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9960051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 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二 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二 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二 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二 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二 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 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 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徒手切片法以及植物细胞、组织观察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临时装片的制片方法、掌握徒手切片的方法2、 了解植物细胞结构。二、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培养皿、毛笔、滴管、纱布、0.9% 的 NaCl 溶液;洋葱、马铃薯、芹菜、番茄三、 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一) 临时装片的制作1、 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1) 擦载玻片 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信载玻片的边缘,右手用纱布将载玻片上下两面包住,然后反复擦拭,擦好后放在干净处备用。(2) 擦盖玻片 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盖玻片的一角,再将右手拇指和食指用纱布把盖玻片包住,然后从上下两面隔着纱

2、布慢慢地进行擦试。2、 取样用滴管滴一点水或其他溶液(根据需要)于载玻片的中央,把观察物放于载玻片上的液滴中,展开或摇匀。3、 盖盖玻片右手持镊子,轻轻夹住盖玻片的一角,使盖玻片的边缘与液滴的边缘接触,然后慢慢倾斜下落,最后平放于载玻片上,避免气泡的产生。如盖玻片下的液体过多,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液体吸掉。(二) 徒手切片法徒手切片法不需要任何的机械设备,只需要一把锋利的刀片就可以完成切片的制作,方法简单,也容易保持物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实用价值。1、 选材选择软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的段块。一般直径大小以35mm、长度以 2030mm 为宜。若材料太软,如幼叶等,不能直接拿在手中进行切片,可用

3、适当大小的马铃薯块茎或萝卜块根等作支持物,将材料夹入其中,一起切片。2、 切片用左手拇指、食品指和中指夹住材料,使其稍突出在手指之上,拇指略低于食指,以免刀口损伤手指。材料和刀刃上蘸水,使其湿润。右手拇指和食指横向平握刀片,刀片要与材料断面平行,刀刃放在材料左前方稍低于材料断面的位置,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从左前方向向右后方拉切。切片时要用臂力而不用腕力,手腕不要动,靠肘、肩关节的屈伸来切片,拉切要快,中途不要停顿,更不能用拉锯方式进行切片。每切 23 片就要把刀片上的薄片用湿毛笔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暂存备用。如发现材料切面出现倾斜,应修平切面后再继续切片。3、 镜检观察连续切下很多切片后

4、,挑选最薄的切片放于加了 1 滴清水的载玻片,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镜检、观察。(三) 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1、 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取一洁净载玻片,于载玻片中央加上一滴水。取洋葱一个,剥下一片新鲜的带紫色的南鳞叶,和刀片从外表面(或内表面)切一个面积为 4mm2 左右的方形小格,然后用镊子将表皮撕下,迅速入入载玻片上的小水滴中(表面向上) 。并使其平展,盖上盖玻片,即制成临时装片。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细胞结构。(1) 细胞的形状洋葱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扁砖状。细胞之间排列紧密,没有间隙。(2) 细胞壁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较透明,因此只能看到其侧壁。初看

5、时,好像两个相邻细胞只有一层壁,但是,通过增加反差和仔细调焦就能发现这实际上是三层,即两侧相邻两细胞的细胞壁及中间的胞间层。(3) 细胞质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充满整个细胞。由于中央有大的液泡,被挤成一薄层,分布于细胞周围,仅细胞两端较明显。(4) 细胞核为球形小体。由于中央有大液泡,也被挤向近细胞壁处。(5) 细胞膜非常薄,而且与细胞壁紧贴在一起,因此不易观察到。(6) 液泡一个或几个,位于细胞中央,里面充满细胞液,所以比细胞质透明。2、 果肉离散细胞观察用解剖针挑取少许已经红熟的的番茄果肉(以临近果皮的为好) ,把它们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解剖针将果肉细胞拨匀,分散得越开越好,盖上盖玻片,

6、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圆形或卵圆形的离散细胞,同样也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和很大的液泡。此外,还可以看到带色的圆形小颗粒,即有色体。3、 厚角组织用徒手切片法做芹菜叶柄的横切片,选取薄而透明的切片制成临时装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在芹菜叶柄棱角处的表皮内方有厚角存在,这些细胞的细胞壁在角隅处有增厚。实验三 植物根、茎、叶、花结构的观察一、 实验目的1、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以及根的次生结构观察并掌握叶片的内部结构;2、掌握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3、观察并掌握叶的内部结构;二、 实验材料双子叶植物幼根(棉花)横切片,小麦或玉米根横切片、棉花老根横切片;双子叶植物幼茎横切片、玉

7、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棉花(或蚕豆、迎春叶)叶片横切片,玉米(或小麦、水稻等单子叶植物)叶片横切片三、 实验内容(一) 根的结构1、 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取双子叶植物幼根横切片显微镜观察。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从外向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一部分组成。(1) 表皮 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无细胞间隙。有的表皮细胞可观察到向外突起形成的根毛(或根毛残体) 。(2) 皮层 在表皮之内维管柱之外的部分,占幼根的大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可进一步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和内皮层三部分。A、 外皮层:靠近表皮之下的几层细胞(一般为 13 层) ,细胞较小,细胞壁常木栓化,代替表皮起暂时的保护

8、作用。B、 皮层薄壁细胞: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有较大的细胞间隙,细胞具有储藏作用。C、 内皮层:是皮层最内层的细胞,围绕着内部的维管柱,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栓化的加厚带状物凯氏带,在根的横切面上可见两相邻的内皮层细胞间明显的加深的点状结构凯氏点。(3) 维管柱 内皮层以内的中央部分,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可分为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A、 中柱鞘:内皮层里面的 12 层薄壁细胞,排列紧密整齐。这些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侧根、木栓形成层(首次) 、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由这部分发生。B、 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蚕豆的初生维管组织由 4 个木质部束和 4

9、个韧皮部束组成,它们彼此单独成束,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在维管柱中心呈十字形辐射排列。靠近 4 个辐射角的是原生木质部,近中央的是后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壁厚,腔大。原生导管口径比后生导管口径小。初生韧皮部位于两木质部束之间,同样原生韧皮部在外,后生韧皮部在内。C、 薄壁细胞: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这部分细胞可以恢复分生能力,形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蚕豆根中央的薄壁细胞形成髓。2、 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取小麦或玉米根横切片观察。单子叶植物的根只有初生结构,其也是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1) 表皮 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可观察到根毛残体。(2) 皮层 在表

10、皮内。靠近表皮下的几层细胞(12 层) ,细胞较小,称为外皮层。在较老的材料中可见 23 层细胞壁常木栓化,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被染成红色。内皮层细胞的 5 个面都加厚,并木栓化,仅外切向壁是薄的显微镜下呈马蹄形。仅在正对木质部的地方保留 12 个细胞壁不加厚的细胞,称通道细胞。(3) 维管柱 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及髓几部分组成。中柱鞘是维管柱最外边排列紧密的小细胞,它的内侧是相间排列成一轮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两者之间是薄壁细胞。维管柱中央是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的髓。3、 根的次生结构取棉花老根横切片观察。表皮与皮层已经脱落。在显微镜下观察,棉花老

11、根由外向内分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等几部分。(1) 周皮 位于老根的最外方,从外向内可区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木栓层是老根外排列整齐的几层死细胞,在横切面上呈扁方形,径向壁排列整齐,常被染成红色。在木栓层内方,有一层被固绿染成黄色的扁方形的薄壁细胞,细胞质较浓,有的细胞能见到细胞核,即为木栓形成层。在木栓形成层的内侧,有 12 层较大的薄壁细胞,被固绿染成蓝绿色即为栓内层。(2) 韧皮部 由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主要为次生韧皮部)组成。初生韧皮部在栓内层以内,大部分因挤压而毁坏,常不能分辨。次生韧皮部位于初生韧皮部内侧,被固绿染成蓝绿色,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

12、纤维组成。其中细胞较大的为筛管,紧靠筛管的较小细胞为伴胞。韧皮薄壁细胞较大,在横切面上与筛管形态相似,常不易区分。韧皮纤维细胞细胞壁厚,被染成淡红色。此外在韧皮部还有径向排列的韧皮射线。(3) 维管形成层 位于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之间,由一层扁形的被染成浅绿色的薄壁细胞组成。显微镜下可发现被染成淡绿色的扁形细胞不只一层,这是因为形成层细胞分裂非常迅速,刚产生的细胞尚未分化成熟,与形成层细胞很难区别,故被称为“形成层带”。(4) 木质部 由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次生木质部位于形成层之内,在次生根横切面上占较大的比例。被番红染成红色,它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其中口径较大、呈

13、圆形或近圆形,增厚的木质化次生壁被染成红色的死细胞为导管;管胞和木纤维在横切面上口径较小,可与导管区分,也染成红色,而木纤维壁较管胞更厚。木薄壁细胞被染成绿色。木射线是呈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绿色。木玫韧皮射线是连通的,合称射线。初生木部在次生木部之内,位于根的中央,呈星芒状。(二) 茎的结构1、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取双子叶植物幼茎横切片观察。双子叶植物幼茎的横切面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1) 表皮 仅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排列规则,外壁上有角质层,表皮上有气孔和表皮毛。(2) 皮层 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的部分,所占比例较根小得多。靠近表皮的几层细胞比较小,为厚角组织,可增强幼茎的支持能

14、力,其内是数层薄壁细胞,其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有细胞间隙。(3) 维管柱 皮层以内的轴状部分,较发达,占幼茎横切面中央较大的面积,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A、 维管束:呈束状,染色较深,在横切面上许多维管束排成一环。维管束之间为薄壁组织所隔离。每个维管束都由位于外部的初生韧皮部、位于内部的初生木质部和介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束中形成层组成。B、 髓和髓射线:髓位于茎的中央,多为具有细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成,髓射线为相邻的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组成。2、 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茎不能增粗,只初生结构,构造比较简单,维管成散生状态,分布于基本组织中。取玉米茎横切

15、片观察,其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外方多而小,分布比较密集;靠近中央则大而少,分布比较疏松。玉米茎的维管束是外韧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外层是数层厚壁细胞构成的维管束鞘,内面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无形成层。韧皮部位于外方,通常只有筛管和伴胞。木质部通常含有 34 个显著的被染成红色的导管,在横切面上排列成“V”形,近外部是由两个孔纹导管和一些管胞组成的后生木质部,近内部是由 12 个较小的导管和少量的薄壁细胞级成原生木质部。小导管的内侧有一个大的空腔,是由最早形成的导管被拉扯环形成的,叫气腔或胞间道。小麦和水稻茎的结构与玉米茎的基本相同,也可用于观察。最明显的不同是:小

16、麦和水稻茎的维管束一般只有两圈分布在基本组织中,同时,茎中空,中央为髓腔。3、 双了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取 23 年生的椴树茎横切片观察。(1) 周皮 位于茎的最外层,由数层扁平细胞构成,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组成。(2) 皮层 在周皮之商,仅数层薄壁细胞,其中靠外围的细胞排列紧密,靠内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3) 韧皮部 位于最外方的初生韧皮部已挤毁。次生韧皮部的细胞排列成外窄里宽的梯形。韧皮纤维被染成红色,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和伴胞被染成深浅不同的绿色。在次生韧皮部之间有薄壁细胞构成的髓射线贯穿,多列髓射线细胞排列呈倒三角形。(4) 维管形成层 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只有一层细胞,但因为其分裂出来的细胞还没有成熟,所以看上去有多层,形成层的细胞呈扁平状,排列整齐成环,被染成绿色。(5) 木质部 在维管形成层以内,其中初生木质部位于茎的中心,与髓相连,所占面积很小。次生木质部占据横切面的绝大部分,由于构成它的细胞的大小和壁的厚薄不同,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