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技能标准与企业需求之间——英国的“工作室学校”剖析之一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928382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在技能标准与企业需求之间——英国的“工作室学校”剖析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处在技能标准与企业需求之间——英国的“工作室学校”剖析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在技能标准与企业需求之间——英国的“工作室学校”剖析之一(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卷首微言 2013年第28期珂 翔l蘑 处在技能标准与企业需求之问 英国的“工作室学校”剖析之一 臧志军 2011年,英国人自豪地宣称他们创新了一个全新的学校类型工作室学校(Studio Schools),这些学校要 么新建要么附属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学校内,在校生规模一般为300人,目前已有l6所工作室学校正在运行。就在 今年10月英国教育部又批准了另外二十多所学校分别在明年和后年开始运作。英国人认为工作室学校有以下几个 创新之处。 首先工作室学校的生源为1419岁的学生,在学生构成上相当于我国的完全中学。也就是说,职业教育 或职业教育的元素在初中阶段就进入到了课程体系中。根据地域的不同,英国的

2、义务教育年限一般为4一l6岁或 516岁所以工作室学校必须承担起义务教育的职责,换句话说,即使在工作室学校中发生了某些形式的职业 教育这类教育活动也只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的某种手段而已。这与有近四十年办学传统的继续教育学院(Further EducationColleges)形成了对照后者主要招收16岁的学生或成年人,可以开展完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其次,与其他中学强调证书考试相比,工作室学校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德文郡的一所3-作室学校如此宣 传自己的办学理念:德文郡工作室学校将提供非同寻常的教育体验,既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又开发学生的实用技能和 创业精神,在教授国家课程的同时将采用不同于本地区

3、其他学校的教学风格:德文郡工作室学校将开设主动式、参 与式课程。既培养学生的技能也满足资格证书的要求:德丈郡工作室学校的突出特点在于传统的学术型“高价值” 教育与职业“二流”培训之间的界线的消融,通过积极向上、面向实际的方法推动学生在多方面的成功;德文郡工 作室学校的毕业生将有多种发展选择,可以以竞争力优势进入劳动市场,可以进入大学深造也可以自由创业。 最后工作室学校的利益相关者更多。一般公立学校均由政府出资并进行宏观管理,而工作室学校从建立之初 就由“工作室学校基金会”介入其中,学校的审批、课程的开发等都有这个基金会的参与与监督。工作室学校也十 分强调企业的参与比如一些以商科为主的学校就有B

4、BC、希尔顿、米其林、索尼、迪斯尼等企业的赞助,这些企 业主要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课程开发等。 读到这里相信许多中国的职业教育界人士肯定会有一个疑问:这些都是常规的职业学校的做法,英国人为什 么会认为是创新呢?工作室的名称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作室,那时,一个师傅在他的工作室里带几个或十几个 徒弟共同完成作品。显然,工作室是学徒制的实现场所。今天的3-作室学校的规模受到了严格限制,加上它与企 业密切合作、从企业招聘教师等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在现代学校制度下再现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作室,或者说, 用一种新的形式再现了师徒结对完成项目的这一自古以来的教育行为,用更现代的语言可以把这个过程解释为学校

5、 满足企业需求的教育行为。但现代学校已与传统的工作室有了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现代职业学校是一种公共的社 会制度而不再是简单的私人之间技能授受的场所,学校应在更大的范围内满足社会需求,如来自行业的共性技能 需求。所以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学校职业教育主要与行业技能标准相联系,以双元制为代表的现代学徒制则更多地 强调企业需求。工作室学校一方面要求学生完成所需的证书考试,另一方面与企业展开了密切的校企合作,恰恰是 在学校范围内实现了企业需求导向,把原来由学校职业教育和现代学徒制分别完成的工作集中到这种新型学校中, 称作创新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的职教界人士则可能不会认可这种所谓的创新:我们的职业学校就是这

6、个样子,也没人说我们是创新嘛。 确实如果把校企密切合作看作职业学校办学的标准,那我们要比英国人的这种创新的学校要成功得多。可我们其 实没有多少可以骄傲的资本。第一,英国人之所以要举办工作室学校是因为感受到了行业标准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落 差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的僵化,因此,工作室学校的出现可以理解为对僵化的行业标准的修正,而这在中国则完全 是另一种情况,我们的行业技能标准不完备、不科学,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节,所以不需要修正,需要的是完全的革 新:第二,在行业技能标准不足以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下,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将会导致企业对于人才培养标 准的较大的话语权。其结果只能是学校放弃原有的培养标准转而配合企业需求,如果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职业学校就会成为企业的培训二部,不足以称之为学校:第三,尽管在中国的职业学校中校企合作喊得震天响,实 际效果如何大概只有那些亲身参与的人才知道。 工作室学校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校企之间都是有距离的,把这个距离调试到一个合理状态并 不是十分容易的任务,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只是手段,不应成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当然, 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对于教育而言,职业教育也只是手段,让学生找到工作也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 (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院副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