994654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机床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设计第一讲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个是原理设计,即要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的各种控制要求,另一个是工艺设计,即要满足电气控制装置本身的制造、使用和维修的需要。原理设计决定着生产机械设备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工艺设计决定电气控制系统是否具有生产可行性、经济性、美观、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所以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要全面考虑两方面的内容。在熟练掌握典型环节控制电路、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电路分析能力之后,设计者应能举一反三,对受控生产机械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并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第一节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基本内容和设计程序生产机械

2、种类繁多,其电气控制方案各异,但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基本相同。设计工作的首要问题是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程实践的观点,它是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的基本保证。一、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1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依据主要来源于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的要求。2设计方案要合理。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应力求简单、经济、便于操作和维修,不要盲目追求高指标和自动化。3机械设计与电气设计应相互配合。许多生产机械采用机电结合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控制要求,因此要从工艺要求、制造成本、结构复杂性、使用维护方便等方面协调处理好机械和电气的关系。4确保控制系

3、统安全可靠地工作。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内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编制出设备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所必须的图纸、资料等。图纸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系统的组件划分图、元器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电气箱图、控制面板图、电器元件安装底板图和非标准件加工图等,另外还要编制外购件目录、单台材料消耗清单、设备说明书等文字资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原理设计与工艺设计两个部分,以电力拖动控制设备为例,设计内容主要有:1、原理设计内容电气控制系统原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l)拟订电气设计任务书。1(2)确定电力拖动方案,选择电动机。(3)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计算主要技术参数

4、。(4)选择电器元件,制订元器件明细表。(5)编写设计说明书。电气原理图是整个设计的中心环节,它为工艺设计和制订其他技术资料提供依据。2、工艺设计内容进行工艺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组织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从而实现原理设计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并为设备的调试、维护与使用提供相关的图纸资料。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有:(l)设计电气总布置图、总安装图与总接线图。(2)设计组件布置图、安装图和接线图。(3)设计电气箱、操作台及非标准元件。(4)列出元件清单。(5)编写使用维护说明书。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1、拟订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整个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依据,又是设备竣工验收的依据。设计任务的拟定一般

5、由技术领导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和任务设计部门等几方面共同完成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书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名称、用途、基本结构、动作要求及工艺过程介绍。(2)电力拖动的方式及控制要求等。(3)联锁、保护要求。(4)自动化程度、稳定性及抗干扰要求。(5)操作台、照明、信号指示、报警方式等要求。(6)设备验收标准。(7)其它要求。2、确定电力拖动方案电力拖动方案选择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各部分设计内容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所谓电力拖动方案是指根据零件加工精度、加工效率要求、生产机械的结构、运动部件的数量、运动要求、负载性质、调速要求以及投资额等条件去确定电动机的类型、

6、数量、传动方式以及拟订电动机起动、运行、调速、转向、制动等控制要求。2电力拖动方案的确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拖动方式的选择电力拖动方式分独立拖动和集中拖动。电气传动的趋势是多电动机拖动,这不仅能缩短机械传动链,提高传动效率,而且能简化总体结构,便于实现自动化。具体选择时,可根据工艺与结构决定电动机的数量。(2)调速方案的选择大型、重型设备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应尽可能采用无级调速,有利于简化机械结构、降低成本;精密机械设备为保证加工精度也应采用无级调速;对于一般中小型设备,在没有特殊要求时,可选用经济、简单、可靠的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3)电动机调速性质要与负载特性适应对于恒功率负载和恒

7、转矩负载,在选择电动机调速方案时,要使电动机的调速特性与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相适应,这样可以使电动机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3、拖动电动机的选择电动机的选择主要有电动机的类型、结构型式、容量、额定电压与额定转速。电动机选择的基本原则是:(1)根据生产机械调速的要求选择电动机的种类。(2)工作过程中电动机容量要得到充分利用。(3)根据工作环境选择电动机的结构型式。应该强调,在满足设计要求情况下优先考虑采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使用维护方便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确选择电动机容量是电动机选择中的关键问题。电动机容量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析计算法,另一种是统计类比法。分析计算法是按照机械功率估计电动机的工

8、作情况,预选一台电动机,然后按照电动机实际负载情况做出负载图,根据负载图校验温升情况,确定预选电动机是否合适,不合适时再重新选择,直到电动机合适为止。电动机容量的分析计算在有关论著中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在比较简单、无特殊要求、生产数量又不多的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容量的选择往往采用统计类比法,或者根据经验采用工程估算的方法来选用,通常选择较大的容量,预留一定的裕量。4、选择控制方式控制方式要实现拖动方案的控制要求。随着现代电气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机械电力拖动的控制方式从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向 PLC 控制、CNC 控制、计算机网络控制等方面发展,控制方式越来越多。控制方式的选择应在经济、

9、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的要求。35、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编制元器件明细表。6、设计电气设备的各种施工图纸。7、编写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第二节 电气控制原理电路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电气控制原理电路设计是原理设计的核心内容,各项设计指标通过它来实现,它又是工艺设计和各种技术资料的依据。一、电气控制原理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电气控制原理电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分析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两种。1、分析设计法分析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基本控制环节(单元电路)或将比较成熟的电路按其联锁条件组合起来,并经补充和修改,将其综合成满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线路。当没有现成的典型环节时,可根

10、据控制要求边分析边设计。分析设计法的优点是设计方法简单,无固定的设计程序,它是在熟练掌握各种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和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电气控制电路能力的基础进行的,容易为初学者所掌握,对于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电气技术人员来说,能较快地完成设计任务,因此在电气设计中被普遍采用;其缺点是设计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当经验不足或考虑不周全时会影响线路工作的可靠性。为此,应反复审核电路工作情况,有条件时还应进行模拟试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直到电路动作准确无误,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为止。2、逻辑设计法逻辑设计法是利用逻辑代数来进行电路设计,从生产机械的拖动要求和工艺要求出发,将控制电路中的接触器、继电器线圈

11、的通电与断电,触点的闭合与断开,主令电器的接通与断开看成逻辑变量,根据控制要求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逻辑关系式来表达,然后再化简,做出相应的电路图。逻辑设计法的优点是能获得理想、经济的方案,但这种方法设计难度较大,整个设计过程较复杂,还要涉及一些新概念,因此,在一般常规设计中,很少单独采用。其具体设计过程可参阅专门论述资料,这里不再作进一步介绍。二、电气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电气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是:(l)根据确定的拖动方案和控制方式设计系统的原理框图。(2)设计出原理框图中各个部分的具体电路。设计时按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联锁与保护、总体检查反复修改与完善的先后顺序进行。(3)绘制总原理图

12、。4(4)恰当选用电器元件,并制订元器件明细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控制电路的简易程度适当地选用上述步骤。三、原理图设计中的一般要求一般来说,电气控制原理图应满足生产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电路要具有安全可靠,操作和维修方便,设备投资少等特点,为此,必须正确地设计控制电路,合理地选择电器元件。原理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电气控制原理应满足工艺的要求在设计之前必须对生产机械的工作性能、结构特点和实际加工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来考虑控制方式,起动、反向、制动及调速的要求,设置各种联锁及保护装置。2、控制电路电源种类与电压数值的要求对于比较简单的控制电路,而且电器元件不多时,往往直接采用交流 3

13、80V 或 220V 电源,不用控制电源变压器。对于比较复杂的控制电路,应采用控制电源变压器,将控制电压降到 110V 或48V、24V。这种方案对维修、操作以及电器元件的工作可靠均有利。对于操作比较频繁的直流电力传动的控制电路,常用 220V 或 110V 直流电源供电。直流电磁铁及电磁离合器的控制电路,常采用 24V 直流电源供电。交流控制电路的电压必须是下列规定电压的一种或几种:6V,24V,48V,110V(优选值),220V,380V,50Hz。直流控制电路的电压必须是下列规定电压的一种或几种:6V,12V,24V,48V,110V,220V。3、确保电气控制电路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

14、为保证电气控制电路可靠地工作,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电器元件的工作要稳定可靠,符合使用环境条件,并且动作时间的配合不致引起竞争。复杂控制电路中,在某一控制信号作用下,电路从一种稳定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常常有几个电器元件的状态同时变化,考虑到电器元件总有一定的动作时间,对时序电路来说,就会得到几个不同的输出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电路的“竞争”。而对于开关电路,由于电器元件的释放延时作用,也会出现开关元件不按要求的逻辑功能输出的可能性,这种现象称为“冒险”。“竞争”与“冒险”现象都将造成控制电路不能按照要求动作,从而引起控制失灵。通常所分析的控制电路电器的动作和触点的接通与断开,都是静态分析

15、,没有考虑电器元件动作时间,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电磁线圈的电磁惯性、机械惯性、机械位移量等因素,使接触器或继电器从线圈的通电到触点闭合,有一段吸引时间;线圈断电时,从线圈的断电到触点断开,有一段释放时间,这些称为电器元件的动作时间,是电器元件固有的时间,不同于人为设置的延时,固有的动作延时是不可控制5的,而人为的延时是可调的。当电器元件的动作时间可能影响到控制电路的动作时,需要用能精确反映元件动作时间及其互相配合的方法(如时间图法)来准确分析动作时间,从而保证电路正常工作。(2)电器元件的线圈和触点的连接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电器元件图形符号应符合 GB4728 中的规定,绘制时要合理安排版面

16、。例如,主电路一般安排在左面或上面,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排在右面或下面,元器件目录表安排在标题上方。为读图方便,有时以动作状态表或工艺过程图形式将主令开关的通断、电磁阀动作要求、控制流程等表示在图面上,也可以在控制电路的每一支路边上标注出控制目的。在实际连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正确连接电器线圈。交流电压线圈通常不能串联使用,即使是两个同型号电压线圈也不能采用串联后,接在两倍线圈额定电压的交流电源上,以免电压分配不均引起工作不可靠。 合理安排电器元件和触点的位置。对于串联回路,电器元件或触点位置互换时,并不响其工作原理,但在实际运行中,影响电路安全并关系到导线长短, 防止出现寄生电路。寄生电路是指在控制电路的动作过程中,意外出现不是由于误操作而产生的接通电路。 尽量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缩短连接导线的长度。 控制电路工作时,应尽量减少通电电器的数量,以降低故障的可能性并节约电能。 在电路中采用小容量的继电器触点来断开或接通大容量接触器线圈时,要分析触点容量的大小,若不够时,必须加大继电器容量或增加中间继电器,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