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983722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2 页关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姓名: 寇海波 学号:【摘要】 教育问题伴随着招生、考试、就 业等“ 关口”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问题。教育公平是配置教育资源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实际中却常显不足;有鉴于此,我们要进一步把基础教育的“义务性” 凸显出来。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切实领会初等教育投资运行中的优点和不足,完善现有的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制定有关教育投资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教育投资稳定的来源;在义务教育阶段施行免收学生的学杂费;制定国家扶持贫困地县发展教育事业的长期计划,建立贫困地县教育发展基金。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和优质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时代命题。【关键词】

2、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问题伴随着招生、考试、就业等“关口 ”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问题。教育 问题的奇特之处是教育成了人人皆怨的“大家骂” 。用人单位抱怨教育质量下降,抱怨研究生工作能力不如过去的本科生,大学生操作能力不如过去的中技生;“道德从业人 员” 呼吁“素质教育”,斥责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滑坡;社会舆论痛责教育产业化,教育部领导批学校企业化,校长抱怨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嫌待遇低或不公,家长恨高收费乱收费,在校学生怨课业负担重和考试多,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骂就业难和“扩 招” ,外地 户口的骂“ 特权” ,本地户口的骂“移民”第 2 页 共 12 页,教育业内外人人皆怨

3、。教育资源配置的“双轨制” 、“多渠道”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从而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各个地县的公民之间、教育与受教育者无法达成对于教育的共识。因此,人人都觉得对自己不公平,似乎谁都是受害者,谁也没沾光,谁都有理, 这便是教育“ 大家皆怨”的主要原因所在。教育关系国计,关乎民生。 发展教育必须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模式,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受教育权利不公问题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势在必行。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引发的负面现象。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一指标方面差异显著。前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11.3 年,相当于高中二年级的文化程度;后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4、 7.51 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相比 2000 年城镇平均 10.20 年和农村 7.33 年的数据,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仍在提高,但前者的增长速度显然大于后者。“中国教育的不平等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各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不平等,以及教育者所得待遇的不平等。” 据报道,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 GDP 比重在 1985 年的平均水平是 5.2%,发达国家是 5.5%,发展中国家是 4.5%,而当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只占2.3%,教育投入不足的现象还在一直延续,即使到今天,我国仍没有达到 4%的既定目标。这也表明,教育经费的 严重不足是摆在中国教育目前的一个严峻现实,在全部

5、教育经费中,政府预算投入只占53%,其它渠道的投资占 47%。国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民第 3 页 共 12 页间社会与普通百姓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2002 年我国社会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 1.94%,其比例之高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据调查,中国父母目前在子女教育费用方面的支出已超过养老和住房,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在第一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以仅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 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 22.9的庞大教育体系。这一“穷国办 大教育” 的矛盾,压力可想而知。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赂 ,开始把教育 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但教育投资情况仍然令人堪忧。教育经

6、费投入不足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另一方面,现有短缺的经费也存在配置不良的现象:即“外延发展”造成的结构不良,重复投 资,重复建设;更有甚者,还有少数干部贪污腐败、公款吃喝,浪 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有鉴于此,人们迫切要求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浪费和损耗。当然,对现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关注是合理的、有效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在注重使用率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方面,即缺失对教育公平的合理关注。教育公平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取向,尤其在初等教育阶段更应体现公平性。 回顾近 30 年来学校体制和机制的演变,不难看出,教育资源配置“双轨

7、制”与市场行为 “多渠道”的介入,加剧教育资源配置换衡矛盾。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始于办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始于对重点学校在设施、经费、 师资、生源等方面的 倾斜和“ 特殊政策 ”,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办教育的行为客观上加剧了这种资源配置失衡。在基础教育环节,因为有“ 城乡分治”,所以,才有教育条件的天壤之别导致的农村第 4 页 共 12 页义务教育设施、经费、师资和师生员工的待遇差距,才有乡村教师流失,农村孩子教育条件日益恶化,上不了好学校,得不到良好教育,以至于辍学、失学。因为各地都有重点学校与非重点之分,所以,才有单纯追求“升学率 ”问题,才使“ 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素质教育演变为“应试教

8、育”,才有所谓“借读生” 及其引发的高收费乱收费问题。因为在统一高考的前提之下,省际之间存在招生计划和名额之差,起点不公平引发“高考移民 ”问题。在千军万马过“ 独木桥” 的同时,因为有各种“特长生加分”、“特招” 、“单独招生”等“特殊政策” ,所以,人人都想走捷径,“ 校外班”、 “兴趣班”、“特长班”如火如荼;与此同时,特权行为人和作弊行为人千方百计进行恶性博弈。重点学校高收费越来越多、教师待遇越来越高、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加之“ 贵族学校”、自费生、自筹经费研究生等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行为的介入,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导致资金、名师、 “尖子生 ”等优势教育资源进一步向重点中

9、学、名牌大学集中,优势教育资源集中形成垄断,垄断使潜在矛盾加剧。工资待遇确认、职称评定、学生就业难和“ 学历高消费”等教育体制之外的弊端反作用于教育体制,引发专科学校“专升本” 、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升大专热潮,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严重萎缩,继而造成职业技术教育结构性失衡,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导致装备制造业“技工荒”,导致农林牧副渔业技术力量匮乏。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国民待遇两极分化,学生由于受教育机会“起点不公平” 而逐渐两极分化。既得利益阶层要努力扩展、保持、享有已经取得的教育优势资源和受教育特权,富裕阶层通过支付高额学费而分享优势教育资源,第 5 页 共 12 页这些人的子女因为享有优势教育资

10、源而获得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农民,特别是城乡贫困户等“寒门子弟”因为无法享有公平的教育 资源,无法得到良好的基 础教育,在学习阶段就被渐次淘汰出局。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负面教育” ,一切“正面教育 ”在任何一 项威胁青少年时代生存 发展的“负面教育”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尴尬、荒诞、可笑的。支付高学费且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只有焦虑和气愤,他们不会感恩戴德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求职的困难和生存的压力冲淡了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培养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责任感。 通报指出,全省义务教育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财政投入明显加大,义务教育经费得到较好保障,农村中小

11、学教师工资全额纳入了县(市、县)财政预算,危房改造进展明显,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通报指出,目前全省 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资金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资源配置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领导在会上表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继续全面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推动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特别是加强农村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高素质教师向农村流动,努力做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实现教育公平。要进一步依法加大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全面顺利实施。教育部近日要求各地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

12、,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第 6 页 共 12 页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抓紧制订或完善本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或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要积极推动学县内各学校优秀课程、优秀教师、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场馆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能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在学校

13、举办实验班。确因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举办的,要严格控制数量和规模,开展实验所需经费由审批部门统筹解决,不得向学生加收费用。教育权利的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群众关注度越来越高,基础教育均衡化成了当今世界各国发展趋势。我县地处辽宁东北部,县域面积 585 平方公里,人口 32.7 万。现有中小学生 41000 多名,教师 2500 余名。87% 为农业人口,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7.5 亿元,财政收入仅 4700 万元。2001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62.52 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 6.01 亿元。我县一直坚持以“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标,致力于推 进基础教育的均衡、优

14、质发展, 彻底改变了建县时基础教育的落后面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荣获全国及全省“两基” 先进县(县)、辽宁省教育强县、辽宁省素质教育实验先进县(县)等称号。光明日报、沈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等为题,第 7 页 共 12 页对我县坚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优质的均衡教育作长篇报道。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县基础教育呈现了快速、持续、均衡、优质发展的良好态势。经多年来的经验和国家形势的发展,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注重的几方面。1、提高普及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与普及水平,是衡量基础教育均衡

15、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 1986 年,我县采取“全面实施、分步推 进”的办法在全县同时实行义务教育。至 1989 年,全县义务教育段入学率从 82%提高到 98.6%,初中年巩固率从 92%提高到 97.5%,17 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普及率从 58%提高到 80%以上。三年的艰苦奋斗,找到了经济困难、教育落后地县普及义务教育的途径,当时被称为“ 普九”在全县推广。1993 年,顺利通过 省“ 两基”划样验收和原国家教委复评。1998 年通过沈阳市人民政府“ 两高” 评估验收。同 时,又及时从 “普九” 向两头延伸,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现在,全县义务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一直保持在 99

16、.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保留率达到 98.4%,17 周岁人口初 级中等教育普及率达到98.3%,残疾儿童入学年达到 96.6%,外来务工农民子女读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学率达到 96%以上,连续四年高中段入学率达到 90%以上。全县 9 个镇乡全部通 过沈阳市教育强镇评结验收,其中 2 个进入省教育强镇行列。2、改善 办学条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第 8 页 共 12 页教育硬件设施配置是否均衡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显性体现。我县千方百计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建立了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多元投入机制,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九五期间,全县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 1.8 亿元,教育经费总支出 5.76 亿元。2001 年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达 7525 万元,教育经费总支出达 1.72 亿元。建县前十年,县财政十分困难。我 们采取县和镇(乡)联动、集资办学等办法,共投入校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